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网 > 内蒙古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nmg.gov.cn
  • 地        址: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 服务热线: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内蒙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市区之一。2005年全自治区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过中国大陆平均水平。边境口岸众多,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

  早在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

  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

  在蒙古语中,内蒙古的名称原来和汉语一致(鲍培转写:dotuγadumongγol;西里尔写法:дотоодмонгол)。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将蒙古语名称更改为(鲍培转写:öbörmongγol;西里尔写法:өвөрмонгол),并沿用至今。其中一词(鲍培转写:öbör;西里尔写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阳面”即“阴山的南面”。汉语一般仍称为“内蒙古”,也有少数人称这一地区为来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词,“南蒙古”。

  历史

  史前历史

  5000多年前,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另见辽河出土的红山文化。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

  据史记记载夏桀的儿子淳维在夏朝灭亡后北逃建匈奴,史记还笼统的介绍了淳维北遁后匈奴千余年的历史。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考证认为,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

  秦长城遗址

  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阴山山脉南部定居。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东胡之后往北迁移。

  秦国的北部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成为西部霸主。

  辽金以前

  参见:匈奴、长城、鲜卑、突厥、契丹

  匈奴冒顿单于在夺取单于之位后,公元前206年灭了东胡,并对汉朝产生威胁。匈奴帝国疆域十分广阔,疆域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内蒙古地成为了匈奴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

  河套地区

  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乌桓山和鲜卑山都在今天的内蒙古境内。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攻克,乌桓山便不见于史籍。

  匈奴势力期间两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逐渐北迁、西迁。南匈奴逐渐内徙,后在五胡乱华期间被消灭。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连接和增建加固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阴山山脉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

  两汉时修筑汉长城并且对匈奴的三百战争最终取胜,汉朝全盛时,在今天的漠南地区置五原郡、朔方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一带。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

  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哈古勒河附近。内蒙古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迁入中原的主要发起地之一。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

  439年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

  北齐、北周和隋唐时突厥势力左右蒙古高原。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开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的先例。

  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暂的控制了大约今内外蒙古全境。

  东突厥

  唐太宗时,突厥颉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结渭水之盟。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阴山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迫使颉利可汗逃遁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被俘,东突厥亡。唐军把颉利带到长安,颉利可汗后投降唐朝,老死长安。

  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铁勒故地,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650年,唐朝军队俘车鼻可汗,突厥故土尽为唐有。唐高宗设瀚海都护府(后改为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五代初年,契丹入侵,916年,契丹占领云中故城,单于都护府废除。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是今日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乾元元年(758年)云中再改为云州。

  唐安史之乱后,内蒙古地西部为回鹘国控制,以明教为国教。东部为兴起的契丹人的势力范围。

  辽金时期

  参见:辽朝、蒙古汗国

  五代十国初柔然人的一支后裔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创立了契丹部族政权,916年建立契丹国,947年更国号为辽国,期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辽代“丰州”为今呼和浩特市附近。

  辽被金灭了之后,蒙兀室韦人的一个小小分支的后裔蒙古人进入这一地区,金内蒙古的大部地区还是属于金国的范围。在云中一带生活的是突厥支的汪古。

  元朝时期

  参见: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岭北行省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中书省

  漠北地区是初期蒙古帝国的核心地,帝国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而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

  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都在漠南地(今内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为都城﹐而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围大概为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而今天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西部一部分土地属于甘肃行省,中部一小部分直辖于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

  参见:北元、鞑靼、瓦剌

  明朝成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回塞外,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1388年北元覆亡之后而分裂出

  明朝九边

  来的鞑靼和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动范围,南部则是明军对抗北元的前线。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

  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

  清治时期

  参见:后金统一漠南蒙古、盟旗制度、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在1636年前后归属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

  皇太极

  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的侵略魔爪伸进了我国新疆厄鲁特蒙古地区,并收买和策动厄鲁特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对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发动侵袭,清朝经过多次用兵,终于在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族地区。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地“兀鲁斯”﹑“鄂托克”的基础上,清政府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今呼和浩特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清朝时漠南蒙古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内札萨克49旗分属于6个盟。

  鸦片战争后,沙俄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还攫取了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掠

  僧格林沁

  夺和搜刮财富。

  1859年6月,英﹑法侵略军进犯大沽口,驻守在那里的2000多名蒙古族骑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不顾清朝政府的卖国投降命令,奋起自卫还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敌舰4艘,毙伤敌军400多人,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蒙古族人民掀起了反对清朝政府和蒙古族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185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爆发了由贫困牧民丕勒杰等领导的“独贵龙”运动(或作“多归轮”,蒙古语“环形”、“圈子”之意。参加“独贵龙”的人,开会时按环形席地而坐,发表文件签名时也依次将名字排成一个圆圈,因以得名),反抗贵族官吏的苛捐杂税和兵差徭役。此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人民都以“独贵龙”的形式与统治阶级不断地展开斗争。内蒙古东部则有蒙古族白凌阿领导的义州﹑朝阳起义,汉、蒙古等族人民团结战斗,打击了统治者。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时期,沙俄趁机勾结和支持少数封建上层和喇嘛活佛---哲布尊丹巴等在蒙古地区策动所谓“独立”﹑“自治”,煽动民族败类发动叛乱,妄图借机吞并蒙古地区。清亡之后喀尔喀蒙古走向独立,而内蒙古则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分属于若干省。1913年,国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内蒙古地仍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兴安省等。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和东蒙古地区。抗日战争期间,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曾被日本军占领,德王为首的群体与日本帝国合作,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管理内蒙古部分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网罗蒙﹑汉奸头目,如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王英等,拼凑伪军,建立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蒙﹑汉各族人民进行残暴统治。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解放后

  1947年4月23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领导人检阅人民自卫军

  ,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包含了察哈尔省、兴安省以及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和绥远省的部份地区。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

  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设)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内蒙古自治区现辖9地级市,3盟,共计21市辖区,11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现今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约有430万,占中国蒙古族的大部分,全球蒙古族的一半以上。

  2000年后,中国政府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四盟市被正式纳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

  位置境域

  内蒙古(InnerMongolia)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内蒙古全图

  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地质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

  内蒙古卫星照片

  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中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地形地势

  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气候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河流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内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耕地549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4公顷,是中国人均耕地的3倍,实际可利用的耕地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居中国首位。

  内蒙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的丘陵地区,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自治区乃至中国北方的重要粮仓。

  畜牧资源

  畜牧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中国五大草原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中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盖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森林资源

  森林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2080万公顷,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中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17.57%,高于中国13.4%的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2.9亿立方米,居中国第四位。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350多种,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运作防护林的树种,还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森林就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75%以上,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均为著名的优质木材。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山地区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区开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区、水土流失区及牧区进行造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种都得到较快发展。据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37万公顷,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积增长52倍。特别是1978年开始进行的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使自治区平原农区50%左右的农田实现林网化,牧区有35%的草库伦得到林木保护。2008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05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57%。

  植物资源

  内蒙古农作务多达25类10266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发展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植物

  内蒙古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1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内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甜杨、荨麻、大叶草、芦苇、蒲、沙柳、红柳等70多种,是造纸、编织、制绳、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黄芪、枸杞、黄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种。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莲花、松籽、文冠果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笃斯、悬钩子、山丁子、红豆、山樱桃等果实是酿造的重要原料。沙棘、野山楂、山荆子、秋子梨、蔷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维生素较丰富。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发菜最负盛名。百合类、石蒜类等50多种植物在印染和淀粉工业中有重要用途。柠条、沙蒿、酸刺、马蔺、碱地肤等在固沙、治碱和环境保护中有独特用途。

  动物资源

  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中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1科365种,占中国鸟类1186种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兽类有驼鹿、马鹿、驯鹿、野驴、野马、野骆驼、梅花鹿、兔狲、貂熊、猞猁、麝、雪豹、盘羊、黄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猪、赤狐、水獭、北山羊、岩羊等;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大天鹅、金雕、玉带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红嘴松鸡、兰马鸡、榛鸡、鸳鸯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中国种数的35%,多属害兽。

  矿产资源

  内蒙古煤炭资源跃居中国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该矿山含矿物172种,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至2006年,已发现各类矿种135种,探明储量的有83种,储量居中国第一的矿种有5种,居中国前三位矿种约有28种,居中国前十位的矿种有67种。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中国第一位,天然气地质储量7903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截至2010年中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气田之一。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01亿千瓦,居中国首位。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截至2011年)。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公里,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国最高。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保有储量4.67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的五个矿区。锡林郭勒盟锗储量中国第一。储量1600万吨,占中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亿~5亿吨,居中国首位。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长1000公里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品,鳞片大,柔韧性好,是中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通辽市是中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中国第一。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水资源

  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占中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1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地表水: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亿立方米。

  地下水: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1%。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

  人口民族

  人口

  蒙古族

  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90.6万人,乡村人口为1014.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3.3万人,出生率为9.31‰;死亡人口为14.4万人,死亡率为5.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城镇化率达到59.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176128户,家庭户人口为2306907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3.31人减少0.49人。在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831359人,占51.94%;女性人口为人11874962,占48.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2193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3692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68938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27988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803人上升为1020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760人上升为1512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798人上升为3921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1134人下降为25418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05102人,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61139人,文盲率由9.12%下降为4.07%,下降5.05个百分点。

  全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呼和浩特市2866615人,包头市2650364人,呼伦贝尔市2549278人,兴安盟1613250人,通辽市3139153人,赤峰市4341245人,锡林郭勒盟1028022人,乌兰察布市2143590人,鄂尔多斯市1940653人,巴彦淖尔市1669915人,乌海市532902人,阿拉善盟231334人。

  民族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9650687人,占79%;蒙古族人口为4226093人,占17%;其它民族人口为829541人,占4%。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826729人,增长4.39%,蒙古族人口增加196943人,增长4.8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2778人,减少了8.07%。

  经济

  综述

  2014年,内蒙古实现生产总值1776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1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92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044元,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1565美元。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84.2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4.2亿元。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9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50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6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7%,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5%。

  第一产业

  2014年,内蒙古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5.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

  农牧业

  积565.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753万吨;油料产量170.3万吨,甜菜产量160.2万吨,蔬菜产量1472.7万吨,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22.3万吨。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2915.8万头(只),牲畜总增头数7349.9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52.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3.3万吨;牛肉产量达到54.5万吨;羊肉产量达到93.3万吨。牛奶产量788万吨;禽蛋产量53.5万吨。

  2014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632.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8%。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63.1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按折纯)222.7万吨;机耕地面积628万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1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8004.4亿元。全区原煤产量达99391.

  装备制造业

  3万吨;焦炭产量3445.9万吨;天然气产量281.1亿立方米;发电量达到3857.8亿千瓦小时,其中,风力发电量386.2亿千瓦小时,;钢材产量为1763.2万吨;载货汽车为11996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64亿元,实现利润1294.4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9%,产成品库存额635.7亿元。

  建筑业

  2014年,内蒙古建筑业增加值1217.6亿元。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63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53.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648.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45.3%。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01.9亿元,实现税金57.9亿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4年,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9亿元。其中,城镇实现社

  服务业

  会消费品零售额495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4.9亿元。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类完成零售额188.9亿元;汽车类完成零售额420.7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594.9亿元。

  对外经济

  2014年,内蒙古海关进出口总额14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3.9亿美元;进口总额81.6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80.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5.3%;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35.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2.6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9.8亿美元。年内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036家。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44家。

  金融业

  截至201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217.6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093亿元;个人存款余额8317.3亿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947.1亿元。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160家,保险从业人员10.6万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14亿元。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10.5亿元。全年全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0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4.9亿元,219.2万户次农牧户受益,充分发挥了支农惠农作用。

  交通运输编辑

  公路交通

  内蒙古公路图

  截止2011年12月16日,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仅有近千公里的古老驿道供骆驼队、勒勒车跋涉。64年之后,一个全线贯通东西南北、联通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内蒙古公路建设及有利于内蒙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预计到2015年,内蒙古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

  铁路交通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铁路线路由铁道部下属的三个铁路局管辖。

  1.哈尔滨铁路局

  管辖部分:呼伦贝尔市全境。

  铁路线路:干线2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牙林线(牙克石—满归)。

  支线7条: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伊敏线(海拉尔东—伊敏)、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伊阿线(伊敏—伊尔灺)、阿扎线(阿荣旗—扎兰屯)。

  铁路单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铁路办事处。

  2.沈阳铁路局

  管辖部分:兴安盟全境、通辽市全境、赤峰市南部。

  铁路线路:干线4条: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京通线(北京北—通辽西)、通霍线(通辽北—霍林郭勒)、大郑线(大虎山—郑家屯)。

  支线6条:通让线(通辽东—让湖路)、叶赤线(叶柏寿—赤峰)、赤锦线(赤峰—锦州)、赤大白线(赤峰—大板—白音华)、珠珠线(珠斯花—贺斯格乌拉)、霍白线(霍林郭勒—白音华)。

  铁路单位:沈阳铁路局通辽铁路办事处。

  3.呼和浩特铁路局

  管辖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

  铁路线路:干线7条:京包线(北京北—包头)、包兰线(包头西—兰州东)、集二线(集宁—二连浩特)、集通线(集宁—通辽北)、包西线(包头—西安)、集张线(集宁南—张家口南)、集包线(集宁南—包头)。

  支线8条(含一条环线):包白线、包石线、包环线、乌吉线、海公线、郭查线、包神线、临策线。

  高铁1条(在建,截至2012年):张呼客运专线、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铁路。

  民航运输

  内蒙古现有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乌海机场,

  内蒙古民航机场分布

  鄂尔多斯机场,乌兰浩特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海拉尔东山机场、满洲里西郊机场等几大机场,正在建设巴彦淖尔等机场。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内蒙古机场集团所辖各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大部分机场达到4C级以上标准,其中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包头、呼伦贝尔、锡林浩特机场达到4D级。

  2010年,内蒙古机场集团共运营航线141条(国际航线8条,地区航线1条),通航城市55个,保证运输飞行7.9万架次,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24家(外航4家)。

  政治

  政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干部(截至2014年)

  王君

  中央委员,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巴特尔

  中央委员,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领导(截至2014年)

  巴特尔

  中央委员,党委副书记、主席

  刘新乐

  副主席

  文化艺术

  民族风情

  内蒙古城市新貌(10张)

  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

  民间文化

  安代舞:安代流行内蒙古,起源于库伦旗。传统安代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是科尔沁“博”治病的一种方式,带有迷信色彩。1949年以后,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

  鄂尔多斯婚礼: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

  语言方言

  蒙古族主要使用蒙古语(内蒙古方言),包括①内蒙古

  蒙古语艺术-呼麦

  自治区中部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科尔沁、喀喇沁土默特等土语。②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括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土语。③卫拉特方言,包括阿拉善等地蒙古族所使用的土尔扈特、额鲁特、察哈尔土语。

  汉族和其他民族主要使用汉语(内蒙方言),各地不一致,东部地区(东四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使用东北官话居多;中西部(巴彦淖尔至锡林郭勒盟西部)使用晋语较多;阿拉善盟等受甘肃,宁夏影响较大,以兰银官话为主。

  民族文字

  【详见词条蒙古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传统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则主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其他友好邻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蒙文是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17世纪该传统蒙文对满文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1937年外蒙古开始推广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形成了今天用两种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形式。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0所,在校学生40.6万人。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校研究生17278人;有普通高中278所,在校学生48.4万人;有小学2174所,在校学生129.7万人。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数55.9万人。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事业

  2014年,内蒙古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3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95项,应用技术成果541项,软科学成果2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6359项,授权专利4031项。年内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数2903个。合同成交金额157.7亿元,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31.4亿元,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2亿元,吸纳技术成交金额125.1亿元。全区共有111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6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14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40个,从业人员6435人;艺术表演团体106个,其中乌兰牧骑73个。现拥有文化馆105座,公共图书馆116座,博物馆72座,档案馆142座,已开放各类档案212.2万卷。年末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342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8部,蒙语译制片84部。

  体育事业

  2014年,内蒙古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288枚。其中,

  中国乙级联赛球队-包头南郊联社

  国外获奖牌87枚,国内获奖牌201枚。

  医疗事业

  截至2014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426个,其中,医院63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9个,妇幼卫生机构11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3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2.9万张,增长7.5%,其中,医院拥有病床9.9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9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3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6.2万人,注册护士5.7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4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4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1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53个。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7.7万张,各类福利院收养人数5.8万人。全年共有192.7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5.1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9.6亿元。接受社会捐赠420.6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1.9万元,盟市级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46.3万元,间接接受社会捐赠22.3万元。

  环境保护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截至2014年末,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1.9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5个。森林公园面积达到77.9万公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9处,国家湿地公园14处。共有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省级地质公园10个。地质遗迹保护区17个。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2.2%。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9%,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0.9%,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4%,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5%,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4.4%,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