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贵州政府网 > 安顺政府网

安顺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安顺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anshun.gov.cn
  • 地        址: 西秀区市府路
  • 服务热线: 0851-33284003
  •             
安顺市政府网

安顺市政府网简介

  安顺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国务院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战国时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西征云南,夜郎王归降;北方强秦乘虚攻占今贵州东部,切断庄蹻归路,于是庄蹻便驻留云南自立为王,统治夜郎诸国;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汉成帝时期,各君王争雄不服朝廷,被汉灭,至此牂牁国历时540余年,夜郎国历时250余年后宣告灭亡。

  三国时卢鹿部蒙族的济火因助汉廷平叛有功,汉遂封其为罗甸王,赐普里部统治。魏晋时期汉族官宦入驻贵州,此时期政区名称频易,牂牁郡即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唐中叶封普里部君长为普宁郡王。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于曲靖宣慰司。

  安顺市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许世袭;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经贵阳、安顺、普安入滇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据《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顺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

  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

  地名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戍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8年设置安顺市,市、县分治,年底撤县并市。

  1963年恢复安顺县名。

  1966年市县第二次同城分置。

  1990年合并县市称安顺市。

  2000年6月设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新的安顺市辖一区、五县、三个特区。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安顺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60号):同意撤销平坝县,设立安顺市平坝区,以原平坝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坝区的行政区域,平坝区人民政府驻安平街道中山南路58号。

  辖区概况

  安顺市管理2个区(西秀区、平坝区)、1个县(普定县)、3个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此外,安顺市设立了安顺经济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国家级)两个管理区。

  位置境域

  安顺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之间,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极点城市。

  地貌

  安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米,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

  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安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

  安顺一年有九个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以日最高气温≥35.0℃的时段称为酷暑期,安顺没有35℃以上的高温记录。

  安顺夏季的平均日照每天只有4~5小时,而庐山、哈尔滨、承德等地达7小时左右。安顺虽然地处云贵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挡了太阳辐射及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安顺人比其他高原地(如昆明)的居民显得皮肤白皙。安顺的夏季有两个气候特点:一是常有山谷风和夏季风,二是云多雨多。

  安顺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脊线上,山谷风明显,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夏季风多,无闷热感,夏季平均风速2.5~3.0米/秒。

  水资源

  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5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95.9万千瓦。

  矿产资源

  格凸河景区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炭、铅锌矿、铝土矿、锑矿、金矿、重晶石、萤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炼镁白云石、饰面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分布。

  煤炭为安顺市重要优势矿产,是“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依托的能源矿产,据全市1:5万地质填图预测远景储量(地表以下1000米以上)达130余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尚可服务年限在50年以上;重晶石累计储量4700万吨以上,尚可服务年限100年左右;水泥用灰岩极其丰富,预测资源量在50亿吨以上,能长期保证发展需要;冶金用硅石储量3500万吨以上,能满足生产需要;炼镁白云石预测5亿吨以上。此外已经发现待探明及开发的矿种有:汞矿、铜矿、水晶、高岭土、磷矿、冰洲石、澎润土、天青石等十余种。

  生物资源

  境内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已查明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其中全国统一普查的456中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中,占89%。

  交通

  公路:安兴公路、安六公路、安毕公路

  高速公路:贵黄高速公路、清黄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

  国道:320国道

  铁路

  铁路线路: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在建)

  火车站:安顺火车站

  航空

  安顺黄果树机场有跑道尺寸为2800×50米,可满足B737—800型同类及其以下机型的起降要求。机场各类通导设施完善,各类特种车辆基本齐备,已开通飞往北京、重庆、广州等地航班,并将根据运行情况,逐步开通上海、成都、昆明等地航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297339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34402人,减少1.48%。年平均递减0.15%。其中,男性人口为1189332人,占51.77%;女性人口为1108007人,占48.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34。0-14岁人口为580910人,占25.29%;15-64岁人口为1516977人,占66.0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9452人,占8.68%。城镇人口为690138人,占30.04%;乡村人口为1607201人,占69.96%。

  2013年人口出生率为12.31%。,自然增长率为5.71%。年末常住总人口230.05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85.62万人。

  安顺市是一个五方杂处、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

  经济

  安顺属于国家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发展的黔中经济区,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市。安顺正构建能源、制药、化工、食品、汽车五大支柱产业为目标,延长产业链,带动采矿、机电、种植、养殖、运输、包装、印刷等其它各业的发展。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29.12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86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由5156元提高到12190元,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18.38亿元、9.7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60.8亿元、24.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67.82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58亿元,年均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33.98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83.4亿元,年均增长19.7%。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99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64.45亿元,增长18.6%,其中工业增加值133.06亿元,增长15.3%;建筑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37.2%。第三产业增加值203.72亿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37.3:48.2调整为14.2:38.3:47.5。

  第一产业

  安顺是贵州省药材、优质大米、油菜、茶叶、生姜、油桐、烤烟、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大宗农畜产品主要生产地和各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及加工基地。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46.43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2.38亿元,增长5.8%;牧业产值42.37亿元,增长7.7%;渔业产值2.08亿元,增长2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9亿元,增长5.8%。

  2013年,粮食总产量63.13万吨,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夏粮产量7.56万吨,增长11.3%;秋粮产量55.57万吨,下降4.7%。蔬菜产量93.08万吨,增长10.8%。油菜籽产量7.84万吨,增长6.6%。烤烟产量1.90万吨,增长14.2%。

  第二产业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从隶属关系看,省以上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增长2.0%;市县区属工业增加值74.05亿元,增长25.0%。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12.49亿元,下降3.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96亿元,增长61.7%。

  第三产业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30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进口789万美元,增长31.3%;出口2271万美元,增长9.5%。

  2013年,旅游总人数258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565.57万人次,增长25.4%。旅游总收入249.07亿元,增长27.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7.12亿元,增长28.0%。

  教育

  截至2013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专任教师987人,在校学生1309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专任教师631人,在校学生16975人;普通中学147所,专任教师8631人,在校学生158910人;小学811所,专任教师12551人;在校学生225271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39人,在校学生数169人。

  科技

  2013年,安顺市争取上级科技立项114项,比上年增长54%;争取科技资金6664万元,比上年增长90%。完成专利申请量1105件,专利授权数524件。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所辖全部县(区)连续两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市。

  通信

  2013年,安顺市邮电业务收入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31万部,下降11.6%。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67.88万户,增长16.7%。年末互联网用户16.25万户,增长22.6%。

  传媒

  截至2013年末,安顺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51万册。有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调频转播发射台3座。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3.18%,广播覆盖率达91.6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80万户。

  卫生

  截至2013年末,安顺市卫生机构22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9315张,卫生技术人员7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72人、注册护士3174人。

  体育

  2013年,安顺市参加8个项目全省比赛,共获得金牌29枚、银牌30枚、铜牌30枚的好成绩。安顺运动员代表贵州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3枚、银牌2枚。安顺有4名运动员参加全国第九届运动会,竞技体育成绩较往年大幅度提高。

  旅游

  景点

  安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

  由于地处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江河峡谷纵横交错,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罗棋布,100多个瀑布、1200多个地表溶洞密布,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立体画卷。

  安顺境内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15处,了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夜郎洞、格凸河、红枫湖),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关岭花江大峡谷、普定梭筛、平坝天台山——斯拉河)和3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安顺屯堡、安顺宁谷天落湾、镇宁普里山)以及众多的尚未纳入规划的景观多处。有国家级重点民族村寨3个,省级重点民族村寨300个;省级艺术之乡5个。安顺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区、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镇宁夜郎洞风景区和红枫湖风景区(南湖部分,其他部分属贵阳市清镇市)、两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区和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化

  编辑

  方言

  一、看的见、摸的着的

  鸡脚叉、鸡脚叉叉——本义为鸡爪子,也可以用于形容别人写的字太缭乱,如“你看你写的鸡脚叉叉!”

  Biáng当酒——农村里常见,自制的粮食低度酒,米酒、包谷酒、红薯酒……,这种酒一般好吞咽,初初喝时没感觉,但是过后容易上头,站立都成问题,然后就“biang当!”一声摔倒在地。“biáng当”象声词,东西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连二杆、连包肚——前者是小腿,后者是小腿的腿肚子。如:为了……,他把连二杆都跑断了。

  二、抽象的

  冷屁秋烟——形容某处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挖抓——形容某人形象邋遢,但程度比邋遢深。

  张(zāng)——不是姓氏里的“张”,而是搭理的“理”,如“我张你哈”意思是“我理你”

  鬼二哥——类似“鬼影子”,指没有任何人,如“鬼二哥张你!”

  每倒——这里取音,而不取字义,是以为的意思,如“我每倒你会来找我的,结果你没”

  老辫婆——又老又恐怖的女妖怪。小时候经常被大人吓唬“再不听话,老辫婆来抓你了”

  阳尘(cēn)——很久没有打扫,而在天花板或者墙壁上越积越多的蜘蛛网、灰尘一类的脏东西。

  鬼画符——形容字写的潦草,有点类似刚才的“鸡脚叉叉”。

  麻的儿——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喝酒醉了之后的表现,如“你喝麻的儿了”

  马不到——搞不清楚、弄不清楚的意思。

  工艺

  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以其蕴含的民族意识、图腾崇拜、历史文化意韵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族民间工艺。制作流程为选料——浆布——熔蜡、点蜡作画——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图案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手法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冰纹”是传统蜡染的特征。安顺蜡染从古至今,代代传承,分布广泛,并不断发扬光大。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外还有安顺苗族服饰、安顺布依族服饰、安顺木雕艺术、安顺石雕艺术、歪寨藤甲胄等。

  曲艺

  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古老民间戏曲。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跳。唱,有弋阳古腔遗风,唱腔朴实、古朴、高亢,领唱伴唱相间;跳,是搬演古代征战的打斗,激扬、奔放、粗犷。地戏的主要特点是演员头戴木刻面具,伴奏仅有一锣一鼓,剧本保持宋元讲唱文体格式,没有生、旦、净、丑行当之分。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有历史学、文化学、戏剧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此外还有紫云亚鲁王史诗、布依铜鼓十二调、苗族芦笙舞、布依族勒尤、紫云岩上杂技等。

  民俗

  跳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跳花坡。跳花节历史悠久,流行于川黔滇苗族村寨,尤以安顺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安顺苗族跳花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月八:是苗、布依、仡佬、侗、彝、土家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六月六:农历六月六日是布依族传统节日,有的称之过小年,布依族六月六节庆活动,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吃新节:是仡佬族、苗族和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仡佬族吃新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萨,是安顺屯堡村寨为祭典汪公的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安顺的抬亭子民俗活动,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端午游百病:端午节是全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安顺除吃粽子,佩香囊,家家户户洒扫庭除,挂菖蒲、艾条于门首外,游百病是具有代表性的又一民俗活动。端午这天,人们走出家门,父母都要带上小孩去“游百病”,或郊游或爬山或逛街,意在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抛掉,让百病远离自己的身体。

  开斋节: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按回族习俗实行斋戒。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

  夜郎竹王崇拜:在安顺市镇宁、紫云、西秀区三县(区)交界处,居住一支神秘的苗族,有独特的头饰、服饰,至今老百姓家里都还供奉着夜郎竹王的偶像。千百年来,他们敬奉祖宗竹王,笃信夜郎竹王就是自己的祖先。竹王成了维系族群的精神依附。男性成年后都要举行仪式供奉竹王偶像,之后一生奉祀,直到死时用供奉的竹片陪葬。竹王崇拜所沉淀的文化现象,已纳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放河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传统中元节,安顺俗称“七月半”,是祭奠祖先和已故亲人的节日。这天家人团聚,进行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放河灯是其中颇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将一盏盏河灯点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让其顺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

  地域文化

  三国文化

  安顺文庙三国文化遗迹遍布安顺市境,原因源于历史上蜀汉时期闻名于世的诸葛武侯南征史事。后主建兴元年(223)夏,牂牁太守朱裦反。因刘备新丧,蜀汉未便加兵,越崔叟帅高定元、益州大姓雍闿乘机反叛,一时“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众南征,至南中(今安顺以西、云南东部一带),所在战捷。“闻孟获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纵使还复战,七纵七擒”、“获等心服,击牂牁余寇于漏江之南,又去之于磐东、皆克之,南土平定。”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事。

  关岭即关索岭的简称,是全国唯一用三国历史人物命名的县。相传诸葛亮南征时,蜀汉名将关羽之子关索率兵驻此,山岭由此得名。关索岭是滇黔古道之咽喉要塞,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留下了关帝庙、太子阁、关索洞、晒甲山、双泉寺、马刨井、诸葛营、孔明塘、孟获屯、鲍三娘山等三国蜀汉南征的遗迹,至今,关岭布依族人家供奉的神像仍是关羽大帝。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红崖天书”,亦有研究者考为“诸葛武侯碑”。

  屯堡文化

  屯堡(bǔ)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安顺府志——风俗志》载:“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叶氏家谱》载:“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屯堡文化”因此而形成。

  安顺保留了奇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历史遗存,它所演绎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明代古风,江淮余韵”。著名的代表有天龙镇、云峰八寨(云山屯、本寨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汉族的大明遗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屯堡文化村落群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国务院将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洞文化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安顺市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小孤山上,地处开阔的峰林谷地之中。据测定距今约16000年左右。自1978年发现,前后经1979年试掘,1981年、1983年两次联合发掘,获得旧石器材料一万余件,骨角器一千余件,人类化石头盖骨两个和部分头盖骨残片以及完整的下颌骨一个,上下颌骨残片、桡骨、胫骨各一段,单个牙龄多个、儿童头骨碎片40多块,同时获得的动物化石有13个属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集考古、科研、教育、旅游等诸多价值为一体,具有极富标识性的人文蕴涵,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定县正着力打造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集遗址景观、人文景观、文化科普、会展接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穿洞文化园区。

  牂牁文化

  牂牁古国在西南边地的兴起,史无确载。“牂牁”之名首见于《管子·小匡篇》。学者推断,其存在时间约与春秋时代相始终。牂牁亡后,夜郎继起。汉灭夜郎,以其故地置牂牁郡,治所即在今安顺城南七公里处之宁谷镇。

  上世纪七十年代,宁谷汉遗址被发现,共分建筑遗址、陶窑遗址和汉墓群遗址三个部分。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汉墓群遗址经1971-1998年先后四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尚有100余座墓葬还未发掘),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等120余件器物和600余枚钱币,其中包括铁镜、摇钱树等珍罕文物。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为东汉末期。墓葬文化特点与清镇、平坝等地的汉墓风格、出土文物一致,而此时期正是牂牁郡、夜郎县设置时代,没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墓葬特点。1982年2月,宁谷汉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夜郎文化

  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交界处,以镇宁革利乡为中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2.3万余人礼仪风俗都非常独特的苗族同胞,自称为“蒙正苗族”,是全国苗族130多个支系中唯一一支以“竹王”为图腾的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竹王的后裔,家家户户都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堂屋楼上。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男人成年仪式主要有三道程序,一是在二三月间花开时节杀母猪祭拜竹王;二是在次年冬、腊月才供竹王;三是人死后取下生前供奉的竹王竹片陪葬,意寓“亡人揣好竹片,到阴间与祖宗相认”。此仪式已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支苗族中有位老人,自称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孙,并持有一枚青铜“夜郎王”印以佐证(该印经北京市文物局鉴定为汉代文物)。据有关学者解读:印下方左右两个文字为“多德”,上面一个“王”字代表夜郎国创始人“夜郎王”,下面一个“王”字为后代世袭之王,中间似人非人的图案为远古蒙正苗族图腾“蝴蝶”图像。此印为夜郎王自制,把蝴蝶图腾放置中央,以作民族标志。之后,夜郎后裔为纪念夜郎王才由“蝴蝶”崇拜转为“竹王”崇拜。

  众所周知,有关夜郎的记载,首见于《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有关夜郎王与竹的传说,则见之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记载如下:“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水,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或正源之于此。

  另据《后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以重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

  据此,蒙正苗族或为竹王三郎神之后裔。在其现居镇宁革利乡猛正村尚存一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城堡,位于一个名叫“大干丈”的自然村里,修建在一座高山峻岭之上,西面绝壁万丈,东、南、北则以三道石墙作为屏障。第一道围山而建,呈椭圆形;第二道较第一道稍长,连接第一道石墙两边终端,又两边终端与山西面绝壁相接;第三道于山的最高点,同样两边终端与绝壁相接。第三道石墙中间可修建数十栋房屋,应是该城堡的中心。城堡面积约10平方公里(相当于明代安顺城的面积),残存的墙身高约3米,其中不乏1000余公斤的巨石,气势恢宏雄伟,据专家推断为夜郎王室后裔所修建的古城,是贵州目前所发现的最大古城遗址。

  在镇宁江龙镇崇宇山村有夜郎竹王祠遗址和“尤最郎”(汉语“竹王城”)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保持完好。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安顺天气

  • 今日
    高温 7℃
    低温 5℃
  • 明日
    高温 8℃
    低温 4℃
  • 后天
    高温 6℃
    低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