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垟山(作者:张声和) fm代发

  • 2013-04-17 15:59:55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434

春天里,我和文联里的朋友们一起登上一个在浙南来说是很有特殊意义的山乡。它是吴垟乡。它有什么特殊?山民告诉我,站在这个乡的狮子山头唱歌,可让四个县的人听到,因为它是在平阳、文成、泰顺、苍南的交界处。这个乡的棋盘山,又是平阳县境内最高的山,海拔有1231米,所以这个乡就称为平阳县的西藏了。到这么个高山的乡,除了欣赏它的自然风光外,那就是要观看的原始和贫穷了。人们普遍地认为,深山冷岙里,天高皇帝远,交通信息都闭塞,物流人流不畅,哪有发展的机遇。可是在吴垟,我却欣喜地听到这么个数字,这里是平阳人均税收贡献率居第二的地方,仅次于被称之为中国塑编城的萧江镇。那是哪来的钱啊这就是高山“留”水的风光,是流水生财带来的,自然资源与艰苦创业的造就的风光。

这里是很美的地方,它有高山的廊桥――戈场桥,被称之为温州地区最高的廊桥。廊桥在两山对峙之间,产生了惊险的美。廊桥的底部溪流在奔腾咆哮,叫人惊叹。可是这样的桥,这样的山涧,却没有吸引我。来到吴垟,我本来关心它的是久闻大名的戈场桥,,是山野村寨和民风,而不是经济。因为对城里人来说,总有仰视高山的感觉,人们觉得高山具有很深的原始文化底蕴。可是一来到这里,看到这里人们的创业精神,我觉得不能说空话了,不能寻找这里的景点,去无病呻吟一样地说一些风霜雪月的事了。这里自然风光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意义了,它的景色在升华了,它的流水已经成了“留”水,它有太多的实在了。我是被一座座小小的电站的雄姿给打动的情绪。这些电站是在为山区的百姓赚钱的,是为山区致富的,是高山“留”水发财的新风光。

山民们时刻背诵“发展是硬道理,发财是小道理,创业是实在的道理”这个口诀。就只有2000多实际人口的山区乡,投入到电站建设的钱就有6000多万元。我早就听人家说,这里的投资是全民的投资,是细股成小股,小股集中股,中股汇成大股的投资。连老太婆卖鸡蛋的钱的也被吸纳到电站的建设中去了。这里的水被许多次利用,这里的资源被一滴不漏地得到发挥,一条山脉中就建有六座电站,从山脚到山腰,一个级差一个级差地建。就是去年一年的发电的产值就有1300多万元,税费的上缴就有320万元。那么,乡里有了收入后,各项事业也就跟着上了,一条投资840万元的,总长21公里也从山头通到了山下。这里的程控电话也是山区乡最多的,平均3户就有一部电话。这些电站的老板尝到“留”水发财的甜头后,一发不可收,现在又集资1.2亿元,到浙北的常山县去办电站了。乡干部说,你们这些“文人”,要写我们的山区啊,要写高山“留”水发财的好风光啊。

在吴垟的几天里,我更加崇敬高山,也更加崇敬在高山居住的人们。

高山,本来它有好多可以吟唱的题材。当我们朗读唐诗宋词,最动人的佳句中,总是带有高山的字眼。世界上的几大主要宗教,都具有神圣的或受人膜拜的高山。艺术家、诗人、作家和登山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表明了他们与高山之间特殊的超自然的关系。高山甚至还能够调动最疲惫不堪的徒步旅行者或登山者的情绪。

登上吴垟高山,我原本是来颂扬这里的自然的。因为高山,甚至还是生态的代名词,我们温州多山,至少十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高山。尤其我们已经意识到,高山是温州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水塔,接收了我们地面上大部分的降水。生满苔藓的高山云林就长久让水分保留着,大量雨水在高山上让树木和花草涵养着,让水库山塘保存着,它们可以流入河道,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我们的60%~95%的淡水都来源于此。我们温州人现在用的吃的水就来源于高山,取之于飞云江的上游的珊溪水库,它分别滋养着温州市区和其它地区的生命和经济。

而在我看到了吴垟的人民在崇山峻岭里,建造了这么多的水电站之的之后,对于高山我又有了新的思想。半天里,我们走了几座电站。那些水库的水是无法形容的清澈,那些生产环境是无法形容的清洁。那些劳动的效率也是如此高,一个工人就看管着三四台的发电机。那一条条高压线输送出去的就是能源,就是财富。

高山,能够唤起我们的热情和忠诚,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真正的恩赐,它可以召集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和山民群体来支持高山的可持续性发展。当我们的神圣感或惊奇感和利用欲一并产生后,我们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就有了足够的信心,它给了我们可以永续汲取的资源,我们就给予它一个人世间不朽的保护。它给我们带来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价值如此的巨大。对高山,我们也要像对热带雨林、珊瑚礁、文化遗产之类的地方进行一样的级别的保护。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