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灵隐寺

  • 2013-04-24 14:26:50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64

直奔灵隐寺而去。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的西北,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的灵隐山麓之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迹丰富、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 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是杭州最早的名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据导游介绍,当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的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心血来潮,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的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的“御笔”。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人。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的寺宇就深隐在西湖边群峰密林的一片浓绿之中。抬头望那蓝天,只见白云悠悠,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难得忘却诸多的烦恼。

我们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进入了灵隐景区,先到理公塔前小驻,并拍了几张照片。理公塔是慧理和尚的骨灰埋葬之处,塔高有 8米多,是一座八角七层的石塔,位于飞来峰的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往右过一个亭子,有一道红墙把灵隐寺遮住了,原来左边就是飞来峰,这也是灵隐地区的主要景点。沿飞来峰下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 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了,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是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玉乳洞深处有一石径可通往龙泓洞,洞内壁上有一尊天冠观音像,是观音造像中难得见到的一尊。走过龙泓洞继续往前便是一线天,抬头可以在山石的缝隙中见到一线阳光,因此命名一线天,一线天的前面即为冷泉,泉边一座亭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煞有意趣。

灵隐寺 全寺建筑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供奉着五尊佛像。其中第二殿的大雄宝殿最为雄伟,供奉着佛教地位最高的 释迦牟尼莲花坐像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熠熠生辉的佛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金光四射,尊贵非凡,据说 这尊雕像是用香樟木雕成的,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度具风采。大殿前 的人很多,简直就是人山人海,佛像前,庙堂里,台阶上,到处是簇动的人群。有的虔诚参拜 ,有的上香祈愿,有的拍照留念,整个 寺里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火味,有些令人窒息的感觉。

药师殿中供奉着药师佛像,殿左侧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着五百罗汉像线刻石碑,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在天王殿前两侧各有一座石经幢,上面都刻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已巳岁闰五月》的题记。而大雄宝殿前的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的石塔,塔高有七米来高,塔身的每个面都雕刻的非常精美,据说古建筑专家曾经考定过,两座石塔是吴越末年建造的。灵隐寺的藏经楼里珍藏着许多的佛教文物正在展出,有古代贝叶写的经、东魏镏金的佛像、明朝董其昌书写的《金刚经》、清雍正年间木刻本龙藏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国宝。离开藏经楼继续拾阶而上,仰头望去,一片竹林之后的石壁上镌刻着厚重雄浑的四个大字“庄严国土”,我的心中当下杂念全无,一股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从灵隐出来,还是那条乡间小路,但两旁的民居已不是旧时的农舍,都是二、三层粉墙灰瓦的小楼了。木结构的建筑尽量保留了下来,新建的房屋都是以保存的木结构建筑为蓝本,共同形成了统一的格局,建筑的细节也以当地民居为标准,院落里依旧有菜圃及瓜架。可能是因为依临着灵隐 寺的景区,政府给这里的农民有一定的投资,如果全国的新农村都是如此建设,那么农村的面貌一定会比城市都要美。

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灵隐寺之行, 在下山的路上,已听不到灵隐寺钟声沉重地撞响声了 。

分享到: 0
上一篇: 五元游杭州
下一篇: 杭州访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