经营权管制下的出租车聘任制
近日,广州出租车首行的哥聘任制,作为全国首个实行出租车司机聘任制的试行者。日前,白云、交通集团共计已有6000余名司机签订了“聘任制”的劳动合同。
有社保、公积金和固定休息时间,比承包制司机每月少交三四百元,这是有关公司所描述的美好愿景。只是,的士行业的问题不在于是聘任制还是承包制,而是行政管制和垄断。不打破垄断,不放开经营权,聘任制只是换汤不换药。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士行业由单车经营到组建企业强化管理,经历过供车制、承包制等模式。出租车行业属性是适宜个体运营的。然而,政府通过对出租车经营权的管制,从而达到管理出租车市场的目的。其声称的出发点是,个体是只会顾着赚钱,其他的一概不管,如果有关部门不介入管理,这将使整个行业被过度的竞争所毁掉。然而,行政管制和企业化运营之后,情况是否更好了?看到巨大的垄断利益和层出不穷的“茶水费”问题,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打的难”问题,就明白情况是更好还是更坏了。
正因为“的士经营权”的存在,才让的士司机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成了企业的“雇工”,而非一个自我经营的个体劳动者。不管是将的士经营权的费用计在供车费里,还是计在承包费里,或计在额定费里,都无法改变企业在垄断的士经营权后,的士司机只能有“雇工”身份这样一个事实。而其劳动所得,将除了政府规定的税费之外,还要被企业所盘剥。
打的难是广州市民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广州的士的投放量,在与人口数量的相对比较下,比北京、上海要低得多,然而增加的士投放却“难上加难”,的士司机的收入还远不及其他城市。有的士司机向我投诉过,从郑州转来广州开的士,劳动强度大、收入增加不多,而生活成本大增,真是“得不偿失”。细心分析的结果就是承包费用过高,讲到底,就是垄断的士经营权的垄断利润过高!
就目前来看,出租车聘任制仍让是经营权管制下的实习的,这样广大市民和的士司机的权益还是不能很好的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