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剑桥齐名,英伦最著名的两所院校,常常都被相提并论,连学生都被统称为:Oxbridge。无缘入门深造的人,恐怕都有一样的想法,到这崇高学府看上一眼,也好。LP上说,在建筑风格和学院的布局上,两者有众多相似之处。牛津以历史悠久闻名,却因此招来游客云集,喧闹不复往日清净;而剑桥,建筑稍新不及前者底蕴浓郁,却能让人溶入其中。舍弃,是最艰难的抉择。幸好旅行不似填报志愿,时间充裕如我,大可鱼与熊掌兼得。
牛津
国内著名的学府也去过不少,不论皇城脚下悠悠古韵的北京大学,浪涛潮汐环绕的厦门大学,还是杭城依山傍水的浙江大学,皆是风光秀丽。去了那些城市,不顺道造访这些著名学府,仿佛就不够斯文风雅,仿佛当年那颗纯真的心已经消耗殆尽。可是,去也不过是顺道而已。
而牛津,以一种超乎想像的面貌,让阅校无数的我,体验前所未有的震撼。那遍布小镇的学院,巍峨的城墙和尖顶,位处偏僻都是醒目的存在。而这小镇, 见证百年风雨,容纳新旧交替,也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名城。如今已分不清是谁成就了谁,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欧洲有个著名的饭店排行榜,两星级的是推荐顺道品尝,三星级的则值得绕道而去。如果按这个标准给高校也做个排名,那么牛津绝对属于三星,值得车马劳顿远道而去的级别。
如果从伦敦出发,交通可谓非常便捷,每日都有无数火车和汽车穿梭于两地之间。常看到红色双层的Oxford Tube和白绿相间的Oxford Express从身旁驶过,无限向往的心早被带走,直到某天身体也跟着它离开。
路上突遇骤雨,放晴后旷野间竖起一道巨大的彩虹,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掠过片片田园,向着七彩的拱门驶去,意外的景象,为这开端添上戏剧色彩。
下车直奔游客中心,迫切需要更多信息,加深对它的了解。被迁址的标记浑淆,在无人的街道上穿行,带着些惶恐与不安。跟着箭头来到Broad Street,来来回回走了好多遍。问了人才发现近在眼前, 过其门而不入,只因注意早被周围吸引。
以为只有权威的教堂,才有高耸入云的尖顶;以为只有显赫的城堡,才有森严的城墙哨位;以为只有著名的歌剧院,才有巨大石柱支撑起的圆形。我知道在这里,所见的一切都属于学院,只是太过诧异,眼睛阅读真相,心却不敢相信。
忙碌过后的周末,住民仍在沉睡,游客尚未赶来。这个似醒非醒的清晨,它是寂静的空城,未及被喧嚣占据。落在石阶上的脚步声,清脆突兀;细数墙砖上岁月留痕,默默无言。透过城市独有的精致面孔,读出一颗波澜不惊的心,多日之后想来,那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天又几度来到这里,太多人声的干扰,听不见心底的声音。感动也许转瞬即逝,曾在某刻,我的灵魂与它的躯壳融为一体。
剑桥
听说牛津的一些教授因故愤而离校,择剑桥易地重起炉灶。不知这样的故事是真是假,剑桥建造的年代远在牛津之后,却是不争的事实。
生于人后,不觉中常陷入尴尬处境。妙手偶得的佳句,原来早已传颂于他人口中;灵机一动的创意,居然脱胎于他人设计。虽说英雄所见略同,然而这一同便算做拾人牙慧,再好都次了一等。建筑更是这样,若不能摩登前卫到让人目瞪口呆,便要传统反复到令人心悦诚服。一砖一石,一个雕刻,都是一份心,一份埋首于创造中、心无旁鹜的沉静。再等风霜洗礼,将功利浮躁都洗去;残损的是遗憾,留存的是经典。说到历史,剑桥未免底气不足;说到景观,也是略逊一筹。明明是一般巍峨的校舍美丽的校园,论数目论名声,都是不输的,却偏偏不能像牛津,让人连连惊喜,直击心底。
也许是明白自身先天的弱势,它便放低了姿态,低到尘埃里,又自尘埃中开出花。少了庄严肃穆拒人千里的气势,在城里走走,反而是别样的轻松自在。
跟拖着行李箱,赶来报到的新生一起踏进学院,带着同样的期待和兴奋。开放的校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也并不怎么特别。倒是宣传栏上课程安排和俱乐部简章,更为吸引视线。看别人的锦绣前程,连羡慕都不曾感觉。各有各的机遇造化,成功与快乐,并无必然关联。
与牛津太过相似的风格,让我们对按图索骥寻找景点有一点厌。于是合上地图,走街穿巷,看着三两成群的学生,提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走回居住区。当我们对它平视,与它如此接近,才发现这座崇高神圣的大学城,原来也散发着平凡的市井气息。
不知不觉就走到河边,静静浅浅的水面,狭长如绕城的玉带。这座小镇,译成康桥听来缠绵悱恻,称做剑桥则显得英勇刚烈,各有各的好处,高下难辨。究竟有没有一座桥,能证明哪个称呼更为妥贴。明知道名字函盖的初印象,常引发错误的想像,仍为了这个念头兴致盎然。
可惜没有哪座`桥`符合上述期望,不论木桥铁桥,一律低矮朴实,除了连接两岸通行,再无任何装饰意义。
虽有些勉强,为了纪念,还是留下其中一座影象。后来才知道它叫数学桥,不费一钉一铆,只靠木桩支撑倚靠。若不是积木般脆弱趣致的造型,还符合审美需要,设计原理多么巧妙,谁还有兴趣知道。
隔一段便有游船码头,长方形的木舟,弃船桨而用竹篙,连名字都特别,唤做Punting。撑船的是打工的学生,船票昂贵,想来剑桥的学生即使干体力活,收入也不菲。对于我辈,这恐怕是享受高材生服务的惟一机会,可见收费合理,藉此聊做安慰。
在柳暗花明的一处转角,见到几名学生,自依水而建的房屋里扛出一艘船来,入水,撑竿,破浪,一串涟漪,几声哨响,潇洒联贯。游人泛舟不过是应景,难免做状,哪似他们与康河朝夕相处,早有互通的默契。
对于剑桥的传说,早已听了多年;在剑桥所在的停留,只有短短几小时。我怕某天,那河畔的金柳,和波光里的艳影,会重回诗句,不再属于回忆。也怕某天,再珍重的过去都淡去,现实叠进想像里。于是我凝望天空,在挥别西天的云彩之前,希望其中一朵,永远投影在心。
这相似相异的双城,孰胜孰负,两人各执一辞,意见不一。我崇拜建筑,对于人文和历史,向来都痴迷;他崇尚自然,青山绿水更能让他欢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杆天平,衡量相同事物,得出不同结果,砝码带着各自印记。这结果也许无关那两座城市,不过是因为已习惯坚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