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阿勒泰地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xjalt.gov.cn
- 地 址: 阿勒泰市解放路341号
- 服务热线: 0906-2123186
阿勒泰地区政府网简介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总面积117988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2004年),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6%,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一半。地区行政公署驻阿勒泰市解放路341号。
历史沿革
“阿勒泰”来源于阿尔泰山。阿尔泰山,史书称之为“金微山”、“金山”。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是“金子”的意思,因此山蕴藏出产丰富的黄金。
公元前三世纪前塞种人驰骋于此地。其后裔为匈奴人、
鲜卑人、突厥人等先后统治过这里。
秦末汉初,中国北方部族匈奴兴起,本地区是匈奴右地。匈奴日逐王建立的童仆都尉奴役压榨各国和新疆北部各部族,还经常侵扰西边塞,阻断丝绸贸易及使者交通。西域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压迫掠夺的痛苦。西汉顺应历史的潮流,团结西域各国并且派精兵强将对匈奴作战,取得辉煌的胜利。于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取代匈奴政权童仆都尉。西汉对匈奴的胜利是封建制农业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对游牧畜牧业奴隶制落后生产力的胜利。自此蒙古高原西部的阿勒泰随之归入中国版图。649年唐朝在西域设置属于安西大都护府的瑶池都督府,不久分为昆陵、蒙池二都督府,本地处于瑶池、昆陵都督府辖内。
宋辽金时期阿尔泰山黠戛斯等部都隶属于中原王朝。
清朝前期、中期、本地区都是蒙古各部的封地,归属于清朝委派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岘一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实行的是军府制度,即由历朝沿袭下来的大体相同的治理边塞的军政制度。主要职责是边防军务,兼管屯垦。
辛亥革命后,阿尔泰改设办事长官,直隶中央。
1913年设置承化县佐;1919年改设阿山道,阿尔泰正式归并新疆。1921年始设承化县。
1949年12月改称阿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称阿泰县;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改称为阿勒泰专区,隶属伊犁哈萨克州,1979年称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至今。1984年撤销阿勒泰县,改置阿勒泰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阿勒泰地区辖1个县级市:阿勒泰市;6个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共有3个街道、13个镇、41个乡,68个社区、506个村委会。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十个团场。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阿勒泰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阿勒泰市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纬度与东北的漠河相近。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气温平和,无霜期平均为151天,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c,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山区可达400-600毫米。
位置境域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介于东经85°31'73"-91°01'15"、北经45°00'00"-49°10'45"之间。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交界,西南部以维吾尔山山脊线接乌伦古湖南岸草原同塔城地区毗连,南部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与昌吉州交界。东西宽402千米,南北长464千米,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7%。
地形地貌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部有宏伟的阿尔泰山,西南部为沙吾尔山,南部是准噶尔盆地,西部比较开阔,呈喇叭口形。全区地势呈山脉西高东低,丘陵平原东高西低,从北部阿尔泰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层层下降,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地形特点。全地区山区占总面积的32%,丘陵河谷平原占22%,戈壁荒漠占46%。最高海拔4374米(友谊峰),最低海拔317米(富蕴县三个泉洼地)。
阿勒泰地区的地形组合分布东西不同:在乌伦古湖以东是“山地接平原”,即阿尔泰山─山前丘陵平原,额、乌两河间平原和乌河以南平原。以西是“两山夹一谷”,即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谷─萨吾尔山。其间散布有科克森断块山。阿尔泰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起东经82°,东止东经106°,长约1600千米。山势西北高峻宽阔,东南低矮狭窄。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为群峰之最,矗立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处。在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为其中段南麓,长约800千米,自西向东,横亘在阿勒泰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富蕴、青河五县一市的北部。萨吾尔山座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块跨国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分水岭以南是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以北是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山巅终年冰雪皑皑,景观雄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牧草染绿,是阿勒泰地区的夏牧场之一。山前丘陵平原,牧草漫野,是重要的春秋牧场。山谷平坦,冬有逆温影响,气温较高,是阿勒泰地区西部的优良冬牧场。阿尔泰山前至准噶尔盆地北缘是额尔齐斯河水和乌伦古河水系长期冲(洪)积而成的河套平原(河阶地)和丘陵地貌。其东部起伏变化多端,西部较为平坦。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近便,林草混生,牧草肥美。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和打草场,也是较好的冬牧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阿勒泰地区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面为低矮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无地表径流,水源奇缺。丘间洼地稀散有耐旱的牧草和梭梭。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丰水区之一。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大小河流共56条,年总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122.5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地表径流量的14.7%。开发利用的地表径流量仅28亿立方米,其余都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的第二大河流,在我国境内干流总长593公里,年径量为119亿立方米。阿勒泰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750.71兆瓦,可装机容量2139兆瓦。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属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预计可装机150万千瓦。全地区有各类水库共48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35座),总库容9.36亿立方米。
水产资源
阿勒泰地区适宜发展渔业的水域面积较大,湖泊众多,较大的水面有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还有大小不等的淡水湖泊,养鱼水面达12.3万平方米,年产鱼量5000余吨,鱼类繁多,鱼种丰富,品质优良。有鱼类3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8种。
矿产资源
阿勒泰地区具有多种多样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是自治区及国家著名的黄金、有色金属产区。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盛产有色金属黄金和海蓝、水晶、碧玺等名贵宝石。阿勒泰“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并不过分。现已发现矿种11大类84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铍、白云母、钾长石三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12种,居新疆首位的有21种。据初步估计,现已探明41种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达569亿元,远景潜力更大。境内的喀拉通克铜镍矿是全疆最大的铜镍矿,正式勘建开发的阿舍勒铜墙铁壁矿,伴生有金、银、铅等多种成分,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将成为我国第二大铜基地。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是阿勒泰地区的重大优势,是开发建设阿勒泰的重要财源。但是,对已发现的矿种勘探工作程度低,开发利用的矿种少,矿产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83个,小型矿床113个。
交通概况阿勒泰机场每天有往返乌鲁木齐的航班。北屯市火车站为奎北铁路的终点。奎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国道216、217线在境内交汇,交通便利。
人口民族人口
2010年,全地区常住人口为60328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616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616人,增长7.41%。年平均增长率为0.72%。0-14岁人口为120488人,占19.97%;15-64岁人口为443429人,占73.50%;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366人,占6.5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
民族
汉族人口232563人,占总人口的38.55%,各少数民族人口370720人,占总人口的61.45%,其中哈萨克族人口328153人,占总人口的54.39%,回族人口23656人,占总人口的3.92%,维吾尔族人口8703人,占总人口的1.44%,蒙古族人口5376人,占总人口的0.89%。
经济综述
2013年全阿勒泰完成生产总值(GDP)2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95.33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71.46亿元,增长11.3%。一、二、三产业占阿勒泰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85%、45.81%和34.34%,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2012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2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人均阿勒泰生产总值达到33486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9%。
第一产业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95%。其中:农业产值34.38亿元,增长18.54%;林业产值1.36亿元,增长1.27%;牧业产值28.44亿元,增长1.47%;渔业产值0.85亿元,增长1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6亿元,增长4.89%。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34.9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农作物总播面积为330.52万亩,比上年增加44.00万亩,增长15.3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3.13万亩,增长29.40%;油料播种面积97.52万亩,增长0.54%;甜菜播种面积0.65万亩,下降67.15%;蔬菜播种面积2.11万亩,下降14.25%。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55.84万吨,比上年增长59.32%。其中:小麦产量13.79万吨,增长24.69%;豆类产量3.36万吨,下降0.82%;油料产量16.56万吨,下降0.65%;甜菜产量2.61万吨,下降60.36%;蔬菜产量4.79万吨,下降12.43%。2013年末牲畜出栏196.3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70%;牲畜存栏279.14万头(只),增长1.62%,牲畜出栏率达71.0%,牲畜商品率为60.0%。2013年肉类总产量为7.69万吨,增长0.52%;奶产量23.49万吨,增长2.84%;禽蛋产量4574吨,增长20.24%。
第二产业
2013年阿勒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0%,完成矿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13.58%,占到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09%。其中: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0.61亿元,增长27.10%;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1.83亿元,增长18.40%。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23.30%;股份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9.22亿元,增长16.40%;两种经济类型企业占全阿勒泰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7.95%,拉动全阿勒泰工业增长16.56个百分点。2013年阿勒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7.27亿元,累计产品销售率95.29%。其中:轻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82.18%;重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5.78%。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11万吨,比上年增长43.91%;铁矿石原矿量1314.58万吨,增长21.03%;铜金属含量5.03万吨,增长4.67%;锌金属含量2.46万吨,增长60.29%;高冰镍1.85万吨,增长20.50%;原铝0.34万吨,下降13.38%;水泥173.85万吨,增长41.56%;发电量242909.97万千瓦时,增长87.91%,其中:水电158458.09万千瓦时,增长116.91%,火电2190.77万千瓦时,增长121.80%,风电78602.07万千瓦时,增长52.70%,太阳能发电3659.04万千瓦时,增长90.30%;黄金1140.67千克,增长43.44%;成品糖18313.00吨,增长36.81%;乳制品1362.40吨,下降12.93%;小麦粉3.58万吨,下降1.26%。2013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7.19亿元,增长17.02%,实现利润总额25.44亿元,增长10.12%。
第三产业
2013年阿勒泰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6%。按城乡市场划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82亿元,增长13.81%;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3亿元,增长11.53%。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4.73亿元,增长10.48%;零售业完成34.68亿元,增长15.04%;住宿业完成0.81亿元,下降19.93%;餐饮业完成8.83亿元,增长13.95%。2013年阿勒泰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2599万元,比上年增长9.4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248万元,增长3.41%;电信业务收入58351万元,增长9.94%。20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41万户,比上年增长1.33%,普及率达到31.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0.71万户,下降7.79%,普及率达到90.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3.66万户,增长18.78%;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1.63万门,增长0.09%。2013年末阿勒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9.44亿元,比年初增加29.42亿元,同比增长10.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35.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4亿元,同比增长10.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74亿元,比年初增加36.67亿元,同比增长31.06%。其中:短期贷款68.23亿元,同比增长33.73%;中长期贷款84.10亿元,同比增长26.54%。2013年保费收入6209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8%。其中:人身险收入28579.58万元,增长6.51%;财产险收入33510.54万元,增长30.35%。赔款及给付25278.31万元,增长39.19%,其中:人身险8385.24万元,增长39.51%;财产险16893.07万元,增长39.03%。赔付率为40.71%,其中:人身险29.34%,财产险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