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吴桥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wuqiao.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吴桥县政府网简介
吴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市管辖区。沧州地区南端。东与宁津县、陵县毗连;南与山东省德州市为邻;西隔南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总面积为582.9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2013年底),县府驻桑园镇。吴桥县被称为“人间游乐无双境,天下杂技第一乡”。
区划详情
2013年底,全县总面积603平方公里,辖5乡5镇1个城区办事处、473个行政村、28万人口。县政府驻桑园镇府前路。
县域变迁
明以前,吴桥疆域无考。明清时代,东起刘朝士庄(今属宁津县西塘乡),西至郑庄(今属景县又庙乡),南至阎王张庄(今属山东省陵县赵虎乡),北至五里杨庄(今属县内梁集镇),总面积674.2平方公里。1941年6月,日伪吴桥县公署,将连镇运河以西24个村划归景县。1946年2月,山东渤海行署一专署,恢复东光、吴桥、德县原建置。将原德县桑园镇划归吴桥县。原吴桥县连镇划归东光县。1950年,吴桥县划归德州专区。将德州市以北曹庄一带划归吴桥县。1952年11月,吴桥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桑园及其以南村庄仍属德州市。1953年11月,桑园镇等八个村划归吴桥县。1964年11月,河北、山东两省,以漳卫新河为界,左岸为河北省,右岸为山东省。将原吴桥县大赵、张螯、西塘三个公社的75个自然村划归宁津县;赵虎、赵寨、赵芙蓉、刘汉4个公社75个自然村划归陵县,将原宁津县道口公社的32个自然村划归吴桥县。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吴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中部,位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地区南端。东与山东省宁津县、陵县毗连;南与山东省德州市为邻;西隔南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总面积582.9平方公里。该县位于东经116°19′—116°24′,北纬37°29′—37°47′之间。县城所在地桑园镇。位于东经116°22′,北纬37°37′。县境东西横距22公里,南北纵距34公里。县治桑园镇,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73公里,北距首都北京市253公里,东距宁津县界17公里,至宁津县城37公里,至陵县县城37公里。西至景县县城13公里,南至德州市界14公里,至德州市21公里。北至东光县界12公里,至东光县城32公里。
气候概况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水集中,干旱、大风、冰雹、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人口编辑沧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吴桥县总人口282410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3717人,占沧州市总人口的3.96%,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0.24%。
交通编辑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四大城市、一大港口(黄骅港)的中心地带,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距济南飞机场仅150公里,距黄骅港135公里,距北京300公里,是连接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
经济概况编辑农业
截止至2010年,县境内有2条行洪河道(漳卫新岔河、京杭大运河),3条排沥河道(宣惠河、沙河、龙王河),9条县级引水干渠,265条乡级干支渠,441个蓄水坑塘,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引蓄排灌网络;地下水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全县有深机井387眼,浅机井8688眼,铺设地下节水管道42万米,喷灌面积4万亩,微滴灌面积150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的93.5%。全县常年棉花面积30万亩左右,单产籽棉200公斤左右,总产6000万公斤以上,2003年达到28.2万亩;小麦面积25万亩,单产360公斤左右,总产9000万公斤以上;玉米面积22万亩,单产400公斤左右,总产8800万公斤以上;果树面积达4.5万亩,更新改造老果园2万余亩,果品总产2000万公斤以上。198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县政府、沧州市科技局共同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是中国农业大学校级野外台站、校985重点建设台站之一,2004年先后经批准成为农业部水资源野外观测实验站、河北省低平原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和沧州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吴桥科普惠农服务站。
工业
吴桥县工业以机械制造、建材、棉花加工为主。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销售收入26404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2842万元,增加值66263.4万元,总产总计14.23亿元。
商业服务业
2009年吴桥杂技大世界实现门票收入1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亿元。200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9173.2万元。先信商厦经过3年地打造已成为吴桥群众购物消费的首选,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2011年,吴桥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13所。其中,普通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民办)各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35所,幼儿园66所。在校(园)生(幼儿)36357人。其中,普通高中生3307人(其中,新招生1050人,另有毕业生851人),职业高中生(含中专)1293人,初中生7615人(其中,新招生2318人,另有毕业生2332人),小学生17082人(其中,新招生3162人,另有毕业生243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060人(其中,新入园幼儿3510人,另有新升入小学一年级2444人),特教学校在校生26人。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7.7%;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均达到100%;3——6岁幼儿入园率92.5%。全县教职员工3311人。其中,教师进修学校61人,中学(含中专)1185人,小学1545人,幼儿园52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教师80人,中级职称教师656人,初级职称教师982人。
社会保障
2011年争取上级专项救助资金2420万元,同比增长63%。全年救助城乡困难家庭7263户1.2万人,大病患者家庭243户,社会流浪乞讨人员300余人,农村散居孤儿13名,重点优抚对象849名。同时,还争取到了30个省扶贫重点村项目,5年可获得扶贫资金1500万元。2011年以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为龙头,打造集光荣院、福利院、优抚门诊、军休所、老年公寓“多院合一”的县办养老服务机构,保障好孤老优抚对象、孤残儿童、军休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了乡镇敬老院完善基础设施,并不定期组织专项工作组深入各敬老院,从用电、用水、防火防盗、饮食起居、医药卫生和住房取暖等各方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就地整改。吴桥县采取村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方式实施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利用街村闲置土地、房屋,修缮建设集体活动场所,将空巢老人或自费老人吸纳入住,提供公益服务。2011年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完成20余处农村“互助幸福院”。同时,以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网络为辅助,开通了“12349”电话号码直拨系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饮食、购物等上门服务,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生活难题。还完成了对330户农村危房的改造,确保了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文化事业
吴桥杂技历史1957年县内出土的距今1500多年的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墓葬杂技壁画,足以证明杂技历史之久远。20世纪20年代以来,吴桥杂技艺人曾到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吴桥籍孙风山为团长的“北京皇家大马戏班”和孙福有为团长的“中华大马戏团”在20世纪初享誉海内外。建国后,吴桥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000多名杂技人才,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吴桥杂技有10个门类近1000种杂技节目,杂技文物史料5000余件。
史德俊据史料记载,吴桥杂技艺人游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多达千余人。如孙凤山领队被西方誉为“中国皇家大马戏班”的“中国班”杂技大王孙福有组建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荣获苏维埃劳动勋章和列宁奖章的王汝利、精通六国语言的杂技明星史德俊、号称“东方卓别林”的赵凤歧、“四大金刚”张献树父子等等。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术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对吴桥杂技给予充分的肯定:“吴桥不仅是中国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杂技艺术学校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是省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专门培养杂技人才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1998年学校纳入市属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培训中心,,1991年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2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9年经省教育厅同意报教育部国汉办,批准该校建成为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吴桥杂技基地。杂技大世界1992年,吴桥县政府同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占地1000亩,投资2亿元,建有江湖文化城、杂技奇观宫、魔术迷幻宫、民俗风情园、马戏游乐园、杂技博物馆、小泰山、红牡丹宾馆等十大景点。2000年吴桥杂技大世界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以来,景区先后被中宣部、国家文明委、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等十余项殊荣;先后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首批“河北省十佳旅游诚信景区”、“河北省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河北省旅游先进单位”等荣誉。杂技团体全县有杂技团体48个,其中民间杂技团体47个,从业人员5000余人,杂技艺人常年活动在国内30余个省市。县杂技团始建于是1950年,目前共有资产600余万元,在职工作人员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