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网
- 中 文 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xjboz.gov.cn
- 地 址: 博乐市青得里大街201号
- 服务热线: 0909-2318444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网简介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长达380千米,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之称。全州总面积24896平方千米,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市以及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11个团场分布于境内。总人口48万(含兵团农五师)。聚居着35个民族,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五个民族,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和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为塞种人的游牧地。
西汉初,博尔塔拉相继为月氏、匈奴、乌孙等的游牧地。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派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博尔塔拉归其节制。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博尔塔拉为其管辖。魏晋南北朝时,博尔塔拉为柔然、悦般的活动区域。西魏至隋,为西突厥占据。隋开皇四年(584年),西突厥归属隋朝政府,博尔塔拉一带自此又与中央政府恢复了隶属关系。唐代,博尔塔拉才以"双河"的名字出现于史册。
公元1124年,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葛逻禄遂隶西辽,并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藉中称作"不刺")。汉族随契丹人西迁进入博尔塔拉。
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瓦剌人进入博尔塔拉游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征服阿拉套山的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蒙古准噶尔部所辖。
1644年清朝中央政权建立。此时,瓦刺部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史称厄鲁特四部或卫拉特四部。
1671年之后,准噶尔贵族内部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内战持续不断。至1758年,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七十余年,才最后平定了准噶尔上层贵族的地方割据势力,继而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西域。清政府统一西域后,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于1884年把西域改称新疆。
1762年在惠远设"伊犁将军府"统辖除阿尔泰地区以外的整个新疆军事和行政事务。同年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在大河沿、大营盘、小营盘等地派兵驻防,在固尔图、托多克(托托)、精河、托里、五台、四台、三台等地设军台、营塘,并在博尔塔拉一些要害地界和国境线上还陆续设置了21所卡伦,保卫边境。
1913年--1942年(民国2年--31年),博尔塔拉境内的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相继设立,隶属伊犁行政长公署管辖。
1944年9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爆发。同年冬,博尔塔拉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驻精河、博乐两县,揭开了博尔塔拉历史的新纪元。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2012]205号)正式批准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市政府驻阿拉套街道天山西街8号。阿拉山口市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12月28日,阿拉山口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博尔塔拉下辖2县级市,2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
地形地貌
自治州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阿拉套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三大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谷北侧为阿拉套山,其东端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向西渐次增至4000米。南侧东部为岗吉格山,自西向东,海拔自400多米升到2000多米;南侧西部为别珍套山,海拔由东端3000多米逐渐升高到西部的4000多米。艾比湖盆地东北部为麻依拉山,海拔在2000米左右;南侧为婆罗科努山及其支脉,海拔自精河黑山头的300米渐升至3500米以上。
博尔塔拉谷地由西向东扩展,海拔自西部的2300多米逐渐降到东部的400-600米左右,由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组成。
气候特征
博乐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18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62.4毫米。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日照时数2815.8小时,≥10℃的积温3137.9℃,无霜期169天。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博州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6.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786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仅为理论储藏量的1/33。博尔塔拉河是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精河次之,年径流量超过4.7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还有大河沿子河、鄂托克赛尔河、阿恰勒河和哈日图热格河。此外,还有75条山沟水、17处平原泉和52处山泉,全州年径流量为20.26亿立方米。博州有大小湖泊5个,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积为860平方公里,赛里木湖水域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博州野生动物有上百种,初步查明属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主要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马鹿、大天鹅、小天鹅等。属于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干草、麻黄、沙棘、枸杞、大芸、罗布麻、贝母等为主。
矿产资源
博州现已探明39种矿产。其中,建材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1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盐、芒硝、磷、硫酸镁等3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铜、铂等16种,占新疆拥有矿种数138种的28.3%;发现矿床、矿点140余处。艾比湖湖盐和芒硝矿产具有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等特点,食盐储量约1.25亿吨,芒硝约9700万吨,硫酸镁约1亿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全州常住人口为44368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4040人相比,10年共增加19640人,增长4.63%。年平均增长率为0.45%。男性人口为229399人,占51.70%;女性人口为214281人,占4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56下降为107.06。0—14岁人口为79559人,占17.93%;15—64岁人口为332185人,占74.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936人,占7.2%。
民族
全州人口中,汉族人口288220人,占总人口的64.96%,各少数民族人口155460人,占总人口的35.04%。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305人,增长了1.1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335人,增长了11.74%。
交通G30国家高速公路(连霍高速)纵贯博州全境,精伊霍铁路和乌精铁路复线交汇于此,中哈石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管道穿境而过,博乐飞机场的通航,使博州成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黄金枢纽。
经济综述
全州生产总值226.8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22.4%。其中地方生产总值177.8亿元,现价增长20.9%。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42.27亿元,现价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亿元,现价增长36.0%;第三产业增加值87.26亿元,现价增长19.4%。地方三次产业结构为23.7:27.2:49.1。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
种植业产值53.51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0.73亿元,下降37.1%;畜牧业产值12.36亿元,增长2.7%;渔业产值1.55亿元,增长6.9倍;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亿元,增长6.8%。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6.32万亩,增长1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9.79万亩,增长26.2%,总产量72.81万吨,增长23.2%;棉花播种面积100.74万亩,增长5.3%,皮棉总产14.43万吨,增长4.6%;油料播种面5.71万亩,下降19.5%,总产0.72万吨,下降48.7%;甜菜播种面积1.47万亩,下降65.7%,总产5.48万吨,下降67.6%;枸杞播种面积13.48万亩,增长5.0%,总产2.02万吨,下降0.6%。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09.62万头(只),增长0.9%。其中,羊存栏95.74万只,增长0.9%;牛存栏6.66万头,下降1.9%;猪存栏5.46万头,增长5.6%。牲畜出栏71.9万头(只),增长4.1%。其中,牛出栏3.28万头,增长0.9%;羊出栏59.45万只,增长3.7%;猪出栏8.64万头,增长8.4%。
第二产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5.16亿元,增长37.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27.7%;重工业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4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1.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5%,产品销售率93.9%,较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4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0.23亿元,下降30.1%。
在主要工业产品中,12种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占主要产品种类的75%。
第三产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按城乡划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7亿元,增长20.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增长14.1%。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4亿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12.4%。全州商品交易市场48个,其中:城市消费品市场16个,农村消费品市场32个。邮政业务收入7543万元,比上年增长20.2%;邮政业务总量481.9万元,增长8.9%。通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17亿元,增长15.4%。城市固定电话用户6.69万户,下降1.7%。乡村固定电话用户4.37万户,下降3%。移动电话用户54.53万户,增长16.6%。国际互联网用户7.75万户,增长20%。
教育事业
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2人,比上年增加320人。普通中学25所,减少6个,在校学生21339人,减少675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2162人,减少1216人;高中在校学生9176人,减少465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27351人,增加130人。幼儿园53所,增加2所,在园幼儿13925人,增长9.9%。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0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2%,提高0.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9.85%。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51%;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6.25%,提高4.2个百分点。15周岁完成初等教育率为99.78%,17周岁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率为94.85%。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0.5%,提高0.4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97项,比上年增加11项。其中: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与上年持平;组织实施自治区级科技项目39项,比上年增加9项;组织州级科技项目57项,比上年增加2项。登记科技成果11项,比上年减少7项。
文化事业
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乡镇场文化站21个,村队文化室336个。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4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电视台5座。本州电视台自办电视节目4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8.03%。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数8000户,增长33.0%,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为59%,比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53%。销售体育彩票金额469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开放各类档案6325卷。全年共出版各种报纸229.32万份。
医疗事业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6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医院15个,与上年持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1个,比上年增加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个,增加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比上年增加2个;卫生院20个;村卫生室27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0个,增加3个;门诊部13个,增加1个。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妇幼保健院(站)4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4个,均与上年持平;计划生育服务机构4个,增加3个。年末实有病床数2069张,比上年增加133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86人,比上年增加96人,其中:执业医师816人,增加21人;执业助理医师239人,增加27人;注册护士954人,增加46人。
体育事业
举办了中国新疆第七届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并正式升级为国家级业余赛事,共有来自疆内外25支运动队15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等20余家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举办了自治区第三届体育大会桥牌比赛,应邀参加了甘肃肃北蒙古自治县举办的中国西部那达慕大会,荣获3个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的好成绩。组织参加了自治区体育年度比赛,荣获18枚金牌、22枚银牌、20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