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三)

  • 2013-04-14 11:16:53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86

黄山游记(三)走出一线天,抬眼已瞥见对面山间一条笔直的石阶直插云端,见云梯之陡不免也暗自心惊。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我们已是强弩之末,此梯的长度和陡度已远远超过目前我们心理和生理的承受极限。(百步云梯远景)一边安排妻儿就地休息,一边蹭团听导游关于附近景观的讲解,什么鳌鱼吃螺丝、老鼠偷油、老僧入定等,有的景观一目了然,有的好象不是那么回事。好在这些风景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没看出来也不很丢脸。待眼神和脑力都消耗不少后,体力稍稍恢复,开始进军云梯。最初一段还没什么,稍后爬行就明显感觉上气不接下气,更要命的是游人如织,又无平缓之处可供小憩。只有咬牙前行,爬到极累时,咬牙切齿、气若斗牛。转念一想,我们只要翻过这道山路,马上就可达到胜利彼岸,不禁心胸豁然开朗。于是,伴随着儿子“1…100…185”的数声,我们一鼓作气,终于越过蛇龟二石,登上莲花亭。(猪八戒写情书近景)可惜正值莲花峰“轮休”,不对游客开放,只能对空长叹了。我们强打起精神,咬牙向玉屏峰前进。通往玉屏楼的路上熙熙攘攘的,都是成群结队的旅游团的人。再往前的道路便平坦缓和,沿途可观孔雀戏莲花、龟兔赛跑等景观,路旁的手机石更是惟妙惟肖。听过了无数个游客“不远了”之类的鼓励,捱过了漫长、漫延的石阶路,终于来到玉屏楼前,见到了送客松。这是一片宽阔的平地,也是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到处都是人。天空一扫刚才的阴霾,又是艳阳高照了,带来的旅游帽也有了用武之地。黄山的天气也真是够奇怪的了。玉屏楼南望天都峰,北眺莲花峰,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驰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楼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和象鼻石(其实应该叫元阳石什么的),楼后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楼东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帅的“风景如画”和刘伯承元帅所做的《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这巍巍壮观、巧夺天工的奇景要不吸引人们的眼球也难。(迎客松)迎客松前游客排着长龙,很是热闹。我们也不能脱俗,随着人流,在国宝前摄影留念。不一会儿,我们退出人潮,站在右边一块有些像蒲团的巨石上眺望,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突然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竖在我的面前……传说中的天都峰,就在我的面前了!(天都峰)由于带着小儿,两脚已经不听使唤的我们,只能遗憾地选择放弃向天都峰进发的计划。我们一步一回头,望着天都峰。黄山!世界上最美的黄山,我们一定会再回来……傍晚,和妻子拖着疲惫的双腿,互相搀扶着走下宾馆前的台阶,来到黄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前的小花园。夕阳西下,晚霞的余辉洒落在桃花溪两岸,游客已经散去,小鸟已经归巢,只有我俩在溪边漫步。我们走过一处小水坝,来到对岸的温泉区。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上写“大好河山”几个大字。在温泉处沿着石级上行不远是人字瀑,又名飞雨泉,站在对面远处相望,只见两道飞流成人字形直泻而下,气势不凡。参观了人字瀑后,过回龙桥,左折而下是白龙桥,桥东有一巨石,形似龙头,石上刻有董必武手书“龙头”两字。溪边崖石上刻有“且听龙吟”四字,为庄文枢所题。再沿着桃花溪拾级而上,可看到药铫、药臼、丹井等古迹,这些都是第四纪冰川留下的证物。“丹井”两字为明代兵部侍郎汪道昆手迹。“丹井”路旁有一巨石,形似虎头,上刻“虎头岩”三字。过虎头岩不远处便到了三叠泉,泉水由高山下泻时经过三叠岩石,形成三折,颇为别致。四处静无声,仿佛景区只为我们而开放。(温泉景区)此时,夜幕除除落下,惦记着独自呆在宾馆中小儿,我们只好一摇一摆地向上走回宾馆。耳边只有流水潺潺,小虫轻鸣。一切是那么的安详和宁静,又是黄山脚下一个美好的夜晚……

分享到: 0
上一篇: 端午轻松游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