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巴黎游记

  • 2013-04-16 14:12:26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524

一路上导游说,这一路的风景将越来越美,而这一路长途跋涉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最终给我们的回报将是见到亲爱的巴黎。就像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写到“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以后不管你跑到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种流动的盛宴。”没到过巴黎之前,实在不能想象这个城市何以令海明威如此钟情。

是啊,巴黎,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一个多么璀璨的单词,又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得出的呢?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从哪入手,因为巴黎的诱惑实在太多,巴黎的故事也实在太多。

还是先说卢浮宫吧(Musee du Louvre)。整个宫殿本身是雕塑艺术的集成,在楼顶墙外有目不暇接的雕像。宫殿分四层,地下一层为伊斯兰艺术、雕塑、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罗浮宫历史;二层是工艺品、绘画、书画刻印艺术;三层是法国绘画、素描、德国、佛拉芒及荷兰绘画、素描;四层主要展馆是德农馆、黎塞留馆和叙利馆。就算只在每件展品前停留一分钟,也要花上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整个卢浮宫的展品全部看完。而那些为我们讲解的导游,更是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苦心专研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的件件珍品。可惜我们的时间实在太短,就只能浮光掠影地扫一下镇馆的三宝了:“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在导游细致的讲解下,你会发觉原来艺术是那么地美,在珍品面前无人不能掩怀激动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是多么地伟大,把艺术推向了出神入化的高度!

而其入口处如今是个透明的玻璃金字塔,为华裔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造。这个与卢浮宫格调截然不同的建筑曾经遭受争议四起,但最终巴黎人还是接受了它,它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而夜游塞纳河(la Seine)又是另一番情趣了,其实就是有点像浦江游览。塞纳河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目睹着巴黎历史的变化,目睹着兴与衰、贫与富、快乐与悲伤。它默默无语,却在潺潺不断地静静流淌。去过巴黎的人,谁都会为巴黎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氛围而深深震撼;震撼之余,谁又能忘掉那生生不息、蜿蜒辗转、风情万种的塞纳河呢?没有塞纳河,也许巴黎就会停滞失去生命;没有塞纳河,也许巴黎就不会成为浪漫和艺术的代名词。塞纳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把许多光彩照人的珍珠穿在一起,这些珍珠是稀世之宝,惊世之作。不是吗?暮色中的巴黎有些昏暗,稍远处的楼房呈出黝影,河边的建筑却被灯光打得锃亮,满目亮得逼眼的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庄严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象征、高达300公尺的埃菲尔铁塔,珍藏着好几个世纪古代文物的卢浮宫,“完全石头的”火车站式的奥赛博物馆,安葬拿破仑的荣军院。巴黎的历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艺术,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巴黎的潇洒,在这条河两岸洋洋洒洒,酣畅淋漓。

而说起塞纳河,不能不说塞纳河上的桥。塞纳河上的桥共有36座,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式样各异。桥与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它们要么诉说着巴黎的部分历史,要么炫耀着巴黎的富有辉煌,要么展示着巴黎的高超艺术,要么讲述着人民的哀乐。在河中游弋的船,穿过一座座桥,也会随之带来一阵阵心跳,一次次惊讶,一个个震撼。桥的本身是一种述说,也是一种倾听。赛纳河自身及两岸风光,构成了温馨、祥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其实,2000多年前的古代巴黎,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城市,公元3、4世纪命名为“巴黎”。如果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那塞纳河无疑是巴黎的母亲河。巴黎,真的不能没有塞纳河。

七彩的画笔太贫乏,描不出入夜后塞纳河的婀娜多姿;动人的文笔太浮华,写不下灵性之河的全部内涵;厚沉的史书太实在,记不清河上古今人物的来来往往。愚笨的人读不懂塞纳河,只有诗意心灵才能真正感悟到河水的性。

夜晚从塞纳河上远望的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虽然没有我们的东方明珠那么璀璨夺目,但整点开启的灯光就如同星星点点闪烁在夜空中。

埃菲尔铁塔和夏优宫都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在1889年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当年的设计备受责难,不少巴黎人无法忍受这个钢铁怪物,况且它还没有什么用。如果换到现在的中国,估计也会被务实的政府枪毙掉。作为设计师的埃菲尔,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建一个世界上最高的旗座, 把法兰西的三色旗插到300米的高空上。

许多人都认为这个想法不切实际,预言这座钢铁怪物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倒塌。的确,想象一下用7000吨的钢铁,依靠超过250万个铆钉,建设一座超过300米高的巨塔,而当时巴黎最高的建筑巴黎圣母院也不到100米高。在众多的质疑声中,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还是在1889年落成了。当设计师埃菲尔亲自在塔顶升起三色旗的时候,巴黎人终于被感动了。

虽然铁塔在建成的第一年就迎来了近200万的游客,但按照原先的计划,铁塔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建筑,应该在10年后,也就是1909年拆除。就在人们争论是否应该按期拆除铁塔的时候,无线电的发明拯救了铁塔。随着无线电通讯的出现,高达320米的铁塔成为电台无线电发射站的最佳地点,于是人们不再指责铁塔只是个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在其后的岁月里,这里陆续被用作气象观测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和电视发射站,不过最终,还是回归到观光这个主要的用途。

与夜晚璀璨的景色相比,当我们白天登上埃菲尔铁塔时,又是另一番感觉了。高处不胜寒啊,钢铁是没什么好看的,但就那么多刚刚铁铁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它的美却变得无以伦比。乘电梯上塔,环顾四周,整个巴黎尽收眼底,密密麻麻的楼群、车水马龙的道路。就如同在东方明珠上看上海一样,原来每个城市都会有那么一个至高点让你俯览群众。而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走楼梯上来,亲手摸一摸这钢铁的感觉,亲手扶一扶这巴黎的铁塔。

巴黎另一大标志性建筑凯旋门(Arc de Triomphe)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这门是1806年拿破仑率6万士兵远征前下令建造的,至1836年才建成,凯旋门高49.9米,宽44.8米,厚22.3米,这样大的建筑物却采取了最简单的构图,方方的,除了檐部、墙身和基座,没有别的分划。没有柱子或壁柱,也没有线脚。墙上的浮雕,一个人像就有5到6米高,但它周围的楼房都比它矮小,尺度更小得多,反衬之下,它显得格外阔大,咄咄逼人。门内壁上刻有600个将军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而在拱洞下有一束不灭之火,一来纪念那些所有为国家捐躯的烈士们,二来象征着法国世代蓬勃。

而凯旋门正好是香榭丽舍(les Champs Elysees)大道的尽头,一眼望去,大道呈弧型,中间似乎有凹下去的感觉。

街道的名字“香榭丽舍(Champs Elysees)”是由“田园(Champs,音“尚”)”和“乐土(Elysees,音“爱丽舍”)”两词构成,故其中文译名又为“爱丽舍田园大道”或“香榭丽舍田园大道”。“爱丽舍(Elysees)”一词原指希腊神话中众神聚集之地,因此又被译为“天堂乐土”或“极乐世界”。

当初一定是位有诗人气质的翻译家为“香榭丽舍”作的译名,使之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人留恋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走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石子铺成的路面似乎还遗留着马车时代的气息,而两旁最奢侈的品牌似乎又告诉着你巴黎人的生活品位。如果走累了,在露天的咖啡店里闲坐片刻,感受一下真正的巴黎氛围,相信这必定是无数人的梦想吧。

来巴黎要参观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似乎每幢建筑背后都有那么本厚厚的历史书,每条大街都曾经有无数名人的踪迹。但不管怎么样,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怎么能不去呢?

终于,亲眼看到了雨果笔下那神秘的巴黎圣母院,亲自来到了卡西莫多所处的那个巍岸的钟楼,谁的心潮能不澎湃呢?

巴黎圣母院静静地矗立在塞纳河边,面目沧桑,神态肃然。这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沿着她的围墙,或在她的广场前慢慢地散步,感受到的是从那宽厚巨大的石墙里传出的几百年积淀的历史体温,呼吸着的是从那无数人形和兽形石雕中倾吐给你的几代艺术先人的气息。

在巴黎我们每天都要经过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好几次,它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历时9年的工程,于1763年竣工。协合广场算得上是现代城市建筑的启蒙。

说起“协和广场”这个名字,却有着一段并不合协的暴力,甚至是血腥的历史呢。协和广场最初被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是,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当时轰动世界的路易十六处决案,即在这个断头台执行的,其后也亦有数千人在此被处决。有个传说:当年由于这里血腥味道太重,以置于一队牛群要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拒绝经过此地而改道而行了。直到广场被重建,为了记念战争年代的结束和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再次改名为“协和广场”。

广场至今仍然保持着18世纪的建筑风格。位于广场中央的路易十六的雕塑在大革命时候被推倒,它的位置被埃及方尖塔(Obelisk of Luxor)取代。方尖塔高达22.83米,重达230吨,是当年埃及总统送给法国的礼物。于1836年安装,而方尖塔来自埃及乐蜀的阿蒙神殿,原是放于殿前的左右两侧的,外形成方柱体,顶部是小金字塔形,古埃及人用它来拜祭太阳神,塔上雕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并记载了当年如何把石塔从埃及送到法国的历程。

协和广场是个正八角型。八个雕塑分别置于广场的八个角的中央地代,代表着法国的8个城市。广场两侧的喷泉美丽得让人惊呀!绿铜色的神物雕象,手里或捧着鱼,或抱着心爱的乐器。有的表情庄重,有的悠闲自得,而期间的装饰及点缀竟然配上的是颜色鲜艳纯金。让我们对这样的设计和搭配先是一惊,而后又不得不赞叹欧洲18世纪的文明与创造。

当然,欧洲18世纪的文明与创造中最豪华的便是凡尔赛宫了(Verseilles)。和我们的故宫相比,它同样代表了西方整个黄金时代的顶峰。

当年轻的“太阳王”路易14一声令下,要建造“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后,法国经历29年时间,倾尽人力、物力和财力构筑一座举世闻名的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塞宫位于山坡上,如一个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宫前是石砖砌的广场,有一尊路易十四策马拿着手卷的铜像。凡尔赛是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代表着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最权威的国王,最先进的文化,其影响之大,无以伦比。据历史记载,法国人民为建造凡尔赛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程最繁忙的时候,有36000工人整个冬天在泥潭里工作,随时冒着死亡的危险。据说,该宫建设费用很高,几乎穷竭了国库,十分之六的法国居民过着乞丐生活。

这里一共有500多间大殿小厅和1400多个不息的喷泉。宫中最为富丽堂皇的殿堂要算著名的镜廊了。长廊左侧面对花园而开的17扇巨大拱型窗门,相对应的17面巨型镜子,这17面大镜子,每面均由483块镜片组成。白天人们在室内便可通过镜子观赏园中美景;夜宴时,400支蜡烛的火焰一起跃人镜中,镜内镜外,烛光辉映如梦如幻。

而徐志摩篇同名散文“枫丹白露”描绘的就是凡尔赛那童话般唯美的森林后花园。“枫丹白露”(Fontaine bleau)的法文原意是美泉,因为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其周围是大片森林,拿破仑等许多皇帝都喜欢在这里打猎。邻近有面积广阔的枫丹白露森林,是巴黎人远足与野餐的最佳选择之一。

可惜的是,我们这次去好多美泉都在整修,而且时间也不充裕,便没在森林里多转悠。而在凡尔赛宫更是碰到了早上罢工,下午警报的怪事!法国人罢工一向很正常,这也不用多说了,而下午在宫内参观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吸烟把自动报警器给“惹火”了,竟然拉起了警报。只见那些法国工作人员都仓皇而逃,只剩下我们这些不知所以然的游客们茫然不知所措。当然,后来还是给我们进去参观了,但毕竟时间不多了,虽然镜厅是一睹风采了,但其他的都只能一笔带过,好可惜啊,555,我下次一定还要来!

虽说参观的时间不长,但凡尔赛那极尽华丽与无比富贵足以让人震撼!我喜欢那繁华簇景的窗帘,我喜欢那奢靡及至的装饰,我喜欢那设计精巧的剧院,我喜欢气势宏大的宫殿,我喜欢凡尔赛!

与意大利相比,法国的夜生活算是丰富多了,至少有红磨坊(Moulin Rouge)啦,红灯区啦。这里的3000个妓女可都是有执照的哦,嘻嘻。

另外你知道众所周知的“巴黎三多”吗?“情侣”就和鸽子与狗大便并列为排行榜。而且,不管少了哪一样,就没有巴黎味哦!所以说,在巴黎的街头一定要当心了,不是头上有鸽粪的危险,就是脚下有狗屎的机关哦。

哎,匆匆太匆匆,在巴黎我还有好多地方都想去,像奥塞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巴尔扎克和雨果的故居、卢森堡公园等等,匆匆一瞥,相信定会我与巴黎有明日重逢之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