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

  • 2013-04-18 10:06:58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96

浙江省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风光如画,景致宜人。沿着白堤,路过断桥残雪、平湖秋月等景点,就能看到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这就是浙江省博物馆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

浙江省博是一座观众可以常年免费参观的博物馆。我十分欣赏浙江省文物局的这种气魄。 博物馆原本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组织,而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却用高额的门票阻挡了观众的脚步,还高调的提出什么“三贴近”呢。

浙江也可以说是一个文物大省了,从河姆渡到嘉兴南湖,7000年的历史,造就了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浙江省博物馆则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镜和湖州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遐迩闻名的瑰宝。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文化的一头一尾,遗存非常丰富,被誉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花”,亦有人称之为浙江史前文化的“双璧”。

河姆渡文化因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在沼泽低湿地用骨耜开垦农田,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用石斧、石锛建造榫卯结构的干栏式木屋,用掺了谷壳和植物茎叶的黏土烧制陶器,用纺轮、踞织机纺纱织布,用漆涂饰器物,用玉石、象牙雕琢神器和装饰品,崇拜太阳和鸟。河姆渡文化是浙江历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时,河姆渡文化的出土文物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是一支以治玉著称的史前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浙江余杭的良渚一带是其政治、文化中心。良渚人已会使用石犁耕田种稻,并有确凿的文物证明已会养蚕织绸,尤其是制作精美的玉器、黑陶和嵌玉漆器,令人叹为观止。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分化,人工夯筑的高大祭坛和墓地,琮、璧、钺等大型玉礼器的出现,人殉和文字符号等的出现,无不昭示着这支文化已初露文明的曙光,它与中华大地上的红山、龙山等几支高度发展的史前文化一起,汇聚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浙江的历史演进到三代时期,夏后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地,号於越,为越有国之始。公元前222年秦一统宇内,於越告终结。在於越立国至国灭近二千年的时间内於越民族创造了辉煌的越文化,对其后浙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越国的青铜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彰显于后世。

经过朝代的更迭,历史进入唐代末年,其时群雄蜂起,战乱频仍,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立足浙江,定都杭州,推行“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保得一方平安。这样,吴越国在经济和文化上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成为五代十国中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封建割据小国,史称“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这一时期为浙江创造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浙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继五代之后的两宋,是浙江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北宋时,浙江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等均居全国首位,时人有言“万室东南富且繁”,浙江跃升为东南翘楚。宋室南渡,定鼎杭州,杭州由吴越时的“东南第一州”,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于此时迎来了发展的最为繁华的时期。

序厅,上方白色的东西,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下方是河姆渡文化水稻的象征。

复原陈列,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人们制作陶器。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一种农具,耕作时挖土用的。

太阳和鸟的文饰

玉钺,礼器。

原装陈列,墓主人的尸体边摆放着多中陪葬品,均为玉器,显示出墓主生前拥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典型的文饰。

原始青瓷

陶铙,陪葬品,原为乐器。

青铜剑

越窑,青瓷,镂孔方盘(套盘),五代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