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 安康政府网

安康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安康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ankang.gov.cn
  • 地        址: 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 服务热线: 0915-3219990
  •             
安康市政府网

安康市政府网简介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下辖汉滨区、旬阳县、白河县、石泉县、平利县、紫阳县、岚皋县、宁陕县、镇坪县、汉阴县1区9县。

  安康市面积23391平方千米,耕地28.9万公顷,2012年安康市总人口310万。该地区为中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有羚牛、朱鹮、大熊猫、云豹、大鲵等珍稀动物。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区。因境内土壤含硒元素丰富,又被誉为“中国硒谷”。

  安康是中国十大宜居小城、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京”的使命和责任。

  民国以前

  安康市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夏代,安康属于梁州;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春秋战国时期为秦、楚、巴反复争夺之地。秦时,在此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西城。汉沿袭秦制,除西城县外,在此设长阳、长利、洵阳、钖县4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将汉中郡治迁至南郑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魏攻占汉中,分郡之东(即今安康地区)为西城郡。曹魏、西晋时期设魏兴郡,隶属荆州,辖7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州、郡、县改易升降错杂。隋复设西城郡,属梁州,辖6县;唐设金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下属县与隋基本相同。

  宋设金州安康郡,辖6县;元降金州为散州,属兴元路,下辖洵阳、平利、石泉3个巡检司和汉阴县;

  明代前期设金州,下设汉阴、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万历十一年(1583年),洪水淹没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原改属各县复归统辖。

  清初仍设兴安州,顺治四年(1647年),州府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设兴安府,下设安康、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1911~1949)初年,行政建置于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从1912年起,全国废除府、州、厅的名称,一律称县,县隶属于省。1913年复设汉阴县,新设岚皋县、宁陕县。1917年,因每省辖县过多,又在省下分设若干道,此时安康地区各县属陕西省汉中道。1922年,分平利县南部置镇坪县(治钟宝)。1933年废道,以省辖县,10县隶属于陕西省。1935年为行政方便,陕西省又在原兴安府范围内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专署驻安康县城东大街,下辖10县:安康、洵阳、白河、平利、汉阴、石泉、紫阳、岚皋、镇坪、宁陕县。至此,安康地区的格局形成。

  1934~1935年,旬阳县东北之圣架河、竹筒一带,曾是徐海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旬阳东区,建立中共上关县委、县政府(治旬阳蜀河镇),以县境大棕溪、泥沟、羊山、洛河为一线为界,东部为解放区,西部仍为国民党洵阳县政府管辖。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蜀河、双河一带是国共两党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1949年5月,洵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成立,7月13日,解放军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旬阳东区,8月10日,中共领导的洵阳县民主政府由郧西县移治蜀河。11月26日,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解放洵阳县城,县民主政府随之迁入县城,旬阳全境获得解放。

  1946年8月27日,江汉军区同王树声率领的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一纵队在湖北省房县上龛会师后,成立鄂西军区和区党委,以平利、镇坪县和湖北省竹溪、竹山及房县一部分为第一军分区、中共第一地委,下设中共白竹平中心县委和县民主政府,辖平利、镇坪、白河、竹溪。

  1949年5月,中共陕南区党委在湖北郧西县城关镇宣布组建镇坪县人民政府,配备干部17人,组成工作队,5月17日誓师西进,7月抵平利县秋坪区八角店,开展新解放区工作。

  解放之后

  1949年5月12日,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区(今地区)专员公在湖北省郧西县组建成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康地区各县也在1949年和1950年初陆续获得解放。专署驻安康县城关镇东大街。

  建国以后,安康分区专员公署隶属陕西省,并在安康城关镇设安康市,市隶属专署领导。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回归安康县。1958年12月,撤销岚皋县并入安康县;撤销汉阴、宁陕县建置,并入石泉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建制,各归旧址。同期,镇坪并入平利县,亦于1961年恢复原建置。同期,尽管地区内部行政区划有变,但总的辖区和面积未变。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康地区各县相继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安康专署成立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专署仍恢复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各县亦在此时恢复县人民政府。1983年7月31日,安康地区沿汉江各县均遭特大洪水袭击,安康县老城区遭灭顶之灾。洪灾过后,国务院和省政府拨款重建安康,行署亦在安康新城黄土梁下建起新的办公楼院,1988年行署由安康老城迁入现址。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更名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区辖1市9县。

  2000年12月,撤地设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驻地安康市汉滨区。

  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位于东经108°00′58″~110°12′,北纬31°42′24″~33°50′34″之间,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毗连。

  地形地貌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陆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为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在本市土地面积中,大巴山约占60%,秦岭约占40%;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海拔高程以白河县与湖北省交界的汉江右岸为最低(海拔170米),秦岭东梁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岭主脊横亘于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岭、大巴山主脊与汉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内的主要山脉有秦岭的东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龙山、凤凰山、笔架山。境内最高点镇坪牛头店红星村,海拔2912米,最低点白河县汉江出境处右岸,海拔168.6米。

  气候

  安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多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5℃~17℃,1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16.4℃(1991年12月28日宁陕);7月平均气温22℃~26℃,极端最高气温42.6℃(1962年7月14日白河县)。最低月均气温3.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9℃(1967年8月)。全市平均气温年较差22℃~24.8℃,最大日较差36.8℃(1969年4月镇坪)。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气温的地理分布差异大。川道丘陵区一般为15~16℃,秦巴中高山区为12~13℃。生长期年平均290天,无霜期年平均253天,最长达280天,最短为2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10小时,年总辐射1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20天(一般为2月10日~次年1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4天,最多达145天(1974年),最少为68天(197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40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50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土地资源

  安康总面积23534.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23130.44平方公里,占98.%;水域398.6平方公里,占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其中耕地总面积380094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91478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6.5%,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矿产资源

  安康市探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65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其中在陕西和中国位居前列的矿产有金矿、汞矿、毒重石、瓦板岩、重晶石、锑矿、锌矿、天然珍稀矿泉水等。除此以外,安康市水泥用灰岩探明28处,储量24407万吨;金红石发现两处,探明储量75万吨;硫铁矿探明5处,其中平利凤凰尖硫铁矿储量3348万吨,伴生钴4141吨;钛磁铁矿探明多处,储量约4亿吨;滑石、雄黄、钼矿、玻璃用石英、饰面大理岩、绿松石、石煤等矿产均有探明储量。

  2013年,安康市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0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5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21.4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58亿元,增长9.5%。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3︰32。人均生产总值22943元,比上年增长13.1%。

  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07.8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0.92%,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农业

  早在新石器时期,安康市就有原始农业。建国前,因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低劣,栽培技术陈旧等原因,农村经济十分落后。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47.5公斤,每人平均占有粮食205.5公斤,户均饲养生猪0.79头。建国后,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改良农机具,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在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1989年安康市粮食平均亩产提高到13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提高到309.5公斤,户均饲养生猪2.3头,农民人均经济收入299.69元。

  2012年,安康市年粮食播种面积26.9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11.9万公顷,增长0.1%;秋粮15.09万公顷,增长1.3%。2012年粮食产量85.18万吨,增长6.3%。其中:夏粮28.9万吨,增长8.1%;秋粮56.28万吨,增长5.4%。

  工业

  安康市手工业历史悠久。境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用石、木、骨制作的斧、锛、镞、矛、磨盘、磨棒、纺轮、网坠、刀、锄、镰及装饰品环、佩等。各县出土物常见的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陶器,如罐、盆、碗、甑、瓮、釜形鼎、尖底瓶、陶刀、陶锉等,战国末期铁制农具和生活用具镢、耒、锸、锄、锛、斧、耙、锤、釜、剪、刀、剑、锯、铧等。由于封建统治者轻视工商,民多务农,到清末,安康市工业仍为手工业。民国期间,手工业门类主要有造纸(草纸、火纸、皮纸)、铸铁、制硝、榨油、制茶、酿酒、淘金、烧制砖瓦、烧石灰、土纺、石印、染织等,生产方式以小作坊和个体小手工业为主。一些有识之士试图兴工办厂,但多遭挫折。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经济,立足于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不断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990年,安康市已形成丝麻纺织、冶金矿产、食品饮料、烟草、医学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企业达到908家,总产值达到5.2亿多元。

  2012年,安康市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57亿元,增长33.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21.21亿元,增长32.6%;轻工业增加值59.36亿元,增长36.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6%。

  商业

  鸦片战争后,商业资本对促进安康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沟通了安康与东南沿海各省乃至海外的商业贸易,使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寄居定居山乡集镇的客籍商贾,五方杂处,结商帮,建会馆,互相提携,组织竞争,各县商帮商会应运而生,商业日趋旺盛。1936~1937年,安康地区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安康县城区成为辐射毗邻省区的物资集散中心,汉水航道帆船林立,物流不息。年均输入武汉的山货总量高达1.6万吨以上。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康商贸日渐衰落。

  建国后,从扶持生产入手,发挥资源优势,商贸复苏,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的禁锢,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商贸一度冷清,造成供应紧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流通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市场日趋活跃,商品种类之多及交易规模之大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到1989年,国营及供销商业有职工12251人,商品纯销售总额达3.5亿元。外贸出口改变了以原料型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格局,成为以丝绸产品为龙头,轻纺、化工、矿产、冶金等综合外贸供货。物畅其流,市场繁荣。

  2012年,安康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63.08亿元,增长23.5%;限额以下88.26亿元,增长7.7%。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安康天气

  • 今日
    高温 10℃
    低温 1℃
  • 明日
    高温 9℃
    低温 2℃
  • 后天
    高温 12℃
    低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