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会理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hl.lsz.gov.cn
- 地 址: 城关镇滨河路244号
- 服务热线: 0834-5622187
会理县政府网简介
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辖元面积4527.7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万(2012年)。会理县,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文名称会理县外文名称HuiliCounty别名石榴之乡,小春城,船城,川滇锁钥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3个街道、9个镇、40个乡、1个民族乡政府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0834邮政区码615100地理位置四川省最南端面积4527.73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43.91万(2012年)方言西南官话,彝语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气候著名景点古城,仙人湖,龙肘山,白塔山,白马寺,会理会议遗址,皎平渡等机场西昌青山机场火车站西昌站,永郎站,米易站,攀枝花站车牌代码川W特点千年古城,四季如春,美食众多著名小吃羊肉粉,鸡火丝饵快,土火锅行政代码513425目录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貌▪气候4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5人口民族6交通运输7经济概况▪综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8社会事业▪城乡建设▪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宗教信仰▪民生事业9历史文化10地方特产11特色美食▪羊肉汤锅▪羊肉米粉▪鸡火丝饵块▪铜火锅▪熨斗粑、油茶、稀豆粉▪筒子骨历史沿革编辑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境内建会无、三绛2县,隶属越嶲郡。
古城(4张)
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前281年),移越琅郡治会无县,裁三绛县并入会无县。刘宋之时,郡治移还邛都,其后会无县废治。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前634年)在境内设和集县。高宗上元二年又于会无县故治设会川县,玄宗天宝初又于县侧设会同军。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大理时期改会川府,下辖有泸州、隆州、黎溪、永昌、会理5州。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会川路总管府,辖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会理、麻龙8管民千户。至元十七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龙泥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至元二十七年(1275年)后,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府,改设会川军民宋御千户所,隶建昌卫,洪
会理风光(26张)
武二十七年改设会川卫民军指挥使司。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于卫东大桥复置会理州。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宣统元年,境内披砂、苦竹、者保、通安、会理村5土司改土归流。民国二年(1913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1939年)年划属西康省。1950年3月23日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
行政区划编辑2014年会理县辖3个街道、9个镇、40个乡、1个民族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关街道、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甸镇、老街乡、果元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傣族乡、普隆乡、竹箐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横山乡、马宗乡、法坪乡、槽元乡、黄柏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坐标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会理县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县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城距昆明市区300公里。
地貌
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轮廓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幅员面积的40%、丘陵约占50%、平坝约占10%。境内山脉均为北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县东北部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主峰,海拔3920米,为县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畔的濛沽村839米;全境相对高差在800~10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差3081米,一般海拔高度约2000米左右。
气候
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3℃。全县1月份平均气温7℃,7月份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237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52小时,全年达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2010年,会理县全县可使用土地面积44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3万公顷,商业用地0.2万公顷,住宅用地0.5万公顷,农业用地3.3万公顷,林地及其它用地14.8万公顷。
矿产资源
会理县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矿藏60多种,300多处。这些矿主要以铁铜铅锌为主,铁矿石保有储量3.5亿吨;其中钒钛磁矿2.8亿吨;铜金属量117万吨;铅锌金属量112万吨;锡金属量6万吨;镍金属量3万吨;黄金金属量6560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
会理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南缘台地干性常绿松、栎亚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257.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种,其中木本81科,372种。
水资源
会理县境内水系发达,积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条,总积水面积4244平方公里,长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径流深518毫米,年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6亿立方米。会理县境内河流流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5.4万千瓦,人均1.38万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国人均的4倍。
人口民族编辑2012年,会理县总人口4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4万人,占89.1%;乡村从业人员23.4万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会理县内有汉、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个民族,其中,汉族36.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2%;彝族6.99万人,占15.92%;傣族2513人,占0.57%;傈僳族561人,占0.13%;回族214人,占0.05%;白族166人,占0.04%;苗族149人,占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种少数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间婚姻嫁娶等因素迁入。县境内历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傣、傈僳族、回、白等6种民族。
交通运输编辑截止2012年,会理县鱼鲊大桥,108国道、310省道、会太路、城河大桥等改造工程竣工通车,2015年前龙泉、马宗、仓田、法坪、六民78公里通乡通畅公路完工。
经济概况编辑综合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5元,增长14%。
第一产业
2008年,会理县粮食产量达到27.06万吨,增长6.01%;烟叶产量达到70.08万担,增长52.2%,烟农收入5.57亿元;全县石榴产量7.74万吨,果农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达到9.15万吨,增长12.1%;大力实施林业“4+2”工程,种植麻枫树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3万亩,天保工程常年管护森林302万亩;编制南亚热作经济带发展规划,启动建设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9个;兑付国家财政惠农补助资金532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
第二产业
2008年,会理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1.64亿元,较2007年增长90.51%。“六路一桥”建设推进,3条通乡油路基本完成;全县年末耕地面积3.894万公顷;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713处;大海子水利工程在省政府下达封库令后,前期工作进入移民规划阶段;加快城河一、二级电站开发和大草坝电站技改立项工作,加快鹿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黎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76亿元,较2007年增长25.82%;贷款余额12.45亿元,较2007年增长22.49%;此外,农机、气象、油运、火工产品等要素服务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第三产业
2008年,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等9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公园路片区改造等7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春天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首期项目等竣工投入市场;加快推进石榴一条街、九榜农特物流交易中心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08亿元,较2007年增长29.8%。
社会事业编辑城乡建设
2005年,会理县城规划控制区域达到18平方公里,建成新区面积6.5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1.12平方公里;完成7个集镇、9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相继完成滨河风景园林路、文化广场、滨河园等21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保护和维修了钟鼓楼、北门城楼、白马寺等25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建成金叶大厦、汇元大厦、元天街等3个大型标志性工程。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5公里,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5万吨。
教育事业
2005年,会理县内城关二小、通安中学整体搬迁,城北幼儿园、校安工程、“十年行动计划”34个项目推进。全面实施“两免一补”,3.45万名学生获生活补助4749.8万元,农村学校4.85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
卫生事业
2005年,会理县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费用总体下降25%;门诊费用人均减少10.3元,下降22%;住院费用人均减少117元,下降29%。人民医院与蓝海之略成功合作,3个中心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基本完工,增加乡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编制340个,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45.97万人次受益。
宗教信仰
2005年,会理县境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已开放活动场所13处,宗教教职人员13人,信教公民2万余人,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白马寺、报恩寺、文塔寺、飞来寺、白云寺等寺庙,教职人员7人,信教公民有6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传入会理县,现有白云庵、老君庙2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2人,信教公民600多人。天主教,1863年传入会理县,现有天主教堂2座,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6千余人。基督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会理县,现有活动场所4处,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8千余人。
民生事业
2009年,会理县“五大保险”累计支付保险费用9050万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支出低保费用2439.9万元。五保供养人数2610人,失地农民纳入社保539人。完成731套廉租住房建设,完善860户国有直管公房管理使用,启动“三房”、危房、住房风貌改造等建设工作,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38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6元,较2008年增加163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7元,较2008年增加390元。
历史文化编辑概况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文王派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会理风光(5张)
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92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告诉记者,“十二五”,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国务院于2011年11月2日正式批复、11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将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的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阆中、宜宾、自贡、泸州、乐山、都江堰、会理)中,会理县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古法造纸会理云甸的古法造纸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技艺,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和文化。古法造纸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偏僻之地还有,但是规模小;而在交通比较方便的会理县云甸乡却极多。据会理县志记载:“土纸分为草纸、绵纸,原为农家副业,产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摩挲营、下村和太平场等地。民国九年(1920),全县有土纸生产户39家,86人,年产值银洋2.17万元。至1949年,尚有10余家,从业者60余人,产值约法币5万。到1980年产量高达2913担。1985年,云甸、太平共有土纸作坊30余座,生产人员126人,年产值6.6万元。”云甸乡政府所在地被称作摩挲营,乡境内最高海拔3002.5米,最低海拔1263米,有山有水,竹资源丰富。因为人均土地面积少,村民致富无门,只有继续用老祖先传下来的技术生产着草纸。古法造纸主要集中在该乡的云兴、巴松、沙元、云橘等行政村的众多的村庄里,其中以云兴为最多,云兴村几乎家家户户在造纸,整个云甸乡有数百个作坊三四百户近千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和其他地方不同,云甸的古法造纸更多了,可谓是兴盛时期。这里的作坊唯在干旱的五六月因水碾无法使用而停止一段时间,其余时间大多都在进行。绿釉陶绿陶在会理的制造和使用历史悠久,居家多有绿陶制的坛、罐等生活用品和花瓶、造像等工艺品,大户人家还有以绿釉作为房脊装饰的传统。距会理县城五公里的老街乡石厂村曾发现一古窑址群,残存陶片造型极具唐宋之风,占地约六万平方米,其规模十分壮观。而距县城十三公里的鹿厂镇古窑址更是盛极一时,在最兴旺的民国时期占地达八万平方米以上。据一百龄老人回忆:古时候鹿厂共有六个古窑,分属郑、周、郭、蔡、张、曾六家所有,鹿厂因“六厂”而讹为今名。据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唐昌朴等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绿陶釉的历史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沿于民国直至今日,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端午节在会理县,端午节却有着和四川其它地方不同的风俗。会理县的端午节称为“端阳”节,并有“一月两端阳”的传统习惯。除五月初五过端阳节外,还以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会理县的群众过端午节除吃粽子、挂艾蒿和菖蒲等都和其它地方相同外,有一个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就是到这一天还要吃药膳、洗药浴和“游百病”。会理县城周围的农民和彝族群众从五月初一起,在节前纷纷上山采挖沙参、泡参、玉竹、仙茅、透骨草、牛蒡根、牛口刺等等数十种宜于炖食和洗浴的中草药,运到县城出售,供给端午节吃药膳、洗药浴的人。在节前,会理县城真是药香满街,人如潮涌,形成了极有特色的端阳节药市。
地方特产编辑青皮软籽石榴会理青皮软籽石榴属国内“名、特、优、稀”果品。青皮软籽石榴一般单果重400—550克,最大果900克以
上,特大果超过1500克;果形呈亚(近)球形,果径一般为9.7—11.75厘米,果皮绿黄色,阳面淡红色,带红彩霞,果皮厚0.3—0.4厘米;萼片5—7裂(闭合称撮嘴),心皮7—9个;每果籽粒约300—600粒,水红色,马齿状,粒内有白色放射状宝石花纹(俗称松针),平均籽粒重0.51克,种子极小且软,人可吃下胃里,果汁多占可食部份的50.09%。香气浓郁,尤如蜂蜜,细嫩化渣,营养价值极高,据西南农业大学化验分析:可食部份高达55.7%,可溶性固形物15—17%,每100ml果汁中含总糖14.49克(还原糖14.36克,蔗糖0.13克)、滴定酸0.4克、抗坏血酸(Vc)5.97毫克,游离氨基酸11种,水解氨基酸17种,具有清凉、止渴、消食、止泻、止咳、化痰、补钙、美容等功效,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制作石榴汁、石榴清凉饮料和石榴酒。青皮软籽石榴裂果少,较耐贮藏和运输。特色美食编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会理也因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名菜获得
瓜果美食(18张)
了“小成都”的美誉。会理饮食,素宗川味,兼有滇风,许多食材的运用与一江之隔的云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与毗邻云南口味迥异。会理人将云南特色的食材运用川菜的调料进行烹制,把传承于异乡的各色吃食加以改良,将汉民族的烹调技艺和少数民族饮食习俗融汇调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风格。
羊肉汤锅
会理盛产建昌黑山羊,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良品种,无膻味,肉质也特别的细嫩鲜美。据县志记载,以会理黑山羊为主要原料的烫皮羊火锅、已有逾300年以上的传统和历史。至今,会理人还把阴历七月半和冬至吃羊肉作为传统风俗。会理人吃羊肉,讲究的是吃头蹄下水,羊头肉块大皮薄,羊眼睛软绵汁鲜,羊肚条脆嫩爽口,羊肠子满口油香,从羊头至羊尾,仿佛吃掉一只全羊。
羊肉米粉
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会理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羊肉粉是许多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
鸡火丝饵块
饵快是发源于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饵快味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吃法多样,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鸡火丝饵快了。雪白的饵快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有红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鸡火丝正宗不正宗,诀窍全在这最后一勺高汤上。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么味道。
铜火锅
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会理民间习俗喜于冬、春季节煮食铜火锅,吃法跟川菜中的连锅子比较类似,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食客围坐分食,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
熨斗粑、油茶、稀豆粉
烙制熨斗耙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个个黢黑的小铜罐搁在绵绵的炭火炉面,摊主熟练地用小铁钎翻动着罐斗中的熨斗粑,直到两面呈现微微的焦黄。这种食物必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稀豆粉选用当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后用细磨加工成粉,滤渣。食用时均匀搅拌用清水煮热而成。而油茶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便可起锅入碗。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舌尖略带一丝椒麻味。
筒子骨
到钟鼓楼边西街啃筒子骨是会理人待客宵夜约定俗成的谢幕式。成都人首创了老妈蹄花,会理人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清炖筒子骨。一大钵小火慢炖的猪棒骨,看上去汤腻髓浓,骨酥肉松、蒸汽辉腾、氤氲晶润。银钩铁画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圆玉润齿白唇红的膏荑风韵。经过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会理的饮食文化逐渐向周边扩散,影响了川南滇北的口味与烹饪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