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福建政府网 > 漳州政府网 > 东山政府网

东山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东山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dongshanisland.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东山县政府网简介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总面积248.34平方公里。

  东山岛由主岛和周边67个小岛组成,状如七星拱月,形如栩栩如生蝴蝶,故称蝶岛。截至2013年,主岛面积220.18平方公里,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七个镇级人民政府、61个行政村和16个居委会,总人口21.57万人。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优秀旅游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等称号。行政区划

  编辑

  1950年5月,全县划为3个区。7月,古雷从第一区分出建第四区。

  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西埔。全县划为1镇2区。

  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

  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

  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人民公社。

  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埔、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

  1990年,东山县共辖4镇(西埔、铜陵、杏陈、陈城)、3乡(康美、樟塘、前楼),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

  2003年,东山县辖6个镇:西埔镇、杏陈镇、陈城镇、康美镇、樟塘镇、前楼镇。

  人口

  编辑

  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山境内有人类生息繁衍,至明末已有4万多人。清初,朝廷强令“迁界”,致使境内人烟濒绝。哲彬十九年(1680)“复界”,外流百姓方陆续迁回,人口逐渐恢复增长。民国5年(1916),东山建县时有8万人。

  民国初期,社会动荡,人口增长很慢,至民国29年,全县有92403人。此后,因瘟疫流行和国民党政府抓丁,人口逐渐减少,至民国38年仅有81699人。

  1950年后,社会稳定,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迅速增长。1951~1957年、1962~1972年,两次出现人口出生高峰期。196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4.90‰,为1950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年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逐年减少。1970年全县人均耕地0.74亩,比1955年的1.18亩减少0.44亩。1973年起,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1985年降至10.29‰,被评为福建省计划生育先进县。1986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9.66‰,再次被评为福建省计划生育先进县。

  1988年,贯彻《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制度化和法规化轨道。年底,全县人口173647人,共有161姓,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高山族、回族、满族等)仅数十人。非农业人口54861人,占总人口的31.59%,这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人口密度为895人/平方公里,东山县人口绝大多数是汉族,少数民族极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211505人(第五次206152),全县男性107630(50.89%),女性103875(49.11%),全县城镇人口102794(48.6%),农村人口108711(51.4%),省内外市迁入人口1392人,外省迁入人口4875人。

  地理环境

  编辑

  东山县位于北纬23度42分,东经117度25分附近,在中国福建省的南部。东面是台湾海峡,西面是诏安县,西北面是云霄县,东北面是漳浦县。全县由东山岛及其周围4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为东山岛,又称“蝶岛”、陵岛,面积为18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全岛的海岸线总长为141.3公里。[6-7]

  气候

  东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1月份平均气

  东山县温13.1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7.3摄氏度,多年平均气温为20.8℃,终年无霜冻,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地质

  (一)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

  广泛分布于县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亲营山——岩雅一线以西、以南及铜陵镇北部,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岩性为片岩,变粒浅粒岩类,分为4个岩性段:

  二云石英片岩段:上部为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夹有较多的变粒岩,偶见石墨二云石英片岩。中部为黑云二长变粒岩,夹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及二长浅粒岩。下部为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石墨二云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石英岩。本段常被花岗质脉贯入而形成条带状混合岩。主要分布于苏峰山一带。

  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段: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二长浅粒岩和云母片岩。混合岩化后为片麻状混合岩。

  浅粒岩段钾长浅粒岩、二长浅粒岩为主,黑云斜长变粒岩次之,局部为硅线石英片岩,偶夹变质石英砂岩。混合岩化后成为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

  黑云斜长变粒岩段: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浅粒岩和角闪黑云二长变粒岩次之,夹薄层云母石英片岩,偶见石英岩。混合岩化后成为条痕状混合岩。

  上述2至4三个岩段分布普遍,以坑北发育为最完整,并夹有一些特征沉积岩,如透辉二长变粒岩、石英岩、石榴角闪斜长变粒岩以及被挤压成透镜状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岩石具有层状或似层状。岩雅一带为混合花岗岩,并夹有一些似层状的变粒岩和云母片岩残留体,伟晶岩脉发育。陈城一带为混合岩带,岩石组合为各种形态的混合岩,其中以条痕状、片麻状和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最为发育,并含变质岩残留体。建宅一带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部分为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并夹有较多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和呈薄层状或透镜状的石英岩。

  (二)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

  1.第二段: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岩夹凝灰岩、砂页岩,分布于大。

  2.第三段:深灰色石英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夹砂泥岩。分布于八尺门—后林—杏陈—礁头—埔头—线以北。

  (三)第四系残积层

  由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新鲜基岩过渡。红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于八尺门、杏陈、前楼、西埔、梧龙、东沈、康美、城垵、铜钵、亲营、冬古、陈城等地。

  (四)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风积砂

  为砖红色中细砂,偶见粗砂和细砾,缺乏层理,分选性好,厚3~8米,分布于东沈、铜陵、澳角。

  (五)第四系上更新统中下段海陆过渡相堆积层

  仅呈小块分布于顶西坑。岩性为灰黄色亚粘土、黑色粘土,底部为中粗砂砾石。厚度少于10米。该层大部份呈隐伏状。

  (六)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海积层

  零星分布于西埔、山前、马銮等地。岩性为:上部灰色含砾轻亚粘土夹粉细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厚度小于10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呈小块状分布于陈城等地山前地带。由灰黄色亚粘土、粘土、砂砾石组成。厚度9.5米。

  (八)第四系全新统中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路口、白埕、东沈、前楼、陈

  秀美景色城、礁头一带。上部为薄层粘土或淤泥质粘土,下部为中细砂,厚度1~3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九)第四系全新统上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西港、双东盐场等地。上部为淤泥质砂或亚粘土,灰色淤泥或细砂,含贝壳;下部为灰色淤泥质细砂,偶含砾。厚度5~8米。

  (十)第四系全新统上段风积层

  分布于湖尾、山只、林边、赤山、白埕、亲营等地。由灰白和灰黄色粉细砂组成。厚度1~15米。

  (十一)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

  分布于局部山麓,为砂砾粘土混杂。厚度一般1~5米。

  资源

  截至2009年,硅砂资源储量2亿多吨,含硅量高达97%以上。1986、1987年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石英砂总储量为27105.18万吨(2.7亿吨),其中玻璃用砂6956万吨,含硅量95-97%的有2.4亿吨,品位为:二氧化硅:97.54—96.18%,氧化铝:1.26—1.44%,氧化铁:0.13—0.15%。

  县境陆地由于原生植被破坏殆尽,次生人造植被稀疏,加上长期的捕猎,导致陆上野生动物稀少。但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850余种(除浮游动物外),经鉴定的549种,其中海水鱼类19目、96科、156属、205种,淡水鱼类11科、24种,软体动物198种,节肢动物66种,其他56种。

  县境原始植被稀少,除黄山、后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残林外,现阶段的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

  交通

  编辑

  东山县四面环海,有诸多良好天然港湾。早在宋朝,海上交通运输就有发展,至明、清已相当发达。明嘉靖十六年(1537),青头船曾载运原盐北上天津,南达海南。清咸丰九年(1859),运输船远航至新加坡。然而陆上交通开发迟缓,直至民国5年(1916)建县时,县内无公路,陆上交通只靠步行、肩挑、背驮。至民国13年,才修建自县城东坑口至八尺门的简易公路(城八路),并于民国15年通客车。抗日战争期间,驻岛军队用“废路断桥”的办法阻挡日本侵略军进犯,路废。

  1950年5月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海陆交通运输。港口、码头、避风港等设施日具规模。至于陆上交通,自1953年修复城八路以来,又增建2条县道,并大力发展乡村公路。至1988年,县境内有省道1条、县道4条、乡村简易公路19条、机耕大道22条,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94公里,全县60个行政村都通了汽车。

  2011年完成铜陵、城垵、冬古、龙屿4个作业区的规划修编,旗滨3000吨级和5000吨级码头、大东3000吨级码头开工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即将完工,澳角一级渔港建设扎实推进,宫前二级渔港升一级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完善东山港区对台货运直航软硬件设施配套,为两岸直航做好前期准备。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8万吨,增长7.3%。

  经济

  编辑

  农业

  民国时期,东山县耕地仍属私有,各阶层占有量很不平均,少数地主富农人均占有量多,而广大农民群众人均占有量很少。当时,农业生产属分散个体经营。除地主、富农出租土地收取地租或雇工耕种外,其他耕地占有者一般自备农具、耕牛、种苗,以户为单位进行劳动生产,也有雇工的;产品除交纳田赋税收、支付雇工工资外,归己所有。

  农民遇到天灾病祸,就要向富户借高利贷,受其盘剥。1950年8月,县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1951年1月起,县内分三批开展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中,各乡镇组织农会,发动农民群众控诉地主的压迫剥削,与抗拒土地改革的不法地主展开斗争,没收地主的土地等财产,把土地分配给无地缺地农民。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自筹资金、自置农具,在分得的耕地上生产经营,不再受剥削,积极性提高,促进了生产。1951年,全县粮食产量1501.13万公斤,比1950年增产9.5%。

  1951年11月,农民成立县内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常年)。随后,互助组组织迅速发展,1952年全县有218个组,参加者有1570户。至1954年有432个组,参加者有4512户(由互助组组成初级社的除外)。

  互助组的建立促进生产。互助组建立的头一年(1952),粮食比上年增产三成多。

  1953年1月,互助组合并,成立县内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设社长、副社长、会计等职。

  初级社实行耕地入股评产分红。耕地分红占其评定产量的比重分别为:上等耕地40%,中等耕地30%,下等耕地20%。实收产量扣除耕地分红后,按社员劳动工分(及投入肥料折工分)分配。初级社推行农活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统一安排农作物种植,并有多种经营。

  1956年起,初级社先后合并转办高级社。高级社由社员代表(生产队社员大会选出)大会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设社长、副社长、会计等职,设立生产技术组、劳动管理组、肥料管理组、财务管理组等。社里分设若干生产队,由社员大会选举队长、副队长和财务助理员。

  高级社实行耕地集体所有。耕地不再分红,各农户的耕牛、大农具皆折价归社,其价款抵交入社股份基金后,余者分期付还。16~60周岁的男社员、16~55周岁的女社员(除在校学生或残废者),都定为劳动力。按体力强弱评定每个劳力的底分,摊交股份基金(固定资产公有化股金和生产费用股金)。

  1957年,全县高级社年终收益分配决算数据如下:总收入463.64万元(比上年增75.08万元),成本费用134.84万元(比上年增40.78万元),占总收入的29.09%;税金37.48万元(比上年增8.49万元),占总收入的8.08%;公积金与公益金34.9万元(比上年增25.44万元),占总收入的7.52%;分给社员256.42万元(比上年增0.38万元),占总收入55.31%;每10工分值0.52元(与上年平);人均分得40.21元(比上年减5.32元),口粮219公斤(比上年减46公斤)。结算超支6623户、欠款14.02万元,余款2003户19.46万元。

  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委员会,选举樊生林为东山县人民公社社长。随后,成立城关、西埔、康美、杏陈和陈城人民公社,东山县人民公社改称联合社。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一体。高级合作社成为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

  1958~1960年,强调“一大二公“,改变高级社的经营管理办法,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大兵团作战“。按生产大队核算,贫富拉平;劳动不评工记分;办起全民大食堂,全队男女老少一起用膳,实行“吃饭不要钱“和“包理发、包学费、包医药费、包零用钱“等。严重违背按劳取酬原则,造成铺张浪费,生产效益下降。

  1960年,全县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决算为:总收入477.96万元,比1957年仅增3%;成本费用166.32万元,占总收入的34.8%;税收42.42万元,占总收入的8.87%;公积金和公益金29.78万元,占总收入的6.23%;分给社员239.43万元,占总收入的50.1%;每10个工分值0.34元(比1957年减0.18元);人均分得39.57元(比1957年少0.64元),口粮150多公斤,造成生活困难。

  1961年4月,全县各公社开展算帐整风,解决资金、劳力、财物的平调问题,层层搞退赔,解散全民大食堂。1962年,将生产大队调整为57个;生产队规模缩小,队数增到546个(每队平均23户),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分配大包干(包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恢复出勤定额、投肥定额、农活定额计酬等管理制度,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准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这样,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的错误,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962年全县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决算数据是:总收入642.63万元,比上年增加11.66%;成本费用196.19万元,税金27.74万元,公积金与公益金36.73万元;社员劳动报酬381.97万元(比上年增16.94%),占总收入59.44%,每10个工分值0.5元,人均分得59.19元(比上年增6.87元)、口粮181公斤(比上年增16.5公斤)。超支户4378户、款14.78万元,比上年减少564户、3.37万元;余款9978户、款58.08万元,社员余款逐步得到兑现。

  1964年冬,开展“农业学大寨“,主要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强调学大寨“突出政治“,搞“政治评分“,批判“三包一奖“、“定额计酬“;片面实行“以粮为纲“,限制多种经营;割“资本主义尾巴“,严格限制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提倡大队统一核算,重犯平均主义错误,再次挫伤广大农民劳动积极性。十年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加迅速,农民生活难以改善。

  1975年农村人民公社年终分配决算为:总收入933.04万元,从1966年起平均年增3.29%;成本费用257.07万元,税金39.72万元,公积金与公益金88.64万元;社员分配547.61万元,占总收入的58.7%;每10个工分值0.36元,比1966年仅增加2分钱,社员分配人均54.29元(比1966年仅增加3.87元),口粮237.5公斤。超支8704户144.84万元,比1966年增加79.15万元;余款9200户95.95万元,无法及时给予兑现。

  1979年春,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进行农业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户。1981年春,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81%生产队包产到户,有的则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三定“到组联产计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等形式,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当年,农村收益分配决算数据如下:总收入2103.12万元,比1978年增91.75%;成本费用579.43万元,税金45.64万元,公积金与公益金79.75万元;农民纯收入1398.29万元,占总收入66.49%;人均纯收入144.37元,比1978年增1.65倍。

  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加之妥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8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051.11万元,比1981年增7.58倍,比1978年增15.47倍。

  2007年新增良种蔬菜面积5000多亩;造林5500亩,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年度任务,积极开展“建绿色家园,创富裕新村“活动,为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附注6)提供降香黄檀、山桂花等珍贵树种2万株。

  2008年共发放渔船抵押贷款138笔5823万元,新

  捕鱼场景增钢质渔船165艘,累计达到456艘;试验推广美国红鲍、大西洋牙鲆等水产养殖新品种,水产品总产量28万吨,增长2.7%。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海魁集团获得“福建省品牌农业金牌企业“称号;推广芦笋标准化栽培8000亩,全县芦笋产量2.5万吨,增产66.7%;“订单农业“形成规模,白萝卜、大葱等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增长20%,增收10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9.8亿元,增长5.8%。

  2011年农业生产虽受台风的严重影响,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24.73亿元,增长4.6%。芦笋价格创历史新高,平均笋价增长1倍以上;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万吨,增长3.7%,渔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4.7%。

  工业

  南宋建炎元年(1127),东山有姓孟者在磁窑村建8个瓷窑,雇用100多个工人,烧制加釉的碗、盘、钵和茶具等瓷器。其产品质量优良,销售量大,曾用18艘木船运销外地。明代,铁、竹、木、雕刻等手工业作坊开始生产。清代,有酿酒店10多家,榨油坊25间,糖寮45间,砖瓦窑3座,金银饰品、刺绣等个体工艺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民国15年,以织网为主和造船、雕画、印染、纺织、皮鞋、五金修配、纸扎、制秤、弹棉花等手工业人员计7000多人,占全县人口的8%。民国16年,苎麻纺加工业首次接受厦门德美、元茂商家订货,产品行销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民国36~38年,法币严重贬值,手工业商品流通困难,民国39年初东山岛与大陆交通断绝,手工业厂坊纷纷倒闭。

  1950年底,全县个体手工业439家,从业人员759人。其后大部分个体手工业组成手工业社、组,1958年下半年,个体手工业全部并入集体或国营工业。1965年,在清理城镇闲散劳力中,个体手工业者被动员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全县没有个体手工业。

  1956年6月,县地方财政与华侨联办东山华侨面粉厂和火力发电厂。同时龙溪县石码镇私营碾米加工厂迁入宅山,与县财政科合营,皆属公私合营。同年,民生、东和、长兴3家生产鱼露、酱油、咸菜等。个体作坊和县商业局联办为公私合营酱膎厂。上述电厂、酱膎厂于1957年转为地方国营工业;碾米厂、面粉厂分别于1969年、1972年转为地方国营工业。至此,无公私合营工业。

  1979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国营企业、“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形成多行业多门类工业体系的综合体系。

  2008年工业总产值56.5亿元,增长17.2%;规模工业产值

  东山县48亿元,增长19.2%。新增规模工业15家,累计11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净增5家。产业聚集不断加快,水产加工规模企业完成产值26.9亿元,增长62%,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56%。全年工业税收1.0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长30.4%。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品牌意识增强,新福水产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年新增3个“著名商标“、4个“福建名牌产品“。

  2011年规模工业净增19家,达到105家。全部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0.2%;规模工业总产值32.38亿元,增长38.6%,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个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年上亿元产值企业8家,5000万元~1亿元企业7家。

  文化

  编辑

  潮剧

  俗称潮音,是东山主要剧种,流行于广东潮汕地

  云霄县潮剧团传统剧目《碧血瑶阶》剧照区和闽南、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居住区。

  潮剧的传统剧目非常丰富。一部分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等,还有一部分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乐

  潮乐是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

  潮州锣鼓、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是东山岛主要的民间音乐。除自娱外,多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

  著名的潮乐十大名曲是:《昭君怨》、《小桃红》、《寒鸦戏水》、《黄鹂词》、《月儿高》、《大八板》、《平沙落雁》、《凤求凰》、《玉连环》、《锦上添花》,其中前5曲均为三六乐曲,后5曲均为轻三六乐曲。其他流行的潮曲还有《柳青娘》、《浪淘沙》、《狮子戏球》、《千家灯》、《粉蝶采花》、《红梅头》、《粉红莲》、《画眉跳架》、《深闺怨》等。

  昆曲

  东山昆曲(昆腔)的流传,始于清道光十年

  昆曲(1831),铜陵人林阿哥由广东碣石传入。至光绪十六年(1890),东山始建昆曲馆,馆名“枕云天“,主其事者为举人马兆麟及其子马徵祥,此外尚有东山盐场姓海的,人称海老爹的人。以后参加学唱昆腔的人日益增多。1921年,林彭川到上海经商时,时上海泉漳会馆戏台经常演出昆曲,在上海购得昆曲《六也曲谱》回东山,聘请昆曲票友谢腾飞任教习,改“枕云天“昆曲馆为昆曲传习所。

  汉剧

  东山汉剧是清代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传入的,俗称“外江“。民国时期,城关、铜钵、东沈、下湖、马銮、后林、西埔、陈城等地组织汉剧团,其中城关有“赛成堂“汉剧团、“玉和成“汉剧班。1950年后,“赛成堂“汉剧团改名为“城关业余汉剧团“。此后新成立的有九街业余汉剧班。

  芗剧

  芗剧是漳州地方剧种,1950年5月以后传入东山,当时漳州芗剧团常来东山县演出。1952年,城关创办“群艺“业余芗剧团,至今还经常演出。芗剧唱词通俗,曲调优美,易唱易学,唱腔自由活泼,质朴流畅,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南国情调。腔调主要分为七字调、哭调、台湾杂含调、内地杂调和来自民歌及其它地方剧种的唱腔等5大类。

  南音

  南音,也称南乐、南管、南曲。南音主要流行于泉州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漳州、厦门、台湾、南洋群岛侨居地。东山南音,是一百多年前由泉州府造网师傅来东山传授的。东山歌册旋律简单而动听,县文化工作者曾整理加工10首歌册,配上唱本,参加省汇演,如《织网歌》、《渔家女》等,其中《山顶青松根连根》等5首被选入《中国民歌集成》。[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东山天气

  • 今日
    高温 26℃
    低温 16℃
  • 明日
    高温 23℃
    低温 16℃
  • 后天
    高温 25℃
    低温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