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广东政府网 > 珠海政府网 > 斗门政府网

斗门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斗门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doumen.gov.cn
  • 地        址: 井岸镇朝福路139号
  • 服务热线: 0756-5538426
  •             

斗门区政府网简介

  斗门区是广东省珠海市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的西部,东连中山市,北倚江门市,与澳门水域相连,介于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之间,即磨刀门到崖门之间,从赤鼻岛至白蕉七围交界线,东西之间最宽33.4公里。1965年7月由中山、新会划出部分镇村建县,1983年7月归属珠海市管辖,2001年4月撤县设区。

  历史沿革编辑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斗门城区全景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市,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珠海市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编辑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斗门区辖原斗门县的井岸、白蕉、乾务、五山、斗门、上横、六乡、莲溪8个镇。2003年,白蕉镇和六乡镇合并为白蕉镇,五山镇和乾务镇合并为乾务镇,莲溪镇和上横镇合并为莲洲镇。2010年10月1日,斗门区纳入珠海经济特区,斗门成为了经济特区的一部分。2011年斗门区下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5个镇,101个村委会、23个社区居委会。其中井岸镇辖15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白蕉镇辖33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斗门镇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乾务镇辖16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莲洲镇辖27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白藤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居委会。

  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珠海市西部(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磨刀门到崖门之间。从赤鼻岛至白蕉七围交界线,东西之间最宽33.4公里,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斗门区东连中山市,北倚江门市,与澳门水域相连。

  地形

  珠海市斗门区的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广泛沉积平原和仍在发育的滩涂。故呈现平中有凸,凸中有平和平中有凹的明显层状地貌。全区地形特点是低山突屹,平原宽广,孤丘众多,水道交错,河涌密布,滩涂淤积浮露迅速。境内东北部低于西南部,山丘边缘的冲积地带高于江河两侧的沉积平原。丘陵和珠江口冲积平原共同形成了斗门的地貌,而冲积平原中河网隔成的一个个小岛是水乡人的主要居住地。

  山脉

  黄杨山是珠海市最高的山,在斗门区境内,方圆31平方公里,地跨斗门、井岸、乾务、白蕉等镇。主峰高581米,也是珠三角最高的山峰之一,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

  水文

  据说很久以前,斗门是个海湾,海湾内山峰耸立,居中的黄杨山脉巍峨绵延,像条巨大的苍龙。西江水到此便五门分流,他们带着西江沿岸的肥泥沃土,在此落地生根,不断淤积成为二十多个河网纵横的绿洲平原。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与东江、北江交汇。其干流在江门、中山注入南海。与东江、北江合称珠江。磨刀门位于珠海市洪湾企人石,是西江径流的主要出海口门。磨刀门的年径流量923亿立方米,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28.3%,年输沙量2314万t,占珠江入海总输沙量的33%。磨刀门最大涨潮差1.9m,最大落潮差2.29m。鸡啼门位于斗门区大霖,邻接磨刀门内海区的西侧,是鸡啼门水道的出海口。鸡啼门的年径流量为197亿立方米,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6.1%,年输沙量496万t,占珠江出海总输沙量的7%。最大涨潮差2.44m,最大落潮差2.71m。鸡啼门是1959年泥湾门堵海工程完成以后形成的出海口门,此前,位于鸡啼门上游16kM处的坭湾门才是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一。虎跳门是虎跳门水道的出海口门。虎跳门的年径流量202亿立方米,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6.2%,年输沙量为509万t,占珠江入海总输沙量的7.2%,最大涨潮差2.51m,最大落潮差2.66m。当地水资源:斗门区降雨在1100至3339毫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998.8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1201毫米,年径流总量为9.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50。斗门区陆地面积为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2.1毫米,浅层地下水总量约为0.50亿立方米。客水资源:过境客水为769亿立方米。其中磨刀门水道523亿立方米,鸡啼门水道140亿立方米,虎跳门水道106亿立方米。综览主客水量:全区平均每年拥有淡水资源约为778.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26.65万立方米。斗门区位于珠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八大门中的五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坭湾门、虎跳门)经过斗门。区内河涌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黄杨河。螺洲河、友谊河、大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计其数,众多的河涌将斗门分割成一个个小岛,使斗门区成为珠三角著名的水乡。

  气候

  斗门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终年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夏长冬短、夏少酷热,冬少严寒,湿度大,云量多,降雨丰沛,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台风、暴雨比较频繁,低温冷寒时有发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四季特点(一)春季春季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阴雨雾多,天气逐渐回暖。初春有冷空气南侵,常见“倒春寒”天气,出现低温阴雨。4月上旬,暖湿气流发展,冷空气受制减速停滞,暖湿西南风增强,形成低空急流,易产生大雨、暴雨,雨量增多进入前汛期。5月中下旬,南海西南季风形成,频繁降雨,进入前汛高峰期,可持续到初夏。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和1999年雨水偏少,发生春旱。(二)夏季盛夏,盛吹东南或偏南风,天气晴热,阳光充足,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最高气温35℃左右。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多,八九月是多发期,既带来丰沛雨量,又常因台风暴雨成灾。(三)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风急流季节性南移,低层夏季风南撤,东北季风开始形成,全区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初秋,有时仍受南海及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影响,带来雨水。后随台风路线偏南,影响减少。11月以后,冷空气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四)冬季全县盛吹东北季风,常遇冷空气南下,有时气温剧降,伴有六级以上大风,持续多日。随后,因冷空气南移出海和气团变性,气温又逐渐回升。这种准周期性的东北季风潮反复过程,是冬季气候的基本特征。冬末,南海暖空气逐渐加强,容易造成冷暖气流对峙,往往出现低温阴雨或长阴雨天气。表现为前冬以干冷为主,后冬以湿冷为主的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斗门沃土广袤,全区陆地面积674.8平方千米,其中可用于工业开发的规划用地超过100平方千米,工业用地价格在珠三角地区最低。工业用地基准地价252元/㎡。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西江水系多条泾流流经斗门,在这里与海水交汇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下,上游冲来的大量有机屑在这里淤集,加上气候温暖、风浪平静,十分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形成水产种类繁多的优越渔场,可捕可养。

  植被资源

  2011年,斗门区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生地带性植被破坏严重,仅存少量的次生阔叶林,基本上是人工森林植被。区内植被主要组成种类有556种,分别隶属于145科385属。

  野生资源

  2011年,斗门区主要野生经济动物有169种,分隶于4纲28目61科。在低山丘陵区有猕猴、野猪、赤麂、南狐、大灵猫、小灵猫、豹猫、水獭、鼬獾、红颊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猪及各种鼠类。

  生态资源

  2011年,区内有三个公园:尖峰山省级森林公园、黄杨河畔华发水郡省级湿地公园、霞山公园。区级自然保护区四个:黄杨山自然保护区、锅盖栋自然保护区、竹篙岭自然保护区、竹洲头岛水松林自然保护区。

  人口民族编辑2000年,斗门县辖10个镇。总人口401529人,各镇人口:上横镇23583、莲溪镇13562、六乡镇19849、斗门镇41294、五山镇26068、乾务镇19023、白蕉镇61534、井岸镇108074、红旗镇21999、平沙镇49689、自藤湖虚拟镇9755、城南虚拟镇709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斗门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1990年经省验收,斗门县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合格县。1996年,斗门县深化和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来源。1991~2000年,投资15930万元,新增校舍86489平方米,人均校舍面积增加1.4平方米。2000年,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392004平方米,人均6.50平方米。1999年12月,斗门县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验收(两基:基本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起,全县实施改造“薄弱学校”工程(薄弱学校: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一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学校)。至2000年底,全县共投入“改薄”专项资金1400万元,改造14所学校,完成此项工程的63.6%。并继续实行其他“薄弱”学校的改造,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1991~2000年,斗门县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推普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达标县”。2000年,全县有高中6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农职中4所。初级中学17所(含小学附设初中),小学89所,幼儿园55所。少年业余体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学校、电视大学各1所。全县中小学生60314人,其中小学生39057人,比1991年增长22%;初中学生16617人,比1991年增长75%;高中学生2566人,比1991年增长92%;职校学生2074人,比1991年增长68%。全县入园幼儿5661人,比1991年增长1%。全县各类教师共3667人,比1991年增长39%;幼儿教师580人,比1991年增长173%。1991~2000年,初中毕业生共36383人,高中(职中)毕业生9415人,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共3271人。成人教育也有长足发展。电视大学毕业生6420人,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数900人。

  交通运输

  港口:斗门及其周边有斗门、珠海、九洲、湾仔、万山等5个一类港口口岸。其中斗门港有3000吨泊位码头4个,货运码头面积11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5万标准箱,近期将发展为30万个标箱。珠海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距大西国际水道仅1海里,航线联通全球,已投入使用有2个2万吨泊位、1个8万吨石化公用码头,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也分别在2008年底和2009年6月完成。目前已有各类码头泊位20个,预计未来5年,年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8000万吨。斗门港、九洲港、香洲港每天有30多班快船直达香港、深圳。铁路:境内已动工修建广珠铁路,预计2011年建成通车,与已建成的珠海机场、珠海港及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江门至珠海)高速公路相配套。机场:斗门距珠海机场20千米,珠海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30多条,每天有航班飞往北京、上海等国内主要大中城市。2008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4万吨,远小于它的设计容量1200万人次/年和60万吨/年,发展潜力很大。周边还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4个现代化空港,通往全国和世界各地。高速公路:广州—深圳—珠海(广深珠)高速公路已通车,从斗门到珠江三角洲任何一个地级市车程不超过2小时。境内有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阳江—珠海)和江珠高速公路(江门—珠海)。

  基础设施

  供电:斗门电力充沛,除由广东省大游乐场电网供电,还有装机空量为372万千瓦的珠海发电产供电,可以充分保障全区生活、生产用电需要。供水:斗门淡水资源丰富,已建成平岗、龙井等一批供水设施,日供水能力达300万吨,除满足本区需要外,还向澳门和市区供水。污水处理:设计规模15万吨的斗门城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已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二期扩建后,每日处理污水达10万吨。新青、富山工业园正在筹备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5万吨及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讯服务:斗门通讯发展迅速,光纤网已遍布城乡,全面普及了公共电话、传真、无线移动电话、IP电话、各种方式的互联网接入(包括宽带接入)等服务。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斗门天气

  • 今日
    高温 26℃
    低温 20℃
  • 明日
    高温 27℃
    低温 20℃
  • 后天
    高温 27℃
    低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