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在哪里

  • 2013-04-18 10:08:17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2533

全国有很多地方叫虹桥,人们听到最多的可能是上海的虹桥,因为那里有著名的虹桥机场。我这里介绍的虹桥是在东经121.0335°、北纬28.2238°一带,她地处东海之滨,浙江南部,温州北部,乐清中部,雁荡山山麓,是我的家乡。从温州机场到虹桥要45分钟车程,从上海坐大巴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虹桥要6小时,不久,坐火车可以直接在虹桥(绅坊)站下。

虹桥在一个讲虹桥“土话”的地方,她包括虹桥、蒲岐、南岳、淡溪、四都、天成、石帆和芙蓉、南塘、清江、雁湖、岭底等,可以称为虹桥方言区,也可以叫虹桥片区。那里的人们把新娘子称新孺人(白读“银”)、妻子称鸾人(白读“银”)、祖母称阿婆、姑娘称细囡、丈夫称老官、外地人称外路人、热水称汤、丢失称遁、花蕾称蕊 抚摸称捋、年糕称粿、瞎眼称瞙瞊、母鸡称草鸡、蟛蜞蟹称大摮丸、……;和绝大多数温州人一样,把咸菜说成菜咸、把拖鞋说成鞋拖(白读“塌”)、把热闹说成闹热,把馒头说成面包、把包子说成馒头,把豌豆说成蚕豆、把蚕豆说成豌豆……。虹桥“土话”虽然难懂,却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用来吟诵唐诗宋词,在声调和押韵上比普通话更臻完美,更能凸显诵读的韵味。虹桥“土话”地处温州方言区域的边缘地带,吸收了黄岩方言(大荆话)的部分词汇,能充分体现出两个方言区域交接地的语言变化情况,在语言地理学上有较典型的意义。虹桥“土话”与相邻的“乐成话”相比,在腔调上虹桥话显得“硬朗”,乐成话显得“软柔”,所以有人说帅哥讲虹桥话更“酷”,美女说乐成话更“甜”。

虹桥在一个桥多水多的地方,那里河道纵横交错,田渎密集成网,池塘、水墩星罗棋布,大小桥梁多达三百多座,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虹桥平原上,你可以坐船到达任何一个村庄,改革开放以前,一种被称为“担桨”的有蓬出租小船,是虹桥最便捷的“出租车”。延绵交错的水网,不但是重要的交通线,还能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我小时候曾用泥鳅隘在田渎里捕过泥鳅,在稻田边以蚯蚓为饵钓过鳝鱼,还经常跑到河边看大人们用河缧网捕鱼虾、用鸬鹚捉鱼以及钓田蟹、抠河螺等。虹桥的桥多数是条石桥、石拱桥和钢筋水泥桥,新建的一般都是钢筋水泥桥。“虹桥”是当地最有名的一座桥,俗名栏干桥,传说以红石筑成,始建于哪个年代已无法考证,最早一次有记载的重建是在1205年,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978年,地名虹桥就是因此桥而得名。“万桥”是一座非常壮观的五跨五窦石拱桥,是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始建于1087年,1433年重修后到现在一直在使用。还有大界村的慈济桥和龙川村的孝义桥也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长的一座大桥是“清江大桥”,全长863米,于1992年建成通车。虹桥不仅桥多,以桥命名的村庄也多,如寨桥、高桥、连桥、下桥、塔桥、万桥、河深桥、石马桥、孝顺桥、单板桥、邬家桥、洋埠桥等。

虹桥在一个被称为浙南粮仓的地方,是乐清市的三大冲积平原之一,那里土地广袤,土壤肥沃,盛产水稻。由于土壤的母质为古代滨海沉积物,土层深厚,养分丰富,加上耕层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比例适当,气候冬暖春早,雨水适中,光、热、水资源匹配好,所以农作物生长快,水田可以种两季水稻一季麦(或绿肥、油菜、芥菜等),旱地可以种一季番薯一季麦(或马铃薯、蚕豆等)。勤劳智慧的虹桥人自古就习惯于精耕细耘的田间管理方式,以及种绿肥、捻河泥、煝灰、堆厩肥、烂臭虾、买壅力等传统积肥方法,农活一般从正月“初八开市”一直忙到十二月“廿四掸塳塕,廿五赶长工”。辛勤的汗水换来充足的粮食,为虹桥发展粮食类小食品提供了物质基础,虹桥常见的传统米食有糢糍、汤糍、油糍、粿、鸡膯圆、汤丸、米礌、棉菜䊦、汽糕、粽、细面、(炒)米汤、油泡枣、油卵、枇杷梗、绿豆糕、炮孛、炒米(糖)和糖条等,传统面食有火烧饼、灯盏糕、麦摊镬(也称锡饼)、麦粳(音“更”)、索面、麦饼、头梳脑等,传统薯类小吃有卵皮、番薯条、老鼠儿、番薯粉面等。虹桥有句口头禅叫“勤力有饭吃”,你想一想,虹桥人在农耕时代不但有饭吃,还能吃出这么多花样来,需要付出多少辛劳

虹桥在一个水果飘香的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能尽情享受应季地产水果,水果品种达30多种,主要有蜜桔、文旦(柚)、甜橙、瓯柑、枇杷、杨梅、李、桃、梨、葡萄、猕猴桃、柿、草莓、樱桃、山楂、金罂(白读“挨”)、杏、柰、梅、苹果、林檎、枣、果蔗等。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横山、乌石,桃梅李果当接力”,意思是说在横山、乌石一带,人们用各类水果替代点心。横山、乌石位于白龙山与三江山的交接处,从三江山山脉到白龙山山脉是乐清市水果的主产区,是一条优质水果的黄金带,所产的江沿牛心李、南阳蜜桔、蒋宅枇杷、白龙山肖梨、淡溪杨梅、信岙椪柑、岭底猕猴桃久负盛名。南阳蜜桔2002年11月荣获中国(浙江)柑桔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江沿牛心李曾获得全国铜牌奖;方江屿文旦曾获全国优质柚金奖;虹桥枇杷“正查2号”和“东馆6号”连续多次获得省农业厅优良单株一等奖;屿山杨梅曾获浙江省杨梅精品优质奖,被评为温州市“第四批放心农产品”;……。在虹桥的果园里,不但有收获季节水果的香甜,也有春天里清新浓香的桔花和桃李的芬芳。更有在寒冬里盛开三个多月的簇簇枇杷花,馨香袭人,万千蜜蜂嗡嗡其间,被文人墨客誉之为“枇杷晚翠”。在虹桥水果批发市场,不但本地水果多,南方的、北方的、中国的、外国的以及反季节的水果也多,真可喻天天水果飘香。

虹桥在一个餐餐吃海鲜的地方,人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海产的鱼虾蟹和贝类。虹桥有句话叫“饐饐的鱼也比上鲜鲜的菜”,说明虹桥人对海鲜的钟爱。虹桥有着吃不完的海鲜,主要得益于它地处乐清湾腹地,得益于乐清湾丰富多样的水产资源,得益于拥有蒲岐、杏湾、清江、南塘四大全国重点群众渔业渔港,得益于拥有的杏湾、蒲岐两大渔业队和众多的渔业户,得益于区域内海水养殖业的发达。蒲岐的“中国泥蚶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和清江的“中国牡蛎基地”是虹桥海鲜的大“招牌”。虹桥人吃海鲜,讲究新鲜原味,吃的就一个“鲜”字,烹调一般不加茴香、花椒、辣椒等味重香浓的调料,最多就是用点黄酒去腥、加点白糖增鲜、用点生姜、香葱增香。早餐下饭的海鲜多数是“咸货”,如虾皮、鱼干、鱼鲞、鱼松、糟鱼、箔带生、獬魉酱、鱼、虾虮、泥漦(音“糍”)、螺(白读“擂”)肉、虾蛄弹、乌贼卵等。“烫面”和“烫粿汤”的佐料通常为䲚鰗干、虾干、黄鱼、蛎勾、蛏、乌贼、蛤蜊、水潺、梅童、鲳鱼等。正餐常吃的海鲜有扁蛏、花蚶、蝤蛑、江蟹、蚕虾、鰦鮢、望潮、黄鱼、带鱼、鳓鱼、鲳鱼、马鲛、鳘鱼、鲻鱼、鳎近、鲚蛸、鳗鱼、鲨鱼等。

虹桥在一个田野里能抛出名歌的地方,一首《对鸟》抛向全国,走向世界,抛进了中国的小学音乐课本,走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歌集》。《对鸟》是一首源于虹桥方言区的抛歌,曲调高亢、悠扬,旋律平展、流畅、清新,词曲自然朴实,风趣开朗。1949年2月由在虹桥县立初级中学任教的朱一正老师整理,经军中“金嗓子”朱玲仙和虹桥民歌手温玲菊、季良洪的演唱,使之成为著名的乐清民歌、温州民歌、浙江民歌和中国民歌。虹桥有民间歌谣一百多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省广播电台播放或出过唱片还有的《钓带鱼》、《长工叹苦》、《清江号子》、《河边对唱》等,当时省内不少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唱虹桥民歌,并将虹桥民歌作为教材,南京军区歌舞团也曾派员到虹桥向民间歌手季良洪学习虹桥民歌,其中包括独唱演员朱玲仙。现在听到一些用乐成话、鹿城话演绎的《对鸟》,给人以曲调优雅,唱腔甜美的感觉,缺乏虹桥抛山歌特有的高亢、悠扬和“土”味,没有将歌声“抛”出去。如果要全面体现原生态《对鸟》的独特魅力,最好用虹桥土话演唱,不能将吤呣变成何乜(音似“阿尼”),将雉(音似“奇”)鸡唱成天主鸟,将青翠(白读“醋”)文读成青“菜”。

虹桥在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那里是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的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名流,既是文贡元又是武进士第一的侯畐为抗击元军而牺牲,著名诗人翁卷是我国诗歌史上“永嘉四灵”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吏部尚书刘黻在国家危难之秋毅然携全家奔赴国难,侯廷训、侯一元、侯傅邦、侯应宾构筑了“侯门四进士”,忧民济世的万规捐资创办了乐清第一所书塾和兴建了万桥,贾如规以兴学、济贫、懿行称颂于世,元末诗人朱希晦是“雁山七贤”之一,为官多年的朱谏仍不失为学者、诗人和长者风范,抗倭英雄方格、赵连、崔兴名垂青史。从这些历史名人身上表现出了虹桥人的勤奋务实,正义耿直,居乡贤达,居官清正的传统风格。近现代的名人还有瞿振汉、陈梦熊、邵杰三、余秉刚、陈展、周斌、余鼎三、陈野云、张云雷、朱镜宙、吴天五、庄以临、倪丕柳、周丕振、倪文亚等。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虹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大批文物。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大乌石雷公殿戏台、白龙山石构建筑群和王十朋墓。有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的法华禅寺、“桂岩”摩崖石刻、红巾军起义旧址、朱质庵墓、碗窑山瓷窑址、杏湾烈士墓、“源远泉”摩崖、刘黻墓、小群山遗址、牛头山烽火台、小群山古墓群、万桥、蒲歧所城门、寿宁堡、慈济桥、忠烈祠、发祥岭栈道、孝义桥等。

虹桥在一个家家户户出老板的地方,那里出资产亿元以上的大老板,也出资本只有数万元的小老板。他们有很强的投资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将家乡打造成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中华全国钻头产业基地和浙南商贸重镇。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内看到的每一台电视机中都有他们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你家搞装修就有60%以上的可能用了他们生产的钻头。他们人人乐于当老板,不畏艰苦,聪明肯干,默默地走南闯北,成为北京、天津、广州、成都、石家庄、太原、西安、武汉、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服装市场和上海、柯桥大型轻纺市场的主力军,还将服装店开到众多边远的乡镇和国外。有一句顺口溜我想应改为“哪里有服装市场,哪里就有虹桥人,哪里没有服装市场,哪里就会出现虹桥人”,他们会做生意,是东方的“犹太人”。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他们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设厂从事电子产品和服装的生产,在中西部地区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和水力发电,在全国各地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一群群小老板浪迹天涯,到大量企业向外扩张或转移,虹桥对外输出了一大批的老板,他们为各地带去了勇于创业、勤奋苦干、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有的还以所在地“人大”、“政协”代表的身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在外老板创造的GDP已经远远超过本地,可以说虹桥之外还有一个“虹桥”。

虹桥在一个急需“加油”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乐清的经济中心,与柯桥、路桥一起号称浙江省商品贸易的“三桥”,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如今,乐清的经济中心在柳市,柯桥中国轻纺城和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已经是“中国十强品牌市场”。2007年路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6亿元,财政总收入27.8亿元;柳市镇工业总产值达352.03亿元,财政总收入13亿多元;虹桥镇工农业总产值仅92亿元,财政总收入只有5亿多元,已远远地落后于柯桥、路桥和本市的柳市。究其原因,先与柳市作比较,虹桥与柳市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文性格,虹桥人谨慎务实,柳市人大胆张扬。虹桥人认为柳市人喜欢搞“形象”、“品牌”和“资本扩张”等一些“虚”的东西。而却却是这些“虚”的东西,既提高了柳市产品的竞争力,又使柳市在用地指标、财政贷款、减免税费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倾斜政策,加速了柳市的快速发展。再与柯桥和路桥作比较,“三桥”都是浙江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人文性格也相近,不同的是虹桥放任“林鸟纷飞”,柯桥和路桥积极“筑巢引凤”。上世纪80年代,虹桥没有利用虹桥人的经商天赋,发挥传统商贸重镇的优势,抓住机遇,及时兴建大型专业市场,使之大批虹桥人只得外出经商。而黄岩县1982年6月通过政府行为,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1994年分离出“中国日用品商城”,现在市场占地面积1000多亩;1985年绍兴县由政府出资创办了柯桥轻纺市场,1992年更名为“中国轻纺城”,现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5000多间;目前,柯桥和路桥的市场交易额与虹桥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加油吧,虹桥!虹桥人要为虹桥加油,要继续发扬“敢于天下先”的精神,自强不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努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政府要为虹桥加油,针对虹桥人的性格特点,帮助虹桥确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吸引更多的资金,为虹桥筑巢引凤,同时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思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廉洁政府,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还问我虹桥在哪里,我会明确地告诉你,虹桥在每一个热爱家乡的“虹桥人”心里。

更多介绍在我的个人博客: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