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青海政府网 > 黄南政府网 > 尖扎政府网

尖扎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尖扎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jianzha.gov.cn
  • 地        址: 马克唐镇人民街64号
  • 服务热线: 0973-8732004
  •             

尖扎县政府网简介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县境南北长约87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总面积1714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总人口5.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万人,藏族约占总人口的62%。全县辖3个镇、6个乡。

  尖扎县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是青海省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重要旅游景区。

  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建制沿革

  尖扎县在先秦和西汉初期为西羌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汉代设置的河关县(治贵德河阴)辖地。

  西晋怀帝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尖扎地区为吐谷浑活动地。

  南北朝时,尖扎地区属后凉吕光所置的浇河郡(治贵德河阴镇)辖地。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在今尖扎县设置达化县,治所在直岗拉卡一带,隶廓州,治今贵德河阴镇。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今尖扎属米川县,隶廓州,治化隆群科。

  北宋时,曾为唃厮啰政权属地。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今尖扎又成为宋积石军(治贵德河阴镇)辖地。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又陷为金积石州(治贵德河阴镇)辖地。

  元代今尖扎地区属贵德州辖地,隶河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代,今尖扎县属归德守御千户所管辖。隶河州卫。

  清代,今尖扎地区为贵德厅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今尖扎为贵德县管辖。

  1952年4月,中共青海省委决定,成立尖扎区工作委员会,以贵德第六区及昂拉地区为工作区域。

  1953年6月2日,正式从贵德县析置尖扎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2日,隶属于即日成立的黄南藏族自治区。

  1955年5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贵德县现属海南藏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2000年,尖扎县辖2个镇、10个乡。其中各乡镇:马克堂镇、康扬镇、直岗拉卡乡、坎布拉乡、多加乡、贾加乡、措周乡、加让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李家峡地区虚拟镇。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尖扎县坎布拉、多加、直岗拉卡3乡,合并设立坎布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李家峡);撤销加让乡,并入马克唐镇。

  2001年底,尖扎县辖3个镇、6个乡,4个社区、79个村(牧)。

  截止2011年,尖扎县辖3镇6乡、86个行政村。

  位置境域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县境南北长约87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总面积1714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尖扎县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异明显。境内山脉属西倾山余脉,西南到西北有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申宝山、扎马山等,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

  气候

  尖扎县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极端气温最高为34.1℃(1988年6月28日),极端气温最低为-19.8℃(1961年1月17日)。

  自然资源

  水电资源

  “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境内流程达96公里,建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才塘、古浪堤和当顺“一大两中三小”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23万千瓦,是青海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水域面积广阔。随着几座水电站的相继建成,全县境内已形成面积60平方公里的水域。

  生物资源

  尖扎县有野生动物数十种,珍贵皮毛兽有旱獭、狐、猞猁、扫雪、水獭,药用禽兽有雪鸡、麝、鼯鼠,可肉食的有岩羊、环颈雉、斑鸠、岩鸽,还有珍稀动物苏门羚、兰马鸡、雪豹等;植物资源有野生经济植物120余种。

  矿藏资源

  尖扎县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金、云母、煤、石灰石等矿点10余处,已查明的莹石氟化钙达90%以上,是冶炼高级钢材必用添料,方解石矿储量大,并共生冰州石。

  人口民族截止2011年,尖扎县总人口5.43万人,有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62%。

  经济概况综述

  2013年上半年,尖扎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与2012年比增加16.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49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8.92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20.66%;第三产业完成2.09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1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57万元,与2012年比增长1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与2012年比下降14.8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6万元,与2012年比增长14%。

  第一产业

  2013年上半年,尖扎县农牧业投入资金652.275万元,栽植核桃经济林8697亩;实施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利用技术项目4010亩,建立脱毒种薯生产基地500亩。全县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62个,其中牛羊育肥养殖场47个、奶牛养殖场1个、蛋鸡养殖场6个、生猪养殖场6个、特种养殖场2个。年末畜禽存栏23万头(只),育肥牛羊出栏11万头(只)。组建水产养殖场10个,建设网箱242个1.56万平方米,网箱养鱼108万尾;建设池塘110亩,养殖大闸蟹15万只,水产品品种达到12种。

  第二产业

  2013年上半年,尖扎县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16项,其中续建57项,新建59项。总投资1.68亿元的李家峡南干渠项目,已完成投资3420万元;总投资2.158亿元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完成投资1.6亿元,;全面推进滨河新区开发建设,投资3953万元的党政办公楼、投资1785万元的法院审判庭大楼、投资2224.56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280万元的吉祥路(原环城东路)、投资1050万元的滨河路、投资1550万元的申宝东路(原兴隆街延伸段)、投资1533.8万元的射箭馆、投资1.258亿元的喜马拉雅民俗文化村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第三产业

  2013年上半年,尖扎县坎布拉旅游文化项目开发投资金额达9950万元;投资6.9亿元的后弘文化宗喀巴纪念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投资1.5亿元的坎布拉四星级酒店已完成主体封顶;截止7月底,坎布拉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万元。全县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2229.4万元,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1538万人;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

  社会事业文化事业

  2013年,尖扎县完成19个寺院书屋和6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完成五彩神箭木箭制作技艺、南宗尼姑诵经乐、昂拉果馍切、安多则热、仁青尖措格萨尔绘画艺术、尖扎达顿宴6项州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

  教育事业

  尖扎县共有学校13所。2013年,尖扎县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48项中小学校安工程、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工程等项目,县中学综合教学楼,二民中食堂餐厅、教职工周转房等一批基础项目开工建设。发放三江源教育奖补资金241.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22.71万元,三江源1+9+3经费1491.83万元;召开“十大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拿出30万元对40多名教师进行了表彰。

  医疗卫生

  2013年,尖扎县全面完成县藏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县医院职工绩效考核信息化动态管理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医改办的充分肯定,被列为2013年全国医改工作十大亮点之一。为4433人次城镇医保参保职工支付1454万元、462人次住院病人报销医疗费用269.7万元。新农合参合43113人,参合率98.5%,为4044人次住院病人报销医疗费用1457.81万元。投资95万元的尖扎滩乡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已投入使用。医院主要有青海省尖扎县藏医院和尖扎县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

  2013年,尖扎县为全县988户1700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53.9万元,为2509户6600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68.09万元。为农牧区4371名六十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426.53万元,为317名六十岁以上城镇居民发放养老金31.11万元,为487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952.86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24万元、面粉37万斤。落实大病医疗救助资金333万元,救助2101人(次)。2013年,尖扎县投入资金1083.2万元实施677套农村奖励性住房项目,投资1729万元完成300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投入资金480万元实施150户危房改造项目。保障性住房竣工1388套,入住743户;完成330套廉租房分配入住工作。

  基础设施

  截止2013年7月底,尖扎县开工续建、新建各类城镇项目7项,完成投资5194万元。投资1473万元的城镇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70万元的康杨镇滨河南路项目、投资160万元的兴隆街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完工;投资1729万元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200万元的县城幸福小区和康杨镇、坎布拉镇廉租房附属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投入绿化资金66万元实施了县城主街道绿化工作,投入资金138万元实施了春节县城亮化及邮政巷亮化工作。截止7月底,共清运垃圾约8500吨,取缔占道经营、店外店经营、游动商贩200起,清理“牛皮癣”2500处。

  民俗文化

  尖扎县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与羌藏文化的融合区,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晰的文化脉络,多种民族及宗教文化的交融互长,使得尖扎地区的文化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多元性。羌戎文化、鲜卑文化、汉文化、吐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更替交融,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流动的、开放的、符合性结构的地域文化。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从民族、人文的角度看,尖扎不愧是研究羌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天然博物馆。传说尖扎是吐蕃王朝赞普时期的军队驻扎和对外引军之地,也是藏地三贤者和喇青贡巴绕赛大师为首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勤劳勇敢而质朴的尖扎儿女在这里创造出别具一格、浓郁民族特色的尖扎射箭文化。在尖扎,射箭既是勇气和势力的权威,又是福气和生命的象征。虽然在安多地区的很多地方有民间射箭活动,但尖扎射箭于众不同,它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演变兵器,发展成为集历史、宗教、民俗、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五彩神箭”文化,在灿烂绚丽的藏族文化中占具主导地位。射箭一般有祭祀诸神、练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等组成,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箭技比赛和达顿宴会。

  风景名胜

  阿琼南宗寺

  阿琼南宗寺(藏语称桑额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玛灭佛时期从西藏来此修行、传教的三位高僧居住过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塔尔寺还早600多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作为佛教胜地,是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信徒们远近必拜的圣山之一。寺院东北面矗立着南宗峰,她的北面有一条唯一能够达到顶峰的石阶山径,大部分是从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山径从悬崖上斜穿而过,有的地段几乎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穿过寺院东北一条小溪,从石径登上顶峰,便可看到一座掩映在苍松之中的古刹。

  智合寺

  智合寺始建于元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智合寺,亦称“金刚崖寺”,被誉为“青藏高原莫高窟”。有关文献记载:唐会昌年间,吐蕃赞普达玛灭佛,从西藏逃来青海的“三贤哲”以及刺杀达玛后来此的贝吉多杰曾在此地山洞中居住修行,被后世佛教徒视为藏传佛教复兴圣地。金刚崖上的天然佛像,仪态万千,颇具神韵,既有宗教神秘感,又充满人间情趣,远远望去,一个诸神众佛的大千世界呈现在天地之间。智合寺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是农历四月初九至十五日的祝愿法会,届时附近的信教群众聚集在寺院附近。

  昂拉千户庄园

  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公元1947年,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园式项谦继位后新建的,是目前青海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为完整的藏式庄园之一。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尖扎天气

  • 今日
    高温 16℃
    低温 2℃
  • 明日
    高温 13℃
    低温 2℃
  • 后天
    高温 17℃
    低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