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安阳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anyang.gov.cn
- 地 址: 文峰大道东段568号
- 服务热线: 0372-2550643
安阳市政府网简介
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截至2015年安阳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
安阳是豫晋冀三省区域性中心城市,荣膺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
安阳辖1个县级市、3个县、4个市辖区、1个省直管县、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沿革
编辑
在25000年前至约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已经有人类居住,安阳县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遗址可以证明。该洞穴遗址位于小南海西南的北楼顶山山腰上,坐西朝东,洞口约3米多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对洞穴进行发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此称为“小南海文化”。
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在位78年。
夏朝,据战国时期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夏朝第六个国王胤甲(别名孔甲)即位,建夏都于西河(今安阳汤阴西河)。安阳在古代属卫国之地,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也曾记载:“安阳有西河……今西河属汤,在羑水之南。”正相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载:“传说中的夏,第六次迁都于西河。”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商朝频繁迁移都城,据史料记载,商朝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殷都区)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都城迁殷后,殷成为此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8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发动了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殷亡。近代,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其说有二,《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安阳”一名始见于史册。另《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王)攻邯郸,不拔,去……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即“安阳”之名是由“宁新中”改。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河内郡和邯郸郡。始置安阳县。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邺,即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市北郊)。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安阳地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220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荡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577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
都市安阳(32张)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文化安阳(25张)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为河北道)。1927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覆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山水安阳(21张)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前275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邺城——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相州——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3年底,安阳市辖1个县级市(林州市),3个县(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安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35个乡、57个镇、43个街道办事处、21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林州市30个社区)、3285个行政村。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安阳市人民政府位于安东新区中华路中段。[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点。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至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脉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地貌
安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西部系太行山东麓,东部属黄淮海平原,地形复杂多样,平原、山地、丘陵、泊洼分别占总面积的53.8%、29.7%、10.8%、5.7%。最高峰在林州境内的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在滑县境内的金堤河沿岸,海拔50米。
水文
安阳市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
安阳市地图(3张)
年际变化的影响,由于安阳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所以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为枯水期。
安阳市除滑县东部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均属海河流域的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卫河、漳河、洹河(安阳河)、汤河、淇河等。
气候
安阳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12.7一13.7℃。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21.7℃。全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为606.1毫米。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安阳市地表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8.67亿立方米。2012年,安阳安阳市水资源总量9.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72亿立方米。安阳市境内共有水库157座,总库容4.7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市之一,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截
夜景安阳(18张)
至2014年,安阳市已发现包括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用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等9大类50种(含亚种)。煤及煤层气、铁、熔剂灰岩、水泥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含钾页岩、霞石正长岩、水泥粘土、饰面石材、地下(热)水等矿藏均是安阳市的优势矿藏。其中冶金用白云岩、含钾砂页岩、霞石正长岩居全河南省第一位,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居第三位。煤、铁及石灰岩已形成安阳矿业的三大支柱,霞石正长岩、含钾页岩是安阳的特色矿产。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安阳市总人口5172834人,安阳市区人口1146761人,人口自然比2012年增长率为5.13%,出生率10.49%,婴儿死亡率11.28‰。
2013年末,安阳市总人口为576.45万人,常住人口为509万人。城镇化率为43.8%。出生率10.55‰,死亡率5.89‰,自然增长率4.66‰。常住人口中0岁~14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2.15%,15岁~64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68.34%,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9.51%。
民族
安阳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截至2013年底,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苗族、藏族、彝族等共42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共有6883人,约占安阳市总人口的1.33%。[经济
编辑
综述
安阳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截至2013年,安阳市已初
中国文字博物馆(21张)
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安阳市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安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壳、“YA”牌热轧带肋钢筋、“红旗渠”牌香烟、“金钟”牌电池等产品成为全中国或全河南省知名品牌。
2013年,安阳市生产总值1683.65亿元,比2012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966.1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亿元,比2012年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7.1:31.1。
2013年,安阳市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2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其中,税收66.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5%,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6亿元,比2012年增长5.3%,其中,教育支出比2012年增长4.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比2012年增长18%,医疗卫生支出比2012年增长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2012年增长13%。
第一产业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部规划的粮食、棉花、油料优势种植区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77.05万亩,粮食总产量220.32万吨,连续12年实现丰产丰收。内黄县花生、红枣,林州市大红袍花椒、山楂、核桃、板栗,汤阴县、龙安区绿色无公害小杂粮,龙泉花卉等名优特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安阳内黄县的红枣,内黄大枣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内黄红枣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红枣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
2013年,安阳市粮食种植面积843.8万亩,比2012年增长1.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461.49万亩,比2012年增长0.7%;秋粮种植面积382.3万亩,比2012年增长2.1%。棉花种植面积8.8万亩,下降37.3%。油料种植面积90万亩,比2012年增长7.7%。粮食总产量达354.34万吨,比2012年增长1.4%;棉花产量6560吨,下降30.9%;油料产量27.3万吨,比2012年增长11.9%。安阳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23.7万吨、30万吨、6.7万吨,比2012年增长3.7%、1.9%、-23%。
第二产业
工业
安阳是豫北工业中心,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医药4个主导产业和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3个优势产业的工业体系,拥有安钢集团、安阳卷烟厂、安彩高科、安化集团、沙钢永兴、林州重机等一批重点企业,共有11家企业荣膺省“百强”企业和“百高”企业称号。
2013年,安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5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
安阳市政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7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2012年增长4.7%;重工业增加值56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5.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4亿元,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9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15家,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57家。
2013年,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10.3亿元,比2012年增长24.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6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9.7%;炼焦业增加值38.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39.6亿元,下降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6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1.9%;烟草制品业增加值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39.2亿元,下降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7.2亿元,比2012年增长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1.7亿元,比2012年增长9.2%。
2013年,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0.7亿元,比2012年增长15.9%。实现利润总额219.4亿元,比2012年增长39.7%。
建筑业
2013年,安阳市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1.2%。
第三产业
固定投资
2013年,安阳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68亿元,比2012年增长22.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8亿元,比2012年增长23%。
贸易
2013年,安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2.7亿元,比2012年增长
安阳太行山13.6%,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为88.8亿元,比2012年增长14.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为377.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为3.7亿元,比2012年增长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为62.8亿元,比2012年增长7.8%。
2013年,安阳市进出口总额186712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45.6%,其中,进口总额142585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83.6%;出口总额44127万美元,比2012年下降8.9%。实际利用外资38057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20.5%。
交通业
2013年,安阳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比2012年增长5.4%。公路货运周转量1042亿吨公里,比2012年增长12.5%。公路客运周转量54.7亿人公里,比2012年增长6%。
旅游业
2013年,安阳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726.63万人次,增长9.2%;国内旅游收入181.42亿元,增长8.1%。接待入境游客7.8万人次,增长11.9%;外汇收入2051万美元,增长12.1%。
金融业
2013年末,安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84.5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6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18.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53.2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