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交56年变迁

火车票在线订票
时间:2012-09-28 10:37:41  来源: 客运站

   厦门最早的一辆中巴车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运行线路是从何厝到火车站,票价也就3毛钱。

  2005年3月,厦门市整合14家小规模的客运企业,正式挂牌成立厦门公益公交有限公司。

  截至2009年,厦门中巴最多时线路达到30多条,车辆有500多台,那时的中巴,因为“招手即停”的特点,成为许多乘客出行的首选。

  2010年,中巴退市正式拉开序幕。“中巴退市,公交接手”的模式逐步展开。

  “中巴的出现与消亡,都预示着厦门交通的重大转折。”郭坤聪是厦门市区域与地名学研究顾问,今年74岁的他回忆说,半个世纪以来,厦门的城市公交和中巴,在互相交替中发展。

  [1956年]

  只有公交没有中巴

  郭坤聪在中山路附近长大,在他眼中,解放前往来于中山路的小轿车与吉普车都是外国人与华侨的有钱玩意,普通人出行还是得靠脚力、自行车与公交车。

  “1956年,厦门才有了公交车。”郭坤聪说,那时候的公交车只有3个主站点:轮渡、厦大、火车站。直到改革开放前,公交线路与站点都很少。

  [1980年]

  首辆中巴亮相厦门

  1980年,厦门联发汽车运输公司从国外引进了几十部中巴,弥补了当时公交线路与站点太少的缺陷。

  “当时几十部中巴空车绕着中山路与思明北路、南路一圈,专门跟市民朋友们见面,我当时也坐在车里。”作为第一批乘客的郭坤聪,回想起32年前,难掩兴奋之情。“当时十分风光。”

  但是,当时中巴车票并不便宜,坐一次要几角钱,而坐一次公交车只要几分钱。即便如此,小型的中巴到达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还是受到了市民欢迎,乘坐的人络绎不绝。

  [2010年]

  中巴开始退出市场

  2010年,中巴开始退市。郭坤聪说,中巴的破旧、载客量少已跟不上时代。在这过程中,厦门公交不断发展,经历了面包公交、两节公交、单节公交等变迁,线路也大大增加,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方便。

  中巴司机胡德胜:让我再那样开中巴,会怕!

  胡德胜在2008年曾经开过518路中巴,往返于前埔和第一医院。

  那时候,中巴车车身7米多长,座位不多,却经常塞得满满当当。当时中巴车是私人经营,追求效益优先,多跑一趟意味着多挣一分钱。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中巴往往都开得很快。

  “现在让我再那样开中巴都不敢了,太快了!”胡师傅说,为了抢客源,中巴司机经常跟公交车拼速度。在客少时,还会停车等客。

  因为开车飞快,整段路一般开40多分钟。“很多人为了上班赶时间,更愿意乘坐中巴。”胡师傅坦言:“很累,很紧张。但当时有业绩考核,倒数3名要被扣钱。”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分享到: 0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unzhuan.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公交资讯 更多

最新专题推荐

元旦

春运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