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百色政府网

百色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百色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baise.gov.cn
  • 地        址: 向阳街13号
  • 服务热线: 0776
  •             
百色市政府网

百色市政府网简介

  百色(壮文:Baksaeg),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378万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百色市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和壮语,境内流行壮语等语言。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壮族织锦文化、北路壮剧文化、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色市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百色市是以铝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2015年3月25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百色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泰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属象郡。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今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三国时,今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今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五代十国,今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今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县)。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民国元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2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民国15年(1926年)废道。民国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

  乐业—布柳河漂流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民国19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民国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称百色市(县级)。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7号)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右江区。百色市设立右江区,以原县级百色市的行政区域为右江区的行政区域。百色市辖原百色地区的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右江区。6月19日,自治区政府以桂政发[2002]32号转发国务院批文。2005年,百色市撤并乡镇50个。其中:右江区5个、田阳县5个、田东县3个、平果县5个、德保县6个、靖西县5个、凌云县2个、隆林各族自治县5个、西林县3个。从6月8日起,全市正式启动实施乡镇撤并工作,并在6月底前完成。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右江区永乐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百色市一同获得撤乡建镇的还有田阳县五村乡、平果县凤梧乡、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西林县那劳乡等4个乡。2015年8月1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的批复》(民函〔2015〕247号):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5年,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0个县:右江区、靖西市、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邮编政府驻地行政区划代码

  右江区371334533000百城街道向阳路451002

  靖西市(县级市)333165533800新靖镇新华街451081

  田阳县239533533600田州镇解放中路451021

  田东县280643531500平马镇人民路451022

  平果县248550531400马头镇教育路451023

  德保县255835533700城关镇莲城大街451024

  那坡县223020533900城厢镇睦边大道451026

  凌云县230617533100泗城镇新秀路451027

  乐业县261715533200同乐镇兴乐路451028

  田林县558424533300乐里镇新市街451029

  西林县295512533500八达镇新西路451030

  隆林各族自治县354340533400新州镇民权路451031

  注:靖西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划代码由451025调整为451081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百色市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地处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

  地形

  百色地形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宽230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在总面积中,山区占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11-12]

  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据多年气

  隆林—金钟山原始森林风景区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0°C至22.1°C,大于10°C,年积温6230°C至7855°C,全年无霜期330至363天,太阳辐射总量达到96.9至1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1405至18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3至1713毫米。自然资源编辑一是矿产资源,截至2013年,该市已探明矿产有57种,是中国十大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其中铝土矿已探明储

  隆林—金钟山原始森林风景区量7.8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煤的储量在4.5亿吨以上,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煤的主要基地,此外还有锑、铜、石油、天然气、黄金、水晶等十多种矿藏。二是森林资源,该市有土山面积3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9%;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植物资源2775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三是水能资源,该市境风水资源总量约为21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有6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13年,已经开发的水电资源460多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基地。

  人口民族编辑2007年末人口385.9万,其中市区人口33.7万。有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335.73万人。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百色全市总人口为382.63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4.08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8.55万人,增长5.09%,年平均增长0.5%。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2%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46.6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1.7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93万人,增长1.44%,年平均增长0.14%。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6.3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35.4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人减少0.42人。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8.22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为168.46万人,占48.59%。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8下降为105.80。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17万人,占21.39%;15-59岁人口为225.96万人,占65.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55万人,占13.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6万人,占9.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1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4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3个百分点。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1.84万人,占14.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94.84万人,占85.05%。同2000年,汉族人口增加0.63万人,增长1.2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29万人,增长1.48%。

  交通建设编辑百色是大西南出海和通向东南亚的咽喉和枢纽。公路东接南宁,南通越南,北连贵州、河池,西达云南,全市各县(区)均通二级公路;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靖西、那坡边境县交通便利,沿边三级公路全线贯通;百色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正式形成。

  公路

  国道G324线横贯境内,全市各县区有二级公路相连;百色至南宁高速公路于2007年底建成通车;百色至隆林高速公路于2011年1月27日建成通车。

  铁路

  截至2008年,南昆铁路穿越百色5个县区270公里,有27个着站点,年运输能力达1000多万吨;田东至德保铁路于2010年7月23日建成开通。另外贯穿云、桂两地的交通大动脉云桂铁路已于2009年12月27日开工,南宁至百色段速度值为250公里/小时,工期6年,预计2015年全线通车,届时南宁至昆明只需4小时车程。与南昆铁路实现客货分流。

  水路

  截至2008年,百色共有4个港口,随着百色水利枢纽、那吉航运枢纽等建成后,右江河道的通航能力将提升到1000吨级,从百色可直航南宁、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已建成,百色至广州可通航1000吨级的船舶;

  航空

  截至2014年,百色巴马机场已正式开通百色至广州、重庆、桂林、海口、上海航线。

  经济发展编辑概况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8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46.7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完成456.3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7.7亿元,同比增长9.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8亿元、贷款余额59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4.7%。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17.9亿元,增长8.4%,增速排在全区第5位,比上年提升5位。财政收入完成108.7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5.2亿元,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6.3亿元,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控制在5%的目标内。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目标内。外贸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2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55.5:26调整为17.8:55:27.2。铝基和锰基新材料、非冶金铝、节能环保型金属、高端装备制造、碳酸钙、林木加工、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7.03%。新增非公企业3275户、个体工商户1236户。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兴边富民行动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有效。设立了“曾宪梓产业扶贫专项担保资金”,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05亿元。完成广州市帮扶的1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任务,与广州市的扶贫协作向产业合作转变。完成扶贫培训5.3万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实施一批水、电、路项目,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预计全市减贫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个百分点。全年交通领域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36%。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马山至平果、崇左至靖西4条高速公路以及云桂铁路加快建设。河池至百色、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黄桶至百色铁路、南昆铁路二线以及百色巴马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道、省区道路网16个改造项目和“百村通畅工程”192个项目深入实施。鱼梁航运枢纽船闸实现通航。

  农业

  百色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早稻、玉米、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芝麻和麻类为大宗。历史以来,因受自然条件限制,旱、涝、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以生产技术落后和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十分落后。据光绪八年《百色厅志》记述:“其地山多田少,俱无水利,十日不雨苗立槁,一月不雨水就涸,农田岁一稔,四月莳秧,九月刈稻,以余暇负贩营生,搏蝇头利”。1933年《广西年鉴》记述:百色县耕地面积17.51万亩,当年播种面积18.08万亩,粮食总产量1750.26万公斤,产值42.08万元(毫币)。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37万亩,产谷1266.5万公斤,亩产88公斤。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后又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沟通了社员生产上的需求。调剂了劳力缺余,兴修水利,积肥改土,特别是政治生活稳定,农业发展较快。粮食总产1949年是2412.5万公斤,1957年增到3078.46万公斤,年均递增3.1%。人均有粮300.32公斤。农业产值(种植业,下同)为700万元(人民币,80年不变价,下同)。县内粮食略有余裕;经济作物产品糖,1956年外调26.5万公斤。1965年粮食总产为3112.88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27.74%。农业产值为1219万元,比1962年增长17.21%。1982年全县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生产有所突破。当年粮食总产为7779.67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098.91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7.58%和34.91%。1983年粮食总产上升到8058.97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165万元,分别比1982年增长3.59%和2.13%,比1978年增长42.52%和37.79%,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蔗亩产4.31吨,出现一些高产典型,亩产6吨以上的有两个村和21个村民小组<其中两组亩产8吨),亩产超10吨的有12户。1984、1985、1986年因自然灾害和经济作物种植增多,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83年下降8.88%、19.18%和25.17%。1987年开始回升,1988年总产为7134.8万公斤,农业产值为3047万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9.54%和11.20%。1952~1988的37年中,国家先后投入2063.55万元扶持农业生产,加上科技推广、水利建设逐步增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88年粮食总产比1952年增长2.28倍,年均递增3.5%,但因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和工作上的失误,生产起伏不定,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52~1957年,粮食产量年均递增9.8%;1958~1965年,年均递减3.8%;1966~1978年,年均递增5.4%;1979~1988年,年均递增3.6%。37年中,有25年增产,12年减产,在25年增产年中,有8年属恢复性增产。2006年末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2亿元,主要农产品有蔬菜、水果、烤烟、油料、茶叶等。其中水果产量达38.94万吨,蔬菜产量达183.95万吨,蔬菜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区300多个大中城市。201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5元,增长20%,是2002年撤地设市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全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63万亩,产量277.1万吨,分别增长6.33%和7.79%。全市年出栏肉鸡5000羽以上的规模场累计达3500个,建成林下养鸡集中区90个,林下养鸡“百万羽乡镇”和“十万羽村”分别达到28个和108个。

  工业

  清光绪年间,百色市的乡镇手工业生产已初具规模,诸如打铁、木器、竹器、纺织等手工业已遍及乡村,但生产能力小,多为单家独户生产,亦有少数联户合办,而品种单调,产量不多,产品多自产自销。民国8年(1919)9月,商办百色日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本市第一家现代工业,并推动了手工业进一步发展。1922年,已有毛巾织造业8家,织布业15家,面条加工数家,产品线面远销龙州、靖西等地。26年,工厂作坊增至72家,百色熟烟(丝)畅销云南、贵州等地,仅林鸿源烟庄年产烟丝5万公斤,产值13万元(银元)。1936年,工业、手工业有335家,其中酒精、采煤等为新兴行业,至1949年,工业总产值69.88万元(按人民币1980年不变价计算)。1950年10月,专区人民工厂成立,是全民工业之始。在国民经济恢复三年中,先后建立专区农具厂、右江农民报印刷厂、建国机器榨油厂等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加上私营企业9家,至1952年共有工人938人,当年总产值22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37元。经过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后又通过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发展步伐加快,至1957年,有企业21家,总产值年均递增37.9%,属高速增长。1970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军工第一,三线第一,配套第一,质量第一”、“工业要增长17%,年均增13%”的指示,县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当年投资159.9万元,有企业79家,工业总产值3813.7万元,效益得到提高,在“三五”计划期末总产值年均增长17%,到“四五”计划时总产值年均递增15.7%,生产较为稳定。在“五五”计划期间,因实行生产责任制迟缓,效益降低,总产值年均递增8.8%,1980年利税比1979年减1.6%。自1982年普遍实行厂长责任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有所改观,在“六五”计划期间生产基数增大的情况下,总产值年均递增仍达7.4%。多年来,由于重视投入,从1952年至1988年市属总投入7049万元,使产值逐年增加,1988年总产值达21275万元,独立核算企业职工1604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3258元,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在全部企业中,中央属企业,有分别建于1964年、1965年的建华厂和大华厂,1966年投产,当年总产值共268.68万元。主要产品为军工品。1986年总产值2650万元。从1987年起改属地区企业。区属企业,有建于1956年的东笋煤矿,1961年拨归地区管理。余下的百色公路总段机修厂、华侨农场工厂、百色茶场工厂、阳圩茶场工厂、右医印刷厂、右江师专印刷厂等6家,均不是独立核算企业,无系统资料记载。从1985年起年度统计报表归百色市管理,1988年总产值737.5万元,比上年度增7.4%。地属企业,有建于1950年10月的百色专区人民工厂。1952年1月增加右江农民报印刷厂和专区劳改大队工厂,当年3家总产值26.3万元。1955年增加专区副食品加工厂、专区红星榨油厂、专区自来水厂共6家,总产值153.8万元。此后地区为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逐年增加企业建设,至1966年有企业9家,总产值465.1万元。1979年企业增至36家,总产值3366.9万元。1980年至1985年,地区将部分企业拨归百色市管理,1986年实有企业17家,总产值3407万元。1988年有企业24家,总产值11290.5万元,比上年度增7.3%。市属企业。有建于1919年的商办百色日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和林鸿源烟庄。后增加毛巾织造业8家、织布业15家,至1949年有企业25家(不合手工业),但多为小厂,总产值69.88万元。1952年按照工商行政登记有建国机器榨油厂和林鸿源烟庄等9家,总产值225万元。从1956年起,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至1966年有企业52家。总产值1510.7万元。1979年企业增至80家,总产值4951.4万元。1985年有企业92家,总产值7181万元。1988年经过企业整顿和调整,有企业91家,总产值9247万元。2006年末完成工业增加值90.54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3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3.78。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机制纸、水电、火电、蔗糖、铁合金、原铝(电解铝)和氧化铝等。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0亿元,增长28%.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0亿元,增长28%;工业增加值完成264亿元,增长13%。全年全市铝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9%。2013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完成285亿元。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全市铝产业完成总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新增亿元以上企业9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1家。

  服务业

  2006年,百色在167个旅游景点中,已成功推出了邓小平足迹之旅,天坑群之旅,峡谷群之旅等旅游线路。2006年共接待游客503万人,同比增长23.4%,实现旅游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18.75%。2011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0亿元,增长8%。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游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110万人次,增长16.2%;综合收入73.5亿元,增长29.67%。物流业发展不断提速,预计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802770万吨公里,增长38.5%;水运货运量209.2万吨,增长2%。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实现4.2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持续兴旺,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6亿元,同比增长18.3%。

  政治编辑现任市党政领导:中共百色市委员会书记:彭晓春副书记:周异决、韦瑞灵常委:彭晓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百色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周异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韦瑞灵(市委副书记)、李政(百色军分区司令员)、张俊雄(市纪委书记)、杨春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欧波(市委组织部部长)、周武红(市委政法委书记)、黄建宁(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祚标(市委统战部部长)、王军(田东县委书记)、黄瑞琼(市委秘书长)、朱孔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黄瑞琼百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副主任:黄志伟、潘其弟、姚美兰、谭锡春、阙建林、杨明刚秘书长:黄卫群百色市人民政府市长:周异决常务副市长:杨春庭副市长:黄建宁、朱孔军、李建文、莫泰意、罗试坚、赵桂兰、陶荣铅秘书长:方志高政协百色市委员会主席:周炳群副主席:李廷荣、曹东方、韦启良、黄运志、吴俊军、黄宗道、黄建平、蔡文姬秘书长:杨明福

  社会事业编辑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4.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57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增长20%。

  科技

  民国时期,百色县无专业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以民间自发开展为主,成效较突出的有八角种植、茴油蒸制、草医治骨折、生产白糖和棉胎加工等。解放后,科技活动由各业务部门组织开展。1958年5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全县的科技工作。“文革”初期,科委被撤销。1973年成立县科技局,1978年改局设委。1979年6月20日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1980年成立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科委二层机构,配所长1人,干部2人,与科委合署办公,主管科技情报的收集、整理、研究、交流工作。1982年后,贯彻执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科技普及工作全面开展。至1988年末,市内有专业科研机构(所、站)2个,群众性科技学术团体协会(含乡、镇)、研究所35个,从事科技工作的技术人员4763名,取得地区级以上科技奖的项目104项。

  教育

  清光绪元年(1875年),百色升为直隶厅,成为桂西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这才致力于教育。光绪七年(1881年)改“考棚”(今镇一小)为“鹅城书院”。这是百色官办学校教育的开始。戊戍(1998年)维新之后,全国各地创办新学,风向所及,百色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开办了第一所小学,称百色厅两等小学堂(今镇一小前身)。同年,百色筹建中学堂,翌年(1906年)建成开学称泗色中学堂;招收泗城府(今凌云)和百色厅所属州县学子入学。两年后又增收镇安府(今德保)各县学生,改名为泗镇色中学堂(今百色中学前身)。近代学校教育由此开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百色增设女子小学;1917年后,城镇增设东、南、西三个区小学。此后,小学陆续发展,到1932年全县共有高级小学5所,初级小学33所,学生共3093人,其中女生669人。泗镇色中学堂改称为广西第五初级中学,设8班,共学生363人,共中女生35人。另有师范讲习所1所,学生67人,其中女生14人。民国36年(1947年)是民国时期教育发展最高蜂,这年公私立小学达232所,学生共11255人,普通中学3所,学生共1125人。1949年学校虽末减少,因经费筹措困难,大部分陷于停顿和瘫痪状态。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办学堂到1949年12月百色解放的45年间,百色教育大致经历了启蒙(1905~1912年)、发展(1913~1947年)、瘫痪(1948年~1949年)等三个阶段。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成功。翌日即将第五中学改为广西劳动第一中学;把县第一小学改为百色县劳动第一小学。由苏维埃文化委员直接领导。1930年2月红七军转移后又恢复原校名。1949年12月5日百色解放,人民政府即对旧有学校进行接收、恢复、整顿和改造。1950年3月,将原有3所公私立中学并为一所,教学力量也大有充实。1953年小学校已恢复237所,达到和略超过解放前最高年水平;1956年小学调整为203所,而中学发展到4所,在乡村也开始出现中学。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期间,各种类型的学校盲目发展,小学增至284所,学生19888人,中学增至7所,学生2444人。解放以来,百色教育虽经受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挫伤,但教育事业仍是在艰难的道路上曲折前进,学校一直在持续发展。到1988年,小学发展到565所(含教学点),学生40122人;普通中学29所(包含百色高中),学生11821人,其中教育部门办的20所,企事业单位办的9所。市办职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市民族语言学校1所,私立中学2所。此外,还有地区辖属的各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所,大专院校3所,使百色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淅趋完善的教育网络。百色市2011年有小学1380所,在校生320415人,入学率为99.64%;初中学校175所,在校生13158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96%;特殊教育学校有8所,在校生521人,全市四类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口(7~15周岁)2214人,已入学1823人,入学率为82.32%;高中阶段学校52所,在校生9405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0%,其中,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52677人,普通高中毛入学率35.12%;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41374人,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27.58%;幼儿园708所,在校生110086人,3—6周岁儿童入园入班率达63.01%。截至2011年,百色市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1889人(小学19331人、初中9447人、高中3111人),其中,专任教师29493人(小学18221人、初中8482人、高中2790人)。全市县城以上普通中小学教师分别为小学3188人、初中3335人、高中2623人。县城以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数量占69.3%。教师学历情况:研究生51人,本科6101人,专科15431人,中专8576人,高中及以下1730人。教师职称情况:教师职称分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四类。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为:高级职称640人,中级职称13870人,助理级职称15472人,员级职称1626人。教师年龄情况:30岁以下5966人,31-35岁7091人,36-40岁5760人,41-45岁4689人,46-50岁2902人,51-55岁3389人,55岁以上2092人。主要高校有: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平果县)、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果校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平果校区、

  文化

  清朝至民国,百色文化事业处于无统一组织领导状态,只是每值旧历新年,市民多舞龙舞狮,平时不时有戏剧演出;农村的一些地方,在农闲或节日之时,青年男女互唱山歌,个别村屯自组剧团演出传统剧目。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深入各乡向群众进行形势宣传教育,给群众演白话剧、粤剧、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活跃和丰富文化活动。1950年人民政府内设文教科,1952年建立县文化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963年7月因文教战线太长不易管理,而分设文化科负责全县文化活动。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文教小组,为文化、教育的领导机构。1973年9月恢复文化科,后改科为局,至1983年底易称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属行政单位,1981年以前,只配工作人员2~4人,后逐年增加人员编制。1988年,配备局长1人,副局长2人,干部4人。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不但基本形成城乡文化机构网络,而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文化事业有较大的发展。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百色天气

  • 今日
    高温 20℃
    低温 10℃
  • 明日
    高温 20℃
    低温 10℃
  • 后天
    高温 21℃
    低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