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藕粉
提西湖,人们自然会想起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趣。藕是莲,荷的根茎。莲也称荷,属睡莲科的莲属,是多年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在〈诗经〉上曾有“彼泽之陂,有薄有荷”的记载。我国莲荷大致可公分为三大类;一类以产藕为主,称藕莲,又叫真藕;一类以结莲子为主;一类专供观赏,称为花莲。杭州西湖里种的荷花,就是花莲,荷花特别妍香可爱。
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产。但它不产于西湖,而主产于杭州艮山门外至余杭县塘栖一带,以余杭县沾桥乡三家村所产的藕粉最为出名,故西湖藕粉又称“三家村藕粉”。这里种植的藕具有孔小,肉厚,味甜,香醇的特点,加工制成的藕粉,呈薄片状,色泽白里透红,取一点放两指间捻之呈肉红色,面别处所产藕粉则为白色。这是识别三家村藕粉的最简单的方法。三家村种植的藕有尖头白荷,野白荷,柴荷头,红荷莲等10多个品种,以尖头白荷加工藕粉最佳,每担鲜藕可制藕粉10斤。它的加工须经过洗藕,磨藕,过滤,沉淀,干燥等过程。由于选料严格,加工讲究,藕粉质量好。西湖藕粉经冲泡后,晶莹透明,香气四溢,清新可口,不仅能充饥,而且是种滋补品。它除含淀粉,葡萄糖,蛋白质以外,还含有钙,铁,磷以及多种维生素,既易于消化,又有生津,清热,开胃,补肺,滋阴,养血的功效。 目前,西湖藕粉已成为招待宾客,馈赠亲友的珍品,畅销全国,出品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
西湖天竺筷
天竺筷,用杭州西湖天竺山一带的细竹制成,以实用且价廉物美,富有地方特色而驰名国内外。 早在春秋时,西湖天竺一带农民已就地取材制作竹筷,用来吃饭,精细合宜,且有竹香,此习由来以久。至清代,灵隐、天竺一带农民将附近山上的小竹截成筷子,并镶上银头,作为商品出售,受到广大游览者的欢迎,就成了有名的天竺筷。 现今,天竺筷制作工艺不断有了改进,用纤细的实心竹制作筷身,熨上字、画,有山水、花鸟和西湖风景等花版,颜色有红、白两种,并镶有银头、牙头、骨头、珠头等,以作装饰。
张小泉剪刀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张小泉剪刀,向以嵌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锁轴牢固,镀层光亮,开合和顺,刻花精巧,式样美观,经久耐用闻名中外。在一次剪刀评比会上,人们曾把40层白布叠在一起,有各种剪刀试剪,唯独张小泉剪刀,张开利嘴,咔嚓一声,一次剪断,连剪数次,次次成功。检查刃口,锋利如故,为其他剪刀望尘莫及。香港一家广播电视公司还摄取了用一号民用剪,一次剪断70层白布不缺口接着又剪单层薄绸不带丝的精彩镜头,足见其质量之高。 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它的创始人叫张思家,是安徽人,世代从事剪刀行业。清兵入关生他逃到杭州,在城隍山下开设"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又叫铺钢)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他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他的儿子张小泉,继承父业,苦心钻研,制剪技术又有提高,生意十分兴隆,有人冒“张大隆”牌号,他便把招牌改为“张小泉”。据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到杭州,乔装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上山游览。正当游兴正浓,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作坊。持着“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乾隆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去。他很喜欢这把剪刀,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作,打出“张小泉”牌号作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如今,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生产的产品,自然比乾隆皇帝看到和使用过的更为精彩。这家厂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已成为我国剪刀行业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好,销路最广的一家企业。1984年,年产剪刀已超过1500万把,比解放前最高处产增长7倍多。产品有100多个品种。民用剪刀有尖头剪,阔头剪,长头剪,裁衣剪等50多种;工业用剪有服装剪,皮革剪等30多种;农用剪有桔剪,羊毛剪等10多种。近年来,
还研制出彩色旅行剪,照相花过剪,家庭多用剪,畜牧三用剪等30多种。最大的园艺剪有36寸长,七斤多重;最小的旅行剪只有1寸长,4钱重,可放入火柴盒内。在全国历次剪刀质量评比中,这家厂的产品,均名列第一,还荣获国家银质奖章。张小泉剪刀式样繁多,精致美观,人们不仅把它作为日用品,还把它当成工艺品,买来一过使用一过欣赏,或馈赠亲友。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居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首。据历史记载,南宋建都临安(现今杭州),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南宋皇朝覆灭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现传世珍品不足百件,散落在世界各地,价值连城,素享"瓷器明珠"美誉。在嘉德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仅为11cm左右的官窑葵瓣洗产品,成交价高达2200万港币。
杭州民生陶瓷有限公司(原杭州瓷厂)于1978年仿制南宋官窑成功,该生产技术荣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产品再现了南宋官窑"胎薄釉厚、澄泥为范、釉光内蕴、文武开片、紫口铁足、古朴幽雅"的特点,先后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省优名特金鹰奖、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等称号,多次被指定为馈赠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的专用礼品。
王星记扇子
杭扇,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扇面装饰优美,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产品。百年老店杭州王星记扇厂,已成为我国制扇业中产量最大,花色品种最多的一家综合性扇厂。被人们誉为“扇子王国”。 杭州,是我国制扇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不少制扇艺人会集杭州,店坊云集,“买卖昼夜不绝”。杭州城内清河坊特多而得名。到了清朝中叶,,“杭州经营纸扇者总计有50多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从那时起,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名茶齐名,号称“杭州三绝”。 如今杭州王星记扇厂的前身,就是当年的王星记扇庄,开创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它的创始人是王星斋,祖辈从事制扇业,他自幼学艺,20多岁时已成为制扇名匠。他制作的黑纸扇,在意大利米兰,巴拿马和西湖万国博览会上屡次得奖,美名远扬,曾作为杭州特产进贡宫庭。从此,杭州黑纸扇又称“贡扇”。杭扇品种繁多,有黑纸扇,檀香扇,白纸扇,象牙扇,女绢扇,戏曲扇,旅行扇,儿童扇等十五大类,几千种花色,最大达3,3尺,最小的只有3寸。其中以“三星牌”黑纸扇最为有名。它的扇面采用临安于潜桑皮纸,诸暨柿漆,福建建煤,经过大小86道工序精制而成。要把它放在烈日下晒,冷水中泡,沸水中煮,各经10多个小时,取出晾干,不折不裂,平整如初,仍是一把好扇。这种扇子,既可拂暑取凉,又可遮阳蔽雨,因而有“半把雨伞”的美称。在首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一举夺魁,获得了银杯奖。
檀香扇的扇面和扇骨都用檀香木制成,扇存香存,保存十年八年,扇起来仍然清香阵阵。扇面书画,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扇子,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一把普通的扇子,一经名人书画点染,便身价百倍,雅趣横生,使人爱不释手。浙江的扇面艺术非常发达,历代一些著名的书画家都为扇面艺术挥洒翰墨,留下不少不朽之作。王星记扇的扇面装饰,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多样,他们经常请艺坛名家题诗作画,同时该厂的数十名书画艺人,以古今扇面书画艺术的研究颇多,手法娴熟,技艺精湛,无论神话故事,人物形态,名胜风光,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名花异草,瑞鸟珍禽都能入画;从书法来说,正,草,隶,篆,样样俱全。老艺人朱念慈,从50年代开始用真金书写扇画,是中国微书纸扇的创始人。近年些来,他先后在扇面上书写出〈千字文〉,〈金刚经〉,〈西湖诗词〉,〈唐诗二百首〉,还创作了〈唐诗万字扇〉等,最近,该厂青年艺人金岗,竟在一把纸扇上书写下“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文,共57430个字,成为当今世界字体最小,字数最多的一把纸扇。他们把文美,字美,扇美巧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扇中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