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忙或懒的缘故,这次环游八闽的最后一篇--嵛山岛纪行迟迟没有完成,终于有了点空闲,却已是一个月后的事了。我努力回想,试图串起一片相对完整的记忆,可脑海中的那山、那海、那岛却始终如顽皮的片断,跳跃着,不肯停歇。无奈,只好把这些零散的碎片像制作水果拼盘一样装盆,呈现出来。【记录1:登岛】1、 早起,在三沙镇闲逛,发现这里处处都带着海峡对岸的影子:专门的对台贸易征税点;烟店里也摆放着不少台湾烟;甚至药店里也有台湾本土生产的药品。和杂货店老板攀谈:这里和台湾很近,到台湾高雄的细柳不过十四个小时的海程。这里开风气之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与台湾的贸易,起初两岸间也就是些渔业资源交易,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有胆大妄为者竟冒险搞起了私自劳务生意(实际就是蛇头组织偷渡),很快被严查禁止,两岸的民间自由贸易也就中断了一个时期。近两年,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正常的商品交易才渐渐复苏。2、 登船。船是普通的铁壳船,座椅就是一只只小竹凳。正是应该艳阳当空的时候,却见不着太阳的影子,只天空中云彩上的折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日头已经上来了。这天气让人也懒懒的提不起精神。海静默着,只有发动机的突突声机械地告诉我们正在行进;船上的人们也大都无语,似乎全没有即将登岛的兴奋。船行40分钟,到达我们本次八闽环游的最后一站--嵛山岛。 【记录2:大天湖】1、 不得不承认,大天湖与我的想像有些距离,少了瑰丽的色彩, 多了几许平淡。2、 湖边却有一排木架,寂寞地伸向湖中央,仿佛那里有她的期待。这一幕定格,形态上颇像曾经看到的一幅泸沽湖的照片:照片中湛蓝的湖水摇曳着湖边的一段朽去的独木舟。此情此景,何其相似。3、 大天湖边的几间小木屋颇为显眼,可设施简单,就两张板床和一只床头柜,别无他物;但在这岛上,它应该可以和奢侈划上等号了。【记录3:小天湖】1、 从大天湖出发登上山脊,向下望去,山谷中静卧着另一片湖水,这就是那传说已久的小天湖了。从山脊上看下去,小天湖就如同一块不规则的巨大玻璃。它又像个羞涩的小女孩,静静地躺在谷底,山外可就是海了;群山环抱着它,似乎害怕海浪席卷进来,一口把它吞下。湖边已早早地支起了十余顶帐篷,这里不是不能搭帐篷的吗看来又多了个形同虚设的规定。2、 嵛山岛在最近的一次著名的评选活动中,排名中国最美丽海岛第八位;而这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岛上的草场。可也许是季节不对的缘故,下山道路旁的草黄黄的。少了那份嫩绿,也便少了几分浪漫的色彩,也不免带给我们淡淡的失落。3、 小天湖的湖水较之大天湖清澈,水不深,仅及胸口(从湖中站立的泳者可以看出)。湖面平静无波,甚至在湖边也没有涟漪的波动,它只冷淡地盯着我们这些外来者。4、 突然,湖边草丛里跳出一团醒目的白色--丢弃的餐巾纸,显得那样刺眼。沿着草丛里伸向海边的小径走去,两边越来越多的垃圾让我突然有种恶心的感觉,几乎都无法坚持走到海边。这时雨毫无朕兆地倾泻下来,大家赶紧回转,放弃了看海的想法;这雨对我来说却是及时雨,它让我不必再继续前行,去忍受那些污染物对我的冲击。5、 在回程的路上,我看见两个捡拾垃圾的人,可我发现他们只捡可乐瓶和矿泉水瓶。我问他们,这么多的餐巾纸为什么不捡答:不能卖钱。多么经典的答案,更带有些中国特色。【记录4:野外露营】1、 一路背着的户外运动装备直到嵛山岛才真正用上。兴奋于总算可以体验户外扎营的刺激,我“异常迅速”地在大天湖边搭起了小窝。可天公不睦,一夜风雨萧瑟。帐篷外的暴风雨恣意肆虐,让躺在帐篷里的我,时不时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同时也庆幸总算还有这一方天地;此时的帐篷,对我而言就是最温暖的窝,简直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现而今,人们总是想尽办法装点自己的家,唯恐不够现代,不够豪华;可在这样的风雨中捱过一晚后,细细想来,在剥离了一切刻意的修饰后,家,所承载的最本原、最朴素的意义仍旧是“遮风挡雨”。2、 当眼皮终于开始打架的时候,蛙鸣却又适当其时地“响彻”起来;同行的伙伴们显然也和我有着差不多的感受,在交流着对于恶劣天气的痛恨和帐篷安全性的担心,也希冀曙光快些降临。这一晚,我算是初步体会到户外运动的艰苦了,当然,比起资深老驴们的经历,这也许根本算不得什么。3、 最初,自己对于户外驴行者们选择这样艰苦的方式旅游或者探险颇不能理解,可是,这么多年的旅行社随团经历,使我厌倦了旅行社的刻板和功利,也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来。经过这一晚的风雨锤炼,自己对于他们的行为又多了几分理解:那实际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现在物质生活日渐优越,很多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挑战自我,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救赎和升华。特别佩服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将万科引领成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同时,他以五十“高龄”,参加了多次极限登山运动,并成功登顶珠峰;这说明他的企业已经在一条现代企业模式的康庄大道上前行,不会因企业领导者的暂时缺位而产生任何负面效应;另外也反映王石先生挑战自我的勇气、胆魄和毅力。个人觉得他是我所知道的将生活和事业结合得最为完美的成功人士,每每想起,总不免要为他的灿烂人生击节以叹。4、 醒的很早。自己感觉昨夜并没有睡好,可同伴们却一口咬定我是这一拨帐篷里最早入梦的,因为我的鼾声为大家增添了一份“音乐元素”,真是“风声、雨声、老游的鼾声,声声入耳”。听了这话,很自然地为自己扣上一顶“处变不惊”的帽子,悠乎哉也。【记录5:与朱老板的对话】1、 早晨,雨渐渐小了,可还没有就停的意思,太阳照例胆怯地躲了起来。睡意全无的我在帐篷里百无聊赖;于是决定起来,去呼吸帐篷外久违的新鲜空气。2、 在大小天湖间的山脊下,有一块难得的平地;岛上唯一的“商业区”就坐落在这里。说是商业区,实则只有一个小卖部,一间简易厨房和几座用竹子搭起的“餐厅”。老板姓朱,土生土长的宁德市人。雨还在下,周围浓重的晨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既然无处可去,我索性和朱老板攀谈起来。3、 据他讲,三年前嵛山岛刚刚开始为外界所知,政府还没有意识到它的旅游商机,可有几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当地人就早早向政府提出上岛经营的申请并获批准。三年很快过去了,当初共同开始的经营户都撤下岛去,只有他还坚守在这里。说这话时,朱老板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可见,他现在实际就是这里的承包户了,搞得是垄断经营,不过,价格还算公道。
可我还是对小天湖旁的垃圾耿耿于怀,便直截了当地向他诉说了我的不满,他愣了一下,有点闪烁其辞的说,他们现在还是雇了四名本地人专门负责捡拾垃圾,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垃圾吧。这话让我颇不以为然!半个小时的路程,隔三叉五去“视察”一下,情况不就都清楚了吗估计这老兄不是“官僚”,情况也清楚,只是故意回避罢了。由于那些触目惊心的秽物给我造成的心理落差实在太大,我竟一反常态地不依不饶起来。我提醒他,既然你允许旅游者在小天湖边扎营,那么,相应的卫生设施如环保垃圾桶等就应该有所配置;另外,当听到他雇的四个“环卫工人”只处理带有经济价值的垃圾时,他也有点愤愤不平起来。不过,很快他就转移话题,邀请我七月份再来这里,说那时的嵛山岛是最美的,草也绿了,天湖里的野生鲫鱼也肥了。。。。。。说道这里,我意识到“台阶”已经搭好,该“下楼”了;于是,我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并祝他在这里的经营越来越好,当然也包括环保情况。 一段初级层面的环保对话就此结束。
在我们的计划中,嵛山岛无疑是最具有诱惑力的,因了它的新鲜、它的全面、它的神秘。可由于天气和人为的因素,特别是那些“野蛮造访者”的产物,让我对它的印象大打折扣。旅游在乎感觉;这份感觉,不仅仅在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青山秀水,更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这和谐,靠得是我们大家的营造,否则,到头来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天湖)
(看海)
(寂寞的天湖)
(三沙渔港)
(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