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河池政府网 > 凤山政府网

凤山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凤山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gxfsx.gov.cn
  • 地        址: 凤城镇朝阳大道
  • 服务热线: 0778-6813455
  •             

凤山县政府网简介

  凤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多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自然旅游资源异常丰富,70%面积为大石山区,30%面积为土山区,耕地面积101726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0.1℃,全年降雨量1564.0毫米,无霜期362天。境内林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木、油桐、油茶、八角和板栗等,是广西主要的八角产区和林业生产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有金矿、黄铁矿、硫磺矿、硫铁矿、褐铁矿、铜矿、锑矿等和丰富的大理石。全县11个乡镇中,9个乡镇有金矿开采,有“黄金之乡”美称。

  凤山县境古时近乎原始而没有开化,史书称为“蛮地”。中国历史发展自夏、商、周至秦1800多年间,今凤山县境均未入中国版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西汉王朝开始在广西腹地开疆拓土,设置郡、县等行政建制,今凤山县境始入中国版图,属交州郁林郡定周县地域,但只有疆土归属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一状况一直维持到南宋初期仍为蛮地不变。三国时,属吴国桂林郡地域;晋属广州桂林郡地域;南北朝时,属广州桂林郡地域;隋属扬州始安郡地域;北宋属广南西路邕州庆远府地域。南宋时期,今县境平乐乡置有罗博州,是邕州下辖的48个羁縻州之一,境域包括今县境江洲、平乐、中亭、金牙、更沙乡及凌云县加尤乡、逻楼镇等地。这是今县境有行政建置之始。其余仍为蛮地,属庆远府下辖的东兰州(羁縻州)地域。元代归属与南宋相同。隶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安习、忠、文3个土州并入东兰土州为东兰州后,东兰州将州地划分为12个哨级行政建制,统称内六哨、外六哨,其中外六哨中的本农、凤山、芝山、长里等四哨部分地域,为今县境袍里乡、凤城镇、乔音乡、林峒乡、长洲乡、砦牙乡一带地域行政设置之始。今平乐、中亭、金牙、更沙四乡属泗城府(治今凌云县),今江洲乡属田州(治今田阳县)。清朝初年,相沿明代建制归属不变。雍正八年(1730年),清朝对东兰土州实行改土归流,将州境一分为

  凤山县行政中心夜景二:以内六哨地设为东兰州,以外六哨地另置土分州,原称东兰土分州,后改称凤山土分州,为凤山县级行政建置之始,仍归东兰州承审,属庆远府管辖,境域包括今袍里乡、凤城镇、乔音乡、林峒乡、长洲乡、砦牙乡,今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西山乡、巴马镇、凤凰乡,今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那色村、京屯村、乙圩乡巴追村、巴岩村,今天峨县老鹏乡、八腊瑶族乡、纳直乡纳直、当里2村、芭暮乡甲岩村等一带地域。今更沙、金牙、中亭、平乐四乡仍属泗城府,江洲乡属百色厅。民国初年,仍袭清制。民国8年(1919年)5月,废土分州设县,隶属田南道。16年,田南道废,原道属各县直隶广西省,由省派任行政督察委员,监督县政。19年,广西独创民团制度,将全省设为12个民团区,凤山县隶百色民团区。23年3月,民团区改设为行政监督区,凤山隶百色行政监督区。24年,广西省府调整旧田南道属各县,割出老鹏乡归天峨县,割出盘阳、凤凰2乡归万冈县(今巴马瑶族自治县),另拨凌云县金牙、谋轩、平乐3乡及百色县相桥乡共4个乡来属,今县境由此定型,仍隶属百色行政监督区。29年4月,省政府将行政监督区改制为行政督察区,原百色行政监督区改称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凤山县隶第十区(百色)。31年3月,省政府将1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为7个区,原第十区改为第五区,凤山县隶第五区(百色)。38年6月,省从第五区划出东兰、凤山、万冈、乐业4县,从第十区划出天峨1县共5个县另置为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其“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设于凤山县城国民中学(今凤山中学),与凤山县政府相距约三四百米远。1949年11月29日,凤山解放,1950年1月1日,凤山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级行政区划隶属广西省百色专区。1952年12月,隶属广西省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56年3月,隶属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1957年12月,隶属广西省百色专区。1958年3月,隶属广西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65年8月,改隶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专区。1971年3月,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2002年6月,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级)。

  行政区划编辑2000年,凤山县辖1个镇、7个乡、3个民族乡:凤城镇、袍里乡、砦牙乡、长洲乡、乔音乡、林峒乡、金牙瑶族乡、更沙乡、中亭乡、平乐瑶族乡、江洲瑶族乡。2003年凤山县行政区划一览(1个镇、7个乡、3个民族乡:凤城镇、袍里乡、砦牙乡、长洲乡、乔音乡、林峒乡、金牙瑶族乡、更沙乡、中亭乡、平乐瑶族乡、江洲瑶族乡)凤城镇辖:凤阳、东棚2个社区;巴烈、巴旁、松仁、久文、才劳、长洞、拉仁、凤凰、兴隆、恒里、京里、良利、林兰、弄者14个行政村。袍里乡辖:月里、坡心、弄仁、谋屯、仁安、央峒、廷社7个行政村。砦牙乡辖:砦牙、平雅、板隆、泗务、板叶、隆梅、板洞、东风、拉隆、弄怀、拉英11个行政村。长洲乡辖:长洲、那拉、那爱、那乐、板任、板伦、那兵、板均、那烘、郎里、百乐、那老12个行政村。乔音乡辖:那王、合运、怀里、巴甲、康里、上林、额里、若里、久加、老里10个行政村。林峒乡辖:大同、同乐、文里、板吉、龙相、久隆6个行政村。金牙瑶族乡辖:上牙、下牙、东王、坡茶、猛干、外里6个行政村。更沙乡辖:更沙、金庄、干存、陇旺、内里、大平6个行政村。中亭乡辖:中亭、六马、先锋、柏林、凤界、陇弄、积善7个行政村。平乐瑶族乡辖:力那、洪力、平旺、海亭、谋爱、登亭、大洞、桑亭、寅亭、兰包10个行政村。江洲瑶族乡辖:江洲、巴标、凤平、维新、相圩、弄旁、陇善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凤山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桂西北部。县境最西点更沙乡干存村夏家坳西面山,地理坐标东经106°40′50″,北纬24°36′10″;最东点长洲乡那兵村坡王屯章砦坳,地理坐标东经107°16′57″,北纬24°32′15″;最南点江洲瑶族乡维新村高桑杀山西侧的无名山,地理坐标东经106°55′20″,北纬24°15′30″;最北点林峒乡同乐村板栗屯北面山,地理坐标东经107°1′34″,北纬24°49′34″。东西最大横距60.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9公里。县城位于境内中部,县城中心区地理座标东经107°2′46″,北纬24°32′35″。地方时间与北京时间差零时40分。县城往东24.2公里接东兰县境;西36.7公里接凌云、乐业县境;南33.2公里接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北30.7公里接天峨县境。县城距河池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金城江198公里,距百色市201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33公里。

  气候

  凤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北有云贵高原作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寒潮的侵入,又因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利于东南暧湿季风的输入,故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冬短而干,夏长而湿,春秋相当。间有冰雹,偶聒小雪,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若遇晴雨,气候亦随之而变,晴则暧,雨则凉,故有谚“四时皆似夏,一雨变成秋”之谓。由于地形复杂,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降雨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县东西和南北间最大距离为60.9公里和63.9公里,气温水平有0.9℃微差,西部、西北部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冬季多霜雪。气温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西北角气温稍低,有类似高寒山区气候某些牲。中部以南和东北部气候温暖,霜雪少,无霜期长,特别东北部的砦牙拉英河谷是凤山的热谷,具有桂南气候性。

  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凤山全县土地总面积1737.93平方公里,折合2606895亩。其中:耕地169328亩(1980年统计资料,下同),占总面积6.5%;林地615684亩,占总面积23.62%;牧地482972亩,占总面积18.53%;荒山582204亩,占22.33%;水域17486亩,占总面积0.67%;石山藤灌地580481亩,占总面积4.55%;工矿、交通、宅基用地40045亩,占1.54%。

  矿产资源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矿、硫铁矿、方解石、褐铁矿、白云岩、冰洲石、雄黄矿、铜矿、锑矿、粘土、煤、等矿产17种,其中金矿、硫铁矿、方解石、褐铁矿是主要矿产。金矿已探明金牙、那林2座中型以上矿山,储量50吨;硫铁矿发现成矿带4个,已查明特大型硫铁矿1座,储量7425万吨,预计全县可探出硫铁矿3亿吨,占广西储量80%以上,是广西的主要产区;发现方解石矿山200多个,储量3800多万吨;发现白云岩成矿带多个,其中探出2600万吨的矿山1座;褐铁矿遍布各乡村,储量500万吨以上。

  林业资源

  区域内林产品深加工增值潜力大。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11.5万亩,有林面积208.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43.4万亩,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总蓄积510万立方米。八角、油茶、杉木、核桃是林业的主导产品。其中大红八角荣获河池市第二届“巨人杯”绿色生态长寿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名牌产品称号,大泡核桃荣获优质产品称号。现有八角面积27万亩,油茶面积22万亩,杉木用材林面积20万亩,核桃面积9.2万亩。年产干八角250万公斤,干茶籽80万公斤,杉木商品材10万立方米,核桃开始进入挂果期。同时,区域内还有77.37万亩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石山灌木林区域,公益林内猕猴等野生动物逐步增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农业资源

  区域内桑蚕生产初显规模化,蚕茧质量排全区前列,是桂西北重点发展的蚕区。现有桑园面积4.2万亩,覆盖9个乡镇61个村,其中正常投产3万亩,年养蚕2.98万张,产鲜茧1350吨,农民售茧收入2200多万元,养蚕户户均收入4000多元,有近2.5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现已形成松仁、额里、凤凰、弄者、拉仁、长峒、大同、金庄等相对集中连片的重点村。区域内有南瓜、火麻等丰富的绿色长寿食品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年产南瓜1万吨以上,火麻20吨左右。

  中草药资源

  区域内中草药种类多,有种植或野生繁殖的岩黄莲、小叶榕、板兰根、益母草等中草药,利用现有的中草药材生产的中草药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

  水资源

  区域内主要有盘阳河、巴英河和坡心河三大流域,分别位于县城中部、东部和南部,主河道全长116.3公里,三河支系发育繁多,共有大小支流129条,总长767.81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4公里,集雨面积1737.97平方公里,年水资源总量11.90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3.14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76万千瓦。

  人口编辑民国《凤山县志》记载,宋皇祐五年(1053年),县境内有“烟户约二千余,丁口约八九千”。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烟户约三千余,丁口约四万五千”。清朝雍正至道光年间,日渐繁衍,“约万户以上,丁口约六万余”。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余部入境与清兵相持,民户远徒,至同治初年,“约剩二千余户,丁口约七八千”。民国14年(1925年),全县共有13082记有,总人口62346人;因战乱、迁徒等原因,民国20年全县仅有10496户,人口47836人;30年增至13194户71953人。至33年,总人口有72762人。解放后,推行新法拉生大大降低出生婴儿和母亲的死亡率,人口数量随之拉长。1950~1995年,全县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80.1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167763人,其中国84721人,女83042人,性别比为102.02,男性多于书性。1995年总人口12170人,其中农业人口11354人。汉族占44.82%,壮族占39.35%,瑶族占15.81%。2003年底,凤山总人口18.97万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凤山全县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凤城镇35027人,袍里乡10651人,砦牙乡14437人,长洲乡19380人,乔音乡16102人,林峒乡10741人,金牙瑶族乡11510人,更沙乡8281人,中亭乡11164人,平乐瑶族乡18348人,江洲瑶族乡9166人。

  交通编辑凤山城区地处山区,无水路通航。陆路有东(兰)凌(云)20342线省道横贯县境东至西部,县城至各乡、村公路形成网络,1995年客运量4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518万人公里。到2003年末,凤山全县共有公路里程693公里,开通凤山至巴马二级油路,凤山至东兰、凤山至天峨、凤山至凌云三级油路。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四级砂石路的目标。

  经济编辑2009年凤山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15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7557万元,同比增长21.91%;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8亿元,同比增长36.42%,增速为近三年来最高点。2012年,凤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0.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下降23.41%;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0.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同比增长14.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45%。

  工业

  从建县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全县工业企业主要以小型、微型国有企业为主,共有7家

  游客观光凤山即:水泥厂、农机厂、酒厂、印刷厂、杭东硫磺厂、二轻木器厂、二轻农器厂等,七家国有企业年工业总产值合计达不到300万元;1979年,国家实行国有企业内部经营制度改革,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注重市场导向,开展外引内联,允许国营、集体、个体,联营工业企业同时发展,工业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工业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迫使企业不得不从体制上寻求解决的办法。2002年,南方锯业公司破产改制,拉开了县内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从此以后,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县属11家国有工业企业通过改组、改造、拍卖、出售转让等形式,实施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工业企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非公有制工业占主体地位的格局。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营造了一个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宽松环境,个体私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蓬勃发展。到2009年6月底止全县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6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家,这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五千万元以上的2家,超千万元的6家,其余7家其工业总产值超五百万元以上。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52%;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2.85%。矿产品加工业和林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2年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145万元,占年度税收总额的22%,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71亿元。

  农业

  凤山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西部。全县辖9个乡镇,96个村民委员会,两个社区,1375个村民小组,2234个自然屯,总人口19.68万人,农业劳动力8.81万人。全县总面积260.7万亩,耕地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8万亩。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农副产品价格管理体制和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科技进步。粮食持续增产丰收。1978年以来,凤山县积极调整耕作制度,采用田玉米(间种黄豆)加中稻,既不影响插秧季节,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发展立体栽培技术,还能利用豆根固氮作用为玉米供肥,促进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的高效农业生产,提高单产,实现三十来粮食生产连续增产丰收。2008年凤山县粮食总产达38735吨,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总产33463吨增长15.7%;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总产15019吨增长157.9%;比解放前的1938年总产10010吨增长286.9%。1991年凤山县开始培植桑蚕产业,2008年全县桑园面积近5万亩,投产桑园3.5万亩,年养蚕2.73万张,年产鲜茧1228吨左右。初具规模形成本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烤烟全县种烟面积661.8亩,项目引资固定资本投入240多万元,总产值110多万元,创税19.66万元,种烟户均收入1.4万元,经济效益可观。2012年粮食总产量4.14万吨,同比增长3.31%,创7年来最高。其它产品产量全面增产,核桃516吨,增长29.65%;桑蚕茧1630吨,增长7.17%;油茶4873吨,增长9.53%;八角6172吨,增长12.18%;肉类0.96万吨,增长4.91%,水产品284吨,增长7.17%。

  林业

  凤山县努力使单一林种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八角和核桃生产,到2003年止,该县八角种植面积在21万亩,成为凤山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开展八角林和油茶林低产改造和八角矮化的攻关研究;从2000年起引进软枝油茶种植达4万多亩,在退耕还林项目中,利用核桃配套种植木豆,达到高矮结构,长短效益结构,农民乐意接受。木豆种植面积达一万亩左右。2012年全县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亿元。完成油茶高产示范种植1.6万亩和低产林改造0.2万亩。落实新增种植核桃6万亩,实际完成挖坑面积8.6万亩,占市下达任务3万亩的287%,完成县计划任务的143%;核桃已成为全县一大扶贫产业,2012年全县核桃投产面积2.4万亩,核桃产量516吨,产值1800万元。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凤山天气

  • 今日
    高温 31℃
    低温 23℃
  • 明日
    高温 31℃
    低温 23℃
  • 后天
    高温 33℃
    低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