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这座老挝北部的古老城市,每个清晨都会在布施中醒来。在这项被当地人称为“芭塔”的宗教仪式中,一袭穿着橘红色袈裟的僧人,静静的沿着街道,接受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布施者安静地跪在地上,虔诚的将糯米饭或者水果分给每一个僧侣,以此祈求着来世的善报,每一位接受布施的僧人也会为他祝福和祈祷。除了脚步声,整个布施过程没有多余的声音,每一个人都不疾不徐,平静而自然。在这个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国家,人们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早就合二为一。布施,这项持续了千年的活动,成为了一天中最美好的开始,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也不曾停止过。
老挝布施
清晨,我和许多看完布施的游人一样,一头扎进某个小咖啡馆,点一份丰盛的早餐。在琅勃拉邦每天的早餐里,法棍和咖啡是必不可少的。带着咖啡醇香的老挝慢生活由此舒展开来。沿着湄公河或南坎河,走到尽头,就是著名的香通寺。那里有一棵华丽的树,这棵树曾是我来到老挝最初的梦想。黄金之门,宝石之墙,和生命之树,组成了香通寺特别的华贵。香通寺的门和廊柱都由金粉装饰,佛像由黄金打造而成,壁画由宝石镶成,还有那棵被誉为琅邦城标的树,粉红色的墙上,人们用贝壳和彩石,拼成一颗有传说故事的树。树里藏着的怎样动人的故事并不为我所知,但我相信它一定凝聚了生命的力量,人们都愿意把一生的积蓄换成宝石,镶嵌在这棵树上,以换得永生。佛教,在中南半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日月更迭,创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象,佛寺、佛塔和佛像,就是这些人文景象中的永恒主题。这里村村有寺庙,寨寨有佛塔,是人类创造的最昂贵的、最华丽的大地艺术。琅勃拉邦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古木蔽天,花木繁茂的寺庙。慵懒地走在繁花里,躲在古墙下,时间总是缓慢而悠长。
老挝工艺
还有一个下午,我是在湄公河边的露天咖啡吧消磨过去的。湄公河、南坎河边有许多这样的露天咖啡,几棵杨桃树和椰子树,在身旁直冲上天。老外三三两两的低语着,老板把咖啡送上来,也不急着收钱,就消失在视线里。接近黄昏的时候,阳光开始柔和起来,目光穿过金色的寺庙,可以到达远方的山峦,带着耳机,听一首喜欢的歌,或者给远方的友人写明信片,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的。眼前的湄公河,太阳在船舷上撒下最后一道金光,时而有船只徐徐穿过,游客、僧侣不断往来于河面上,对面的村庄静静的氤氲在暮色中。想起远方正值寒冬自己的那座城市,而自己却躲在这样一个温暖略带小资的角落,就不禁偷笑。
在湄公河旁边喝一杯咖啡
忍不住,也上了一艘船,迫不及待的投入湄公河得怀抱。这两年总是行走在湄公河两岸,今天第一次投入了她的怀抱,发现她有如此宽广的肩膀和胸怀。这条河,带着在崇山峻岭里奔腾着的澜沧江水滴,从容的流经这里,也带着琅勃拉邦优雅的气质,顺流而下,到达万象、金边、还有浪漫的西贡,杜拉斯的中国情人,也在这条河上,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普西,如同吴哥的巴肯,是攻略里必提的登高处。登普西山,和登巴肯山一样,不需要太多力气和时间。不同的是,吴哥的视觉盛宴每天和巴肯山的落日一起落幕,而在琅勃拉邦,当夕阳把普西金塔染得金黄的时候,琅邦的夜生活也随即开始。几条街道变成了夜市,漂亮的各色灯笼成为夜晚的繁花,优雅的开放在夜色中。许多工艺品绣上了生命之树和香通寺的壁画,再次展示着这里的华美。随意拿起一样你喜欢的东西,问“HOW MUCH”,对方总是拿起一个计算器,打出价格,在这里,砍价也是一种乐趣。如果我还的价格太低,对方一定不会黑着脸,而是还给你一个质朴的微笑。
琅勃拉邦,除了僧侣,更多的是那些蓝眼黄发的鬼佬。每天都和他们擦肩而过,要么相互微笑,要么双手合十,互道“撒拜迪”。时间仿佛迷了路,不向前,也不转弯。定格,是最好的姿态。这里,总是氤氲着法式面包的留香,流淌着咖啡的味道——琅勃拉邦于我们,就是天堂。我们不远万里,风尘仆仆来到这个世外桃源,四天后,终于明白,为什么琅勃拉邦一直是西方旅人收藏得最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