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起床后见外边阳光明媚,便想着去苏州外围走一走,但收拾好行装,出门已经是十二点半多了。在附近的“迪欧咖啡”吃了一个套餐,然后搭车去火车站,并买了汽车票去吴江的同里镇。车票不过7元,行程也不过半个多小时。
下午两点半进古镇。汽车上同坐的是一位东北姑娘,说是被大连的旅游学校卖到同里的一家酒店当了一年的实习生,终于无法忍受工资的低廉,到苏州买了第二天去深圳的火车票。她建议穿过一个市场绕进去,可以不买门票。但没有成功。几个革命电影里充任反动势力打手装束的人守在牌坊后进入古镇的桥头。想想自己有两天时间,便买了套票。后来才想起来确认能否第二天使用,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从“退思园”出来后便去旁边的售票点加盖了一个第二天的戳。
过了“中川桥”便进入古镇。延中川路北进,到广场,戏台上正在演绎什么故事,围了多半出于好奇的游客。也有些年老的观众,嘴角轻微嚅动着,想必在呢喃戏文。懵懵懂懂地转了转,发觉自己没有能立刻理解门票上的小地图,便问了路,直接去附近的“退思园”。
想必出于旅游开放的合理必要,入口在面南的一侧,小得让人可能三过而不得其门而入。大概很符合园主人谦恭中不无骄矜的自称闭门思过的意思。穿过幽暗的门厅,便是茶厅,上有“退思园”的匾额。旁有一幅对联: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倘若是园主人的原句,则“种德”所显现的刻意,便让旧主人有些俗陋了。茶厅后边是正厅,陈设似乎有些雷同,在我这样的外行,看不出“茶、敬茶、敬香茶”一类的层次来。倒是“荫余堂”这个名字有些意思,似乎双关,让人察觉些匠心。
正厅之后,建筑似乎不经意地拐了弯,回廊往东去,据说是家人起居之处,雅一点的名字叫“畹多楼”,上下层均有有廊檐相连接,在多雨的江南,少却许多的周折。所谓“跑马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旁有小庭院,算是中庭,有半截平房,后来才知道是所谓的旱舸。里边有人陈设了乐器,不时演奏一下,撩拨游客寻古探幽的好奇心。北侧是“坐春望月楼”,名字虽俗气了些,但二楼东角有一小室,可环望东墙外的后庭花园。
花园里有些拥挤,环池挤满了亭台楼阁。由中庭东进,入园便见小亭,缘墙根左行,北侧是“退思草堂”,在重建之后沉沦得没有了丝毫草堂本色。草堂中堂背面贴了陶渊明《归去来》的拓本。草堂外东北角有一株紫薇,虬干坚实滑溜,枝条萧疏,在满园绿色中很特别,似乎自甘寂寞。东北角还有一间小小的亭子间,有一位姑娘在弹古筝,面带忧色,眼角微红,却不敢妄自做梨花带雨的想象。偶然瞥见她躲在角落里忙着发手机短信,后来留意到她腹部有些鼓,便猜想她为情事所困。不过,她的筝却意外地奏了几个格调欢快的曲子。有一对年轻夫妻从南岸紫藤后转出来,也伫立在曲桥上,彼此不时耳语点什么。想必不是议论我的猜想。
紫藤南侧是一座假山,上有小亭。小亭隔水正对着石舸,便是“闹红一舸”。“船头”深入池心,有一位老妇带了孙子观鱼。后来来了西方人一家,其中一位男孩显然先天发育不全,扭着脖子、痴呆地耷拉着双腿,坐在婴儿车里。稍前已经注意到他们,似乎夫妇二人和四兄弟姐妹一起在轮流照顾这位不幸的小弟弟。这回是哥哥将婴儿车推到船头,将弟弟的头扭向池塘。池塘里是色彩斑斓、形体各异的金鱼,在悠闲地游弋。老妇谦和地拖了孙子,缩回石舸舱里。池塘边上裹拢着亭台楼阁,亭台楼阁里溢满了人声,只有短短的一个瞬间,石舸上无声无息。男孩歪着头,呆呆地窝在手推车里,满脸沉静。
池塘东南角有一间小阁,里边打横放了一张陈旧的藤质湘妃榻,榻后木屏上嵌着一面大镜子,正对着窗外的水光。这里叫“菰雨生凉”,说是燠热的暑天可以躺在榻上,从镜子里看到池塘和对面的草堂。
旁边还有一阁,似乎平淡无奇,二楼有人着了寿字褂子,偶尔拿起笛子来吹几声,显得多余,而且接近噪音,远不如东北角的古筝让人觉着舒心。这里倒是观园的好去处,前方可以览尽池塘、亭榭楼台,包括红漆木舱的石舸,后方则满眼绿色,夹杂几枝红叶,以及稍远处腾空的屋脊和粉白的墙。
下楼后往南离开花园,折向西,穿过礼品店前的小院,便出了退思园。怀疑出口其实就是原本的家门。
从退思园出来,在“明清街”上胡乱转了转,拐到镇南外河边的“新填街”上,看到“物阜民丰”牌坊后有一间平房,墙板饱经风霜,已经变成黑灰色的了,靠近门框的下方经过长年的风雨肆虐,有些残缺,屋脊的一角同样阙如,毫不掩饰自己的破落。墙板上挂了一块相对完好的白色木牌,上边注了“文物控制单位”字样,然后用大写了“侍御第”几个字。虽不知道出处来历,但木牌与房屋本身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到莫名的惆怅、失落。
新填街也不宽,跟附近挤满了各种小店的“明清街”比较起来,名副其实的被遗忘的角落,少有人经过,白日炎炎之下也有一股森冷之气。走了一段,有些不安,于是原路折回,到广场上的“中国同里影视拍摄基地”石柱前,从那里拐上小径,去了“嘉荫堂”。
大小不一的旅游团络绎不绝,正巧听见一位导游介绍说,嘉荫堂之所以保护得完好无损,是因为这里曾经被公安派出所占据到1993年。这倒是一种带有中国现实色彩的悖论。进了门厅,便是茶厅,然后是正厅。正厅里有一块匾,不知什么年代的,开宗明义地题了“嘉荫堂”,木屏上挂了一轴水墨的虬枝苍劲的松树,旁边的对联说: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这倒有些超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