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甘肃政府网 > 临夏州政府网

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网

  • 中  文  名: 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linxia.gov.cn
  • 地        址: 临夏市红园路13号
  • 服务热线: 0930-6221011
  •             
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网

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网简介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1956年11月设立。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2012年,临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35亿元。截至2012年,临夏州幅员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下辖1市5县2民族县;总人口为215.02万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3月,临夏州下辖有1县级市、5县、2民族县。临夏州政府位于临夏市红园路。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在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理坐标在东经103°211′、北纬35°601′之间。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

  气候

  临夏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均降雨量537毫米,蒸发量1198至174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72.3小时;无霜期137天。

  河流水系

  临夏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州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临夏州境内达103公里,一级支流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多条。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达43种。主要是:金属矿产17种(铁、锰、铬、铜、镍、铅、锌、钨、钼、锑、金、银、铂、钽、铌、铍、磷钇);能源矿产2种(煤、泥炭);非金属矿产24种(重晶石、蛇纹岩、硼、磷、砷、盐、钾长石、萤石、白云岩、硅石、耐火粘土、花岗岩、水泥灰岩、饰面大理岩、石膏、滑石、沸石、硅灰石、方解石、玄武岩、辉绿岩、砖瓦粘土、闪长岩、建筑砂石)。发现矿产地87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7处、矿点44处、矿化点21处。

  水能资源

  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水资源总量336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516毫米。河流落差集中,水能理论蕴藏量225.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64.32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临夏州总人口为215.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1万人;乡村人口173.8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26.69%。人口出生率为14.79‰,死亡率为7.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8‰。

  民族

  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两个少数民族。

  经济编辑综述

  2012年,临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89亿元,比2011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35亿元,增长15.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3%、30.57%、48.3%。

  第一产业

  2012年,临夏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9亿元,比2011年增长7.65%。其中,农业产值33.78亿元,增长8.35%;林业产值0.91亿元,增长20.33%;牧业产值13.06亿元,增长3.53%;渔业产值0.24亿元,增长18.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0亿元,增长18.5%。粮食播种面积196.33万亩,增长0.9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15万亩,秋粮播种面积142.1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93万亩,下降1.36%;蔬菜种植面积16.38万亩,增长6.02%。完成造林面积26.9万亩,增长76.5%。新栽植花椒2.45万亩,啤特果4.73万亩,核桃4.85万亩,育苗2.4万亩。大牲畜年末存栏36.52万头,增长0.25%;羊存栏136.43万只,增长1.84%。肉类总产量51545.25吨,增长3.18%。

  第二产业

  2012年,临夏州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2.4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增长17.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93亿元,增长13.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3%;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67.6%。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2011年增长13.6%。

  第三产业

  2012年,临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8.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7.9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7.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5亿元,下降0.09%。接待游客总人数440.8万人次,增长42.1%;旅游总收入17.86亿元,增长59.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8万美元。至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5.73亿元,增长26.6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4.96亿元,增长29.18%。

  交通概况

  截至2013年,213国道、309省道横穿临夏州境内。另外,兰州到临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兰州经永靖至临夏市、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临夏市至积石山、东乡至临夏市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兰州至永靖一级旅游公路、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兰合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在临夏州设有临夏站、临夏南站等,预计2020年投入运营,届时将彻底改变临夏州的交通现状。

  名优特产

  油炸馃馃油炸馃馃是临夏回族的面点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辅以糖、食用颜料,捏成型后,经食用油烹炸而成。河州包子河州包子是临夏特产,面皮好、馅子考究,有包子、合子、角馍之分。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萝卜或白萝卜混合剁碎搅匀为馅,装笼蒸熟,盛入盘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晶莹剔透。河州面片河州面片,按制作工艺可分清汤面片、酸汤面片、河沿面片、炒面片等。先将面粉用水调和、揉搓、捏团,捏成粗条状,之后掐成小团,蘸油搓成小条,稍发片刻,压扁之后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后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汤或臊子,撒上蒜苗丝、香菜即可食用。河州彩陶河州彩陶制品多为盆、壶、钵、瓮、罐等日用品,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中都有分布。其中,马家窑文化时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州砖雕河州砖雕,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是临夏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体现,多以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珍馐佳肴、八宝博品等物象为题材。

  风景名胜

  积石关积石关,旧名临津关,为前凉张轨所置,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关门村西,是河州二十四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钥”被列为河州八大景之首,绘有“积石神功图”。松鸣岩风景名胜区松鸣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和政县南端陡石关口,面积约33平方公里。景区由西方顶、玉皇峰、南无台、鸡冠山四峰组成。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永靖县境内,面积214平方公里。由炳灵寺石窟以及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等组成。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编辑临夏州境,春秋时期,为羌、戎之地;战国末期属古雍州之城。秦朝时,初为罕羌侯邑,后置枹罕县。西汉初,境内有大夏县、枹罕县、白石县,属陇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枹罕县、白石县属之;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积石关内黄河南置河关县,属金城郡;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枹罕、大夏、白石、河关县属之;中平元年(184年),枹罕宋建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官,号“河首平汉王”;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渊讨伐,平枹罕城。三国时,属魏国。初辖于秦州陇西郡,后分置凉州,枹罕、大夏属雍州陇西郡,今州黄河以北地域及湟水下游一部属凉州金城郡。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永宁中期,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今青海省民和县)。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分凉州东界六郡置河州,是今州地内设州一级建制之始;前秦苻坚建元七年(371年),设河州,治枹罕;西秦乞伏乾归太初二年(389年),设北河州,治枹罕;后秦弘始二年(400年),姚兴攻西秦取枹罕,亦设河州于枹罕,仍归乞伏氏统辖;西秦更始九年(409年),乾归复夺地兴国;乞伏炽磐永康元年(412年),西秦徙都谭郊,后移都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为夏赫连定所灭,地遂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年),改置枹罕镇为河州;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以西道空虚,置河州总管府;保定五年(565年),移总管府于洮州,未几还治河州,旋废。隋朝,初设枹罕郡;开皇三年(583年)改为河州;大业二年(606年)并省州、县,后复改州为郡;隋末为金城校尉薛举所据。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置河州,属陇右道;开元二年(714年),归鄯州节度使统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乡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河州;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属地,仍称河州。北宋,初为河湟唃厮啰政权所辖;熙宁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取河州,属熙河路经略安抚司。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为河州;皇统二年(1142年),属熙秦路总管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熙秦路总管府为临洮路,仍属之。元代,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宪宗三年(1253年),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为河州路,划归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统辖。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置河州,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行都卫移治河州,河州卫仍属之,另辖朵甘卫、乌斯藏卫(今西藏及四川西南部);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卫废,后复设,移治甘州(今张掖);洪武十年(1377年),改置为军民指挥使司,治事河州城,统管军民;成化九年(1413年)复置河州,属临洮府;河州军民指挥使司改为河州卫,隶于陕西都指挥使司。清代,初期州、卫并存,州属甘肃行省,卫隶陕西都指挥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州属陕西右布政使司临洮府;雍正四年(1726年),裁撤河州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临洮府驻兰州,遂名兰州府,河州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府、州制废,改置为导河县,属甘肃省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临夏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临夏县(今临夏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裁撤临夏警备司令部,改称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同年设临夏专区,专署驻临夏县,辖临夏(驻韩家集)、和政、夏河、宁定、永靖(驻莲花城)、康乐(驻辛集)、洮沙、临洮等8县。1950年,由临夏县城区设临夏市,专署驻临夏市;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并将临洮县划归定西专区;由临夏、和政、宁定、永靖4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9月25日),驻锁南坝;原岷县专区所属临潭县划入临夏专区。辖1市、6县、1自治区。1952年临潭县驻地迁至旧城。1953年,临夏市改为省辖市;宁定县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区;将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东乡自治区改为东乡族自治区。临夏专区辖5县、2自治区。1955年,广通回族自治区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区改设东乡族自治县。临夏专区辖4县、2自治县。1956年撤销临夏专区,设立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临夏市。将临夏市和临夏、和政、永靖、康乐4县及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县划归临夏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改设为广通县。辖1市、5县、1自治县。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1957年广通县改名为广河县。1958年撤销永靖、临夏2县,并入临夏市;撤销广河、康乐2县,并入和政县;全州辖1市、1县、1自治县。1961年,恢复临夏(驻韩家集)、康乐、永靖(驻莲花城)、广河(驻太子寺)4县;全州辖1市、5县、1自治县。1962年永靖县由莲花城迁驻小川。1973年撤销临夏市,并入临夏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临夏县。临夏县驻地由韩家集迁城关。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永靖(驻小川)、和政、康乐、广河(驻太子寺)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驻锁南坝)。1983年,恢复临夏市(县级),以临夏县的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4个公社为临夏市行政区域。临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韩家集。1996年,临夏州面积8169平方千米,人口178万人,其中回族占35.3%、东乡族占18%,辖临夏市和临夏、康乐、永靖、广河、和政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州政府驻临夏市。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临夏州天气

  • 今日
    高温 15℃
    低温 -1℃
  • 明日
    高温 16℃
    低温 -1℃
  • 后天
    高温 17℃
    低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