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家商场内,偶遇两位黑皮肤、头发卷曲、身材矮小的少女,起初我以为她们是非洲来的留学生,走上前攀谈,才知她们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学名尼格利度人,俗称矮小黑人。若论祖先,她们还是中国人的远亲。
文身驱赶邪恶鬼魂
菲律宾约有8200万居民,120多种语言。现在,矮小黑人占菲律宾人口0.05%,只有不到3.3万人。他们结群居住在北部吕宋岛、南部棉兰老岛和西部的巴拉望,从事渔猎活动。
2万年前,居住在亚洲大陆东南部(今中国大陆南部沿海)的矮小黑人祖先,为躲避其他部族不断南迁,其中一部分迁移到菲律宾群岛,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
矮小黑人男子一般身高不足1.5米,女子则在1.4米以下,体毛少,只有少数年长的男子留有胡须。他们肤色棕黑,头发卷曲,面庞稍宽,鼻梁短而瘪,嘴唇略厚。
矮小黑人衣着简单,男人只在下身系一条兜裆布,女人只穿一条短裙,上身赤裸。他们用贝壳做耳饰,将植物的种子串成项链和手链,用藤蔓做项圈,将木头或动物的骨骼雕成挂件、手镯和脚环等。矮小黑人相信万物有灵,如果能够将众多的物种“穿”在身上,就有更多的神灵庇佑自己。
矮小黑人盛行文身,无论男女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在两臂、胸和背部用贝壳刺图案,年龄越大,身上的文身图案越丰富。矮小黑人的祖先相信巫术,害怕鬼魂,他们将特定的符咒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文在手臂上的图案可以增加气力,文在背上的图案可以抵御敌人或猛兽从背后袭击,文在脸部的图案可以驱赶邪恶的鬼魂。
矮小黑人实行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制。男子求婚时必须亲自拉弓,将箭射入女方安放在远处的竹筒内,否则表明男方没有能力养活妻子,不能赢得佳人芳心。这就是所谓的“一箭定终身”。
在菲律宾的不同的地方,人们对小黑人的称呼不同。吕宋岛北部,他们被称为阿格他,吕宋岛中部他们被称为阿依他,这里的矮小黑人擅长木雕和藤蔓编织工艺;在中部的米沙鄢地区,小黑人能歌善舞,擅长捕鱼,被称为阿提;南部棉兰老岛的矮小黑人被称为马马努瓦,以制作精巧绝伦的刺绣和串珠闻名。
用锅底油灰涂抹身体
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是阿提·阿提汗节。为期7天的节日也是菲律宾的主要节日之一。“阿提·阿提汗”是当地语,意为“假装阿提人”。
这个节日原有3个主题:庆祝迁至菲律宾群岛中部的马来人与阿提人达成和解,其次是丰收感恩,再次是纪念16世纪基督教在菲律宾落地生根。
早先,马来人居住在靠近沿海的平坦地区,生活在米沙鄢地区的矮小黑人——阿提人以耕种为生。马来人因土地所有权问题常与阿提人发生冲突。1210年,菲律宾群岛中部暴雨不断,引发山洪,阿提人的庄稼颗粒无收。阿提人的酋长带领手下到沿海平地讨要食物。马来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为了感谢救命之恩,阿提人酋长遂以一顶金帽子和一个金盆为代价,将沿海的一些土地出售给马来人。阿提人还为马来人表演了精彩的山地舞蹈。为表示友好,马来人用锅底油灰涂抹脸部和四肢,扮装成阿提人加入舞蹈者的行列。
每年雨季结束,收获开始,阿提人总要成群结伙地下山,象征性地从马来人那里索要食物,并穿着马来人部落的传统服装跳舞表示感谢。于是,“假装阿提人”的风俗流传了下来。
矮小黑人面临危机
现在,矮小黑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处于“濒危”境地。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多,与外界交往的深入,矮小黑人的传统风俗逐渐被丢弃。例如,生活在吕宋岛北部的矮小黑人——阿格他人,上世纪60年代初尚有600人,到了90年代末,仅剩下220多人。许多年轻女子嫁到山外,外面的女子不愿到山里过近于原始的生活。
菲律宾政府为了保持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在矮小黑人的聚居地设立了保留地。矮小黑人在那里能够沿袭祖先流下来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坚持原始信仰,使用方言土语。他们建立自治机构,机构的首领“达图”通常由保留地居民根据其是否勇敢正直和处理纠纷的能力选举产生。也有部落世袭产生首领。
专家认为,只建立保留地还不够,引导矮小黑人尽快接受现代文明,在改善生活状况的同时,鼓励他们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