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间:2008年6月28日-7月6日
旅行足迹:
乌鲁木齐 → 吐鲁番 → 鄯善 → 赛里木湖 → 霍城 → 伊宁 → 察布查尔 → 昭苏 → 特克斯 → 巩留 → 库尔德宁 → 新源 → 巴音布鲁克 → 那拉提
北京至乌鲁木齐飞行距离2600多公里。一大清早,我独自一人登上飞往乌鲁木齐的班机,经过近4个小时的飞行,下降过程中,终于瞥见了连绵起伏的天山山脉,白色的山峰在云端中若隐若现。随着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心中喜悦更甚——美丽辽阔的新疆,我终于来了~~
途径达坂城
一到乌鲁木齐,当天下午就和姐姐一起坐上了去往吐鲁番的大巴。高速路两旁是茫茫的戈壁滩,偶而也会有一片绿色划过眼前,在高高的雪山映衬下,近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和远处光秃秃的山体形成分明的生态层次。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远远望见白色的风车,就知道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快到了……一排排巨大的白色风机迎风而立,整齐的队列,延伸数十公里,气势不凡。
沙漠边的维族人家小院
初次的吐鲁番之行未选择最为著名的若干景点,而是包车径直奔向位于鄯善的库姆塔格沙漠。虽然在鄯善县城已经开辟出了沙山公园,但为了体验更原始自然的沙漠,我们选择经由鲁克沁从西边进入库姆塔格沙漠。我们的维族司机艾克拜尔在沙漠边的村子有朋友认识,于是也顺路带着我们去拜访了一下。这是一户平常的维族人家,从大门到屋内的装饰无不是色彩艳丽图案缤纷,更没想到,后院绿草盈盈,鲜花朵朵,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如此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用这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装点自己的家园,维族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由此可见一斑。
煎熬在库姆塔格沙漠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走进沙漠,出发前兴奋难耐充满期待,却也因此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训”。
库姆塔格沙漠西部的边缘,干旱缺水、土地龟裂。远处零零星星有几个人撑着伞在沙地上做沙疗。6月底的吐鲁番,临近正午,艳阳高照,气温高达40多度,地表温度更是超过了70度。我的热情完全超越了高温,轻装上阵背着相机就向着眼前的沙漠进发。没想到沙漠的最边缘还有一条河,据说去年发洪水还把通往沙漠的水泥路给冲断了。热心的维族司机艾克拜尔拉着我们小心翼翼地趟过河。终于站在了沙漠的脚下,刚往上走没几步,胆小的姐姐打退堂鼓了,我不愿轻易放弃,于是一个人继续往上。
沙漠行走一步一陷,非常吃力,晒得滚烫的沙子滑过脚上感觉像是被开水激过一样,灼热难当,加之头顶艳阳,体内水分迅速蒸发,没多久就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了。这时候才想起,我们买的水和食物都落在车里,身边没有任何食物可供补给,真是懊悔不已。但是我还是不想就这么回去,于是调整呼吸,放慢脚步,鼓舞自己,继续向上……
终于站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望见了连绵起伏而且没有脚印的沙漠。而此时,晕眩加剧,甚至连端起相机拍照都感觉非常无力。除了能望见很远很远的火焰山脉,我已经看不到我们来时的路,四周一望无边的沙漠,空无一人,我拼命叫着姐姐,但却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口干舌燥头晕眼花的我,此刻内心泛出一丝丝恐惧……
于是决定迅速返回。突然一阵狂风在此刻飞沙走石地袭来,大风夹带着沙粒,击打刺痛着我全身上下,看脚下,席卷而来的风沙好像很快会把小腿也给埋没,后背一阵阵的发凉,冒冷汗,晕眩得都快站不稳了,感觉自己随时都会被吹倒滚下沙漠……还好意志力使我坚持到了最后,终于我隐约听见姐姐也在大声呼唤着我,一下子感觉放心很多,知道离地面不远了……
下来以后,面色苍白东倒西歪的我好想躺下,但是地面是如此炙热,周围更没有一丝可以遮阳的地方,我只有不停的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姐姐一路搀扶着我,艾克拜尔也赶紧先跑回车里给我拿来了水和食物。此时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差劲,旅行经验也还算丰富的我,居然忽略了如此高温烈日下必要的防备工作,还让别人也陪着我这么干晒着,实在是很过意不去。
上车后,虚脱的我回望这片沙漠,心里很多很多感慨……这就是沙漠的魅力吗?美丽但是危险,令人向往却又让人恐惧。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了解。
寻访古老的维族村落
从沙漠出来后,艾克拜尔带着精疲力竭的我们回到鲁克沁,找了一家馆子喝了热茶吃了拌面。拌面很筋道很好吃,虽然此时我的胃口还没有恢复,但为了尊重维族人的习俗,我还是尽量把这满满一大盘面吃了个精光。经过这一顿的补充,这才感觉缓了过来,终于可以继续下午的旅程了。
一直以来,我都对年代久远的古村落情有独钟,所以这次慕名来到吐峪沟麻扎村,寻访这座颇具代表性的维族古村落。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至今仍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传统。佛教石窟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共存,是吐峪沟的独特之处。
虽然这里已经辟为收费景区,但是因为当天只有我和姐姐两位游客,所以感觉更像随意走进了一个平常村落。我们自在地探寻着这个村子的角角落落。村里特别安静,都没有看到几个人。在寻找千佛洞的途中,一度走错路,上了村子荒凉的后山,只见地上到处散落着垃圾,一不小心还会踩到残缺的羊蹄子和一些动物尸骨,看着心里直发毛,感觉越发不对,这才退了回来。惊魂未定的时候,又被一热情的维族大妈拉住一定要我们进她家,好吧,去看看吧,当然我也猜到是要付“参观费”的。一进到她家的窑房里,一下就感觉特别阴凉,我猜想这会儿村里之所以不见人影应该都是在家避暑呢。这位维族大妈几乎完全不懂汉语,交流起来很困难,她示意我们可以在她家到处走走看看。她家后院就有个小山坡,爬上去后能够俯瞰整座村子,只见各家各户的窑房和葡萄晾房高低错落,一律都用黄粘土制坯建成,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而且冬暖夏凉,跟山西的窑洞有相似的特点。
通过维族大妈的指引,我们终于找到正确的方向,沿着吐峪沟的谷底绿洲前行,寻访到了伊斯兰教圣地“七贤祠”和佛教瑰宝千佛洞。这条饱经历史风霜的峡谷中蕴涵着太多的古老文明和丰富的文化烙印,虽然对宗教和历史只是一知半解,但是我仍然能够感受到历经岁月积淀所焕发出来的厚重强大的精神力量。
吐鲁番的燥热和凉爽
以吐鲁番为代表的西域地区,是人类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也曾是古代宗教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方。现存诸多的故城古迹和宗教遗存,展现着深厚灿烂的古代文明,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令人倍感神奇。
游走在这块中国海拔最低温度最高的土地上,见识了茫茫戈壁滩的无尽荒凉,更惊叹古人在如此严苛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汗水所造就的坎儿井;连绵的火焰山脉在烈日照耀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好似熊熊烈焰在燃烧,虽然山体表面寸草不生,但是山腹中有多条沟谷却是绿荫蔽日,溪涧潺潺;热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只要躲到密密缠绕的葡萄架下,立刻能感受到一丝凉爽,缓解燥热,只可惜,藤上垂挂着的串串葡萄还未成熟,只能望而兴叹了。
不过吃不着葡萄,也可以吃别的水果。在火焰山脚下经过一户穷困破败的维族人家,一进门就看到墙角堆着很多哈密瓜,本以为在这里面随便挑一个就好了,没想到,人家说这些都是喂给羊吃的,可我看看这一个个都比我们超市里卖的那些瓜还好呢,不由得觉得可惜。此时维族大娘从屋内拿出一个硕大饱满又金黄新鲜的冰镇哈密瓜,切开给我们吃,这绝对是我有生以来吃过最最香甜多汁的哈密瓜。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大个却只要1块钱,真是恨不得装满一车直接运回家。
匆匆掠过乌鲁木齐
走在乌鲁木齐街头,从表面上看跟任何一个中国内地城市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随处可见的维吾尔标识和偶然经过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提醒着你,这是一座汇集着中西方多民族文化的混血之城。
在出发去吐鲁番的南郊车站,周围都是深目高鼻或衣着传统的维族人,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感觉像是置身中亚某国。市内的二道桥和国际大巴扎是最著名的维族聚集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奥运年的关系,路边站着不少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警察。当然鉴于维族小偷无所不在的恶劣名声,我们也是做足警惕防备工作。来来往往的维族XDJM一个个目光深邃却难以猜透他们要传达的信息,不免有些令人紧张。但我也一直记着在吐鲁番跟司机一番真诚的交流,所以我愿意相信,不友善的维族只是少数。
吃的方面,最惊讶的莫过于新疆大盘鸡了。真正的超级大盘,堆得跟小山包似的,非常好吃。炝炒圆白菜到这里加了醋和糖,变成了酸甜口味,还有了更好听的名字叫炝莲白,也是每回必点的。
天池自有仙境
高山湖泊的美总是带着一份高贵和神秘。天山天池的池水碧蓝清澈、晶莹如玉,周围雪峰辉映、高山环抱,从某些角度看,很像一幅自然天成的油画。东小天池掩映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池水墨绿幽暗,显得尤为神秘。
新疆旅行照片集:/photos/rachelyin/sets/72157606198842967/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