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建瓯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jianou.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无
建瓯市政府网简介
建瓯,简称芝。建宁府府衙驻地、建州州衙驻地。福建省北部农业大市,省级生态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介武夷山脉与鹫峰山脉间,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辖10镇、4乡、4街道,217村、27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4.5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10个少数民族,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1913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为建瓯县,1992撤县建市。
历为郡、州、府、都、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十大进士县之一。理学家朱熹、“三杨辅政”的政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
归宗岩、万木林、福建佛教圣地光孝禅寺、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遗址和东岳庙、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旅游及古迹。
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92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总收入11.88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214.18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9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2391元,增长11.3%;[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4年1月20日,建瓯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27个居民委员会。[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建瓯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东经117°58'45”~118°57'11”,北纬26°38'54”~27°20'26”,北邻建阳区,南接延平区、古田县,东靠政和、屏南县,西与顺昌县交界。全市土地面积4233.13平方公里(折635万亩,陆地占96.43%,水域占3.57%),东西长96.5公里,南北宽76.6公里。
地貌
建瓯市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四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环绕,中西部是以建溪、松溪为主轴的河谷平原、丘陵与串珠状的山间盆谷,形成以水侵蚀为主的地貌。全市平均海拔453.55米,以东部辰山最高(海拔1822.2米),以南部南雅镇房村为最低(海拔68米)。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7.34%,丘陵占29.86%,河谷平原与盆谷占12.8%。
市内有千米以上山峰91座,其中东南、北部有86座。
辰山(又名仁山):位于县城东部的水源乡,与东游镇相邻,形如“金”字,为市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1822.2米。山中多为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有黄铁矿多处。
石塔山:位于县城东南的玉山镇,与古田县交界,主峰海拔1611米,顶部较平,已修通公路。东部为花岗岩,西为青岗岩。
擎天岩:位于县城北部的龙村乡,与建阳市接壤,主峰海拔1222.8米。山中多花岗岩,中部有变质岩和石英矿岩。
郭岩山:即郭云山,位于县城西部的吉阳镇,与顺昌县连接,主峰海拔1383.7米,右临建溪,左依富屯溪。山中多火山岩、花岗岩,山势雄伟,重峦叠嶂,为建瓯西部第一山。
百丈岩:位于县城南部的小桥镇,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镇一带,系鹫峰山脉分支,为东西走向,东部山势雄伟,西面山峰连绵,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为市南部制高点,系小桥溪与迪口溪分水岭,可阻挡夏季台风北进和冬季西北风南下。
气候
建瓯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春夏多雨,秋冬干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春季:2月中旬至5月上旬,气温10一22℃,气候多变,时寒时暖,乍晴乍雨,多低温阴雨,少日照,清明前后,常出现倒春寒、冰雹天气。
夏季:5月中旬至10月初,气温22℃以上,初夏潮湿,多梅雨、暴雨,中、后期酷热,多台风、雷阵雨,易旱。
秋季:10月初至11月底,气温10一22℃,天气凉爽少雨,常有秋寒天气。
冬季: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气温7—9℃,天气寒冷干燥,多雾,多西北风,常出现霜冻、冰、雪天气。
水文
建瓯市河流主要属闽江建溪流域,呈格子状水系,发育全面,流向多为东北~西南,多年平均水位90.9l米,大河利用落差3.5~18米,小溪102~420米。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131条,总长1569.2公里;10公里以上51条,总长107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26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建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境内河流长161.6公里。交通
编辑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京台高速公路(G3)、长深高速公路(G25)、峰福铁路、国道205线与省道204线、303线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京台高速公路建瓯至闽侯段将于2015年9月建成通车,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在建衢宁铁路在我市水源乡设立建瓯东站,省道204线房道至顺昌界段、303线改造小桥至柳坑段已完成,建溪大桥于2014年1月通车,郡城大道于2015年2月建成通车,建瓯逐渐成为闽北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217个行政村全面通公路。
电力
小松500千伏、东安220千伏和南雅、徐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试运行,城区电网改造基本完成。2005年北津水电站投入使用。北津水电站闽江上游建溪支流西溪河段上的一座河床径流式电站。坝址以上主河道长220km,控制流域面积9705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08.0m,总库容944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14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50MW,年平均电能2.071亿kW·h。本工程的工程等别为Ⅲ等,属中型水电工程。
城建
以“三边三节点”、“六个一”及市政提升“五千工程”为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2014年,完成时代广场至东门高杆灯、前街道路改造,扎实推进郡城大道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城乡绿道40公里、公交亭22个。建成水南桥至太保楼亲水平台。新建、改造夜景38处。开展“两违”专项治理,拆除“两违”建筑893幢、47.94万平方米。美丽建瓯加快创建。改造建设8座垃圾中转站和11座公厕,保洁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成效,12个“千村整治”村全面完成整治改造任务,全市227个行政村(场)均按标准配备保洁员,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迪口郑魏、东游党城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井岐、上范、湖头等3个村通过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湖头被列为省级示范村。小桥阳泽获评“福建省生态文化村”,东游党城小区被确定为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9个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造福工程危房改造700户,建成东游墩上(松林)、玉山上房(山后)2个省级造福工程百户集中安置区。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95公里,改造危桥9座,镇镇有干线项目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通过省级验收,除险加固小(2)型水库5座,改造中低产田1100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73万亩。旧村复垦197.5亩。造林绿化5.4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平方公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南平市级以上生态村达185个,占总村数的85.3%。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市”。
项目开发
2014年,60个重点项目基本按年度目标进度推进,完成投资45.6亿元,占年计划113%;21个省、南平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3亿元,占年计划150.2%。其中:笋竹城全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520万元,占年计划108.2%,入园企业达96家,投产75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1亿元;高铁新区站前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2亿元,高铁新区水厂建设完成站前广场主干管网铺设,厂房、制水池施工已近尾声,瑶坪跨铁路大桥完成6座桥墩,站前广场地下停车场地库基础施工完成,公交综合体、地下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龙山保障房至高铁西站连接线改扩建、省道303线屏南界至建瓯柳坑公路改造工程、北环线东安口至房道口段公路工程等建设项目按时序推进;德峰汽车物流园二期零担货运中心正式运营,新叶笋菇交易市场投入使用,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商贸区结算中心主体完成、物流区冷库投入使用,家兴国际大酒店基础工程基本完成;芝星活性炭深加工、双羿竹木扩建、金创高精度碳化硅微粉生产等一批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
全市14个重大前期项目有效推进,炮台峡水库完成地质勘查、移民调查、项目建议书;建溪防洪三期工程完成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审批,设计方案已报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待审;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完成招拍挂,环评、水保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新宏翔汽车项目完成征地和用林报批,用地报批材料已上报省国土厅;东游盛地风电场项目、迪口中田风电场项目完成可研编制;财富广场及沃尔玛项目完成土地带规划方案出让;城市燃气管道项目启动招标程序;齿轮厂片区、保修厂片区改造及城南下水南旧房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旅游
旅游
建瓯境内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海拔1822米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有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佛教圣地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御焙遗址,有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有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4处古城门,还有东岳庙、圆通寺、宋朝理学家朱熹主持开凿的艮泉井等名胜古迹,其中东岳庙和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建瓯挑幡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