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应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yingxian.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应县政府网简介
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3镇9乡,人口30万(2012年)。县政府驻金城镇。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年均气温7℃左右,年降雨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至140天。应县县城北部有世界著名的木塔。应县木塔也叫佛宫寺释迦塔。它和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行政区划编辑应县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共有10个居委会、321个行政村,391个自然村。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
地貌
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其中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但低洼处有小片盐碱荒滩。
水文
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
气候
应县境内气候寒冷,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零下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至140天。
自然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
应县共有土地256.1万亩,其中农耕地116.3万亩(基本农田82万亩),黄芪地16.2万亩,林地23.7万亩,果园1万亩,牧草地42万亩,水域占地15万亩,建设用地10万亩,未利用地31.9万亩(含盐碱土沟、岩石裸露山地、荒地、滩涂)。1999年末人均占有耕地3.4亩。
矿产资源
应县境内无煤,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多种,有石英、铁、沸石、煤、锆等,主要分面在南山脉。金矿、沙金矿初估储金量1吨左右。赤铁矿矿体厚度3米左右,最高品位58.2%。储铁量400万吨,银矿储量800吨左右,铜矿储量900吨左右,稀土金属矿石储量5万多吨,稀土总储量298吨。非金属矿石英石质地纯白,含硅达98%以上,易于开采储量500万吨。石灰石氧化钙含量54%,储量达8000万吨。瓷白矿储量2000万吨,长石储量22万吨,沸石储量1000万号,花岗石、辉绿岩、玄武岩质地硬、色泽好、块度大、易开采,总储量达1亿万立方米,是加工石板材的好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动物资源
应县境内野生动物有54种。哺乳类有灰狼、沙狐、猪獾、金钱豹等,草食动物有狍子、野兔、鼠类等。鸟纲类有野雉、石鸡、半翅、猫头鹰、啄木鸟、麻雀、鸽等。
植物资源
应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马铃薯、大麦、高梁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葵花、蓖麻、胡麻、黄芥、瓜类和各种蔬菜。树种平川主要有杨树、柳树、刺槐,山上有华北云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等。经济林主要有仁用杏、苹果、接李树等。天然野草花卉有275种。野生药材有黄芪、甘草、枸杞子、柴胡、蓁艽、苍术、远志等十余种,各种花卉74种。特产正宗黄芪具有条长而顺,皮光而细,空心小、粉质大,质地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治疗各种癌症的保健药品,年产30万公斤,销往东南亚、西欧等30个国家。
水资源
应县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64立方米,亩均占有量183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9亿立方米。从70年代开始,由于降雨量逐年减少,致使全县地表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峪口清水流量、水库蓄水量也相应减少。
人口民族编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应县总人口279483人,其中:城关镇59146人,南河种镇24160人,下社镇21821人,镇子梁乡17657人,边耀乡5626人,义井乡15938人,臧寨乡18615人,大营乡7545人,大黄巍乡11395人,杏寨乡18653人,下马峪乡12316人,南泉乡13422人,北曹山乡14484人,大临河乡20773人,北楼口乡6119人,三条岭乡2707人,白马石乡6023人,双钱树乡1806人,梨树坪乡127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应县总人口327973人,其中县城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19.13%。
交通运输编辑交通以公路为主,山阴至应县、应县至左云、应县至怀仁、应县至砂河等省级干线公路构成了全县交通网的骨架。此外还有多条县、乡级公路、简易公路和大车路多条,连结县内乡镇村庄。
民俗风情编辑应县的舞蹈种类很多,秧歌、抱跤人、高跷、车车灯、龙灯、腰鼓等等值得一赏,应县的地方剧梆子、二人台、耍孩儿、罗罗腔等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
高跷
高跷在应县形成了与其他各地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应先的高跷以快、巧、俏丽著称,一般由20人以上表演,跷子高一米左右,扮演《送妹》《断桥》《杀山》《三打白骨精》等戏曲故事。形式上多跑双出门、大十字、八角楼、等,在步供和队形上较秧歌简单,但好的高跷也有较大幅度的动作,如搞驾岗等村的高跷就能做到放叉、下腰、跳高桌等翻滚扑打的高难度动作。北路梆子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约形成于明代后期,清代咸丰年间在应县已有演出。清末发展到盛期。旧社会,应县城里一年要唱十几台戏。除了庙会神戏外,还有各行业的愿戏,如正月初八吴真社(画匠)、正月十八关王庙(裁缝)等。这个剧种的上演剧目很多,大约300多本。在应县上演过的戏亦有数十本。罗罗腔源于河北,清中叶传入山西。本世纪30年代,应县西南乡有每年必唱罗罗腔之习俗。30年代,应县演员雷有旦功底扎实,表演细腻,年过花甲后还踩跷子扮演《卖绒花》《宝龙寺》的小旦,台步飘然自如,唱腔贺润清亮,给人印象极深,民间传有“看了雷有旦,三天忘吃饭”之说。风景名胜编辑应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其中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最为著名。县城东北隅的净土寺(又称北寺),建于金代,历经修葺。寺内殿堂构造玲巧,金碧辉煌,为金代建筑之精品。其他还有长城、古城、三岗、四镇等古遗址,都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净土寺
净土寺净土寺位于应县城内东北角。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3间,平面呈方形大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另外8个藻井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花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净土寺除大殿尚保存完好外,其余全都在“文革”中拆毁。
名优特产编辑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应县面皮、滴溜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油糕主要以黄米面(即软黍米面)为皮,以糖料或枣泥、豆沙为馅,经油炸制的一种节日食品。应县牛腰牛腰是应县的传统食品。传说有个叫于义的掌柜,因生意不好,做饼时不慎碰翻糖稀碗,无奈将白面与其掺和,捏成小饼炸熟后,其味道香甜,且颜色似牛腰,因此流传开来。黄花菜黄花菜即金针菜,古时称忘忧草、疗愁花、黄草、鹿葱、鹿剑、宜男等,金针菜是干制蔬菜,是一种含有天然花料的优质佳蔬,是烹制各种菜肴的上乘原料,与香菇、木耳、玉兰片并称中国干菜四大珍品。胡萝卜应县胡萝卜的特点是个头大,两头齐,其肉质致密,质细多汁,味甜,易贮存。全县境内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