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你给父母发了吗
手机订火车票压岁钱,你给父母发了吗?这是一个新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压岁钱,父母给你发了吗?
以前小的时候每年都能拿到父母的压岁钱,现在长大了,工作了,是否过年要给父母压岁钱呢。?这个压岁钱包含了什么含义呢?
每到春节,老人给小孩压岁钱是我们传承千年的民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兴起了给父母压岁钱的新民俗,特别是今年春节,一些网站甚至展开了“过年了,你给父母压岁钱了吗”的观点交锋,引来大家关注。
传统的压岁钱,代表着一份权威,一份自上而下的关爱,如今反其道而行之,真的能推广开吗?会不会造成新的道德困境?
传统
给老人压岁钱古来有之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传统压岁钱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压祟的力度更大。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明清更盛,成了除夕必有的内容。
为什么压岁钱一定是老人给小孩呢?高巍表示,这与传统社会形态有关,当时以农耕为主,人们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劳动,经济来源单一,仅有的一点收入都由老人掌控和分配,所以在家中老人的经济地位高,所谓“一家之主”,只有他们才给得起压岁钱。
“在现代社会中,大家都拿工资,家庭收入多元,老人的经济地位下降了,收入反而不如年轻人多,那么,再由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就不太合理了。”高巍介绍说,其实在历史上,压岁钱也分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内涵
今天孩子应给老人压岁钱
“今天老人的工资主要是退休金,没有奖金、补助等,在这个‘死数’中再拿出一部分压岁钱,不太合理,相反孩子给老人压岁钱,不仅表达了孝敬之意,也能为他们带来惊喜。”高巍认为,这与传统春节的精神一脉相承。
在高巍看来,传统春节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通过祭祀表达感恩之情,二是合家团圆体会亲情之乐,三是休闲娱乐充分调整身心。
片面强调休闲娱乐,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春节越过越没意思,当然,现在白领工作压力大,趁长假睡几天觉,减少应酬往来,可以理解,但当身心调整完成之后,还是要回到感恩和亲情这两个层面上来,有一个统计表示,在人的幸福感中,事业成功的因素只占15%,而亲情占45%,可见,只有兼顾了春节文化的三个内涵,才能真正过出“年味儿”来。
春节给父母压岁钱,有着特别意义。
首先,表达了果实对种子的回报,所谓“种瓜得瓜”,一个生命发展如何,是种子决定的,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
第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给予你生命的人,怎能无所表示呢?孝敬老人体现了一种敬畏之心。
高巍认为,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孩子给父母压岁钱,是特别适合在家庭中推广的新民俗,可以呼唤人们的尊重意识,理应大力提倡。
现状
哪些人在给父母压岁钱
作家郝晓辉表示,在今天,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有给父母压岁钱的习惯,但在城市反而不普遍。
农村社会结构基本是“反哺式”的,孩子进城打工后,多少会补贴家人,因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只将工资的10%给父母,在农村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所以在父母生日和春节时,孩子们都会给压岁钱。
但城市家庭多是“接力式”,因为父母有退休金、社会保障等,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无后顾之忧,而孩子面对的压力较大,婚姻、住房、事业发展等,因此他们会将剩余资金投向其他方向,很少考虑反哺父母。
“到城市打工的农村子弟很少落地生根,他们大多希望回乡养老,而在本乡,他们大多有房子,所以住房等压力相对较小,所以他们更愿意在亲情上投资。”郝晓辉表示,就他个人了解的情况,女孩给父母压岁钱的情况更普遍,而男孩相对少。
“男孩面临的事业压力更大,毕竟父母、朋友、同事对他们期望更高,这使他们难以更多眷顾亲情。”郝晓辉说。
困境
给多少压岁钱合适?
给父母压岁钱,还涉及仪式方面的困境。在传统心理中,许多人认为给父母买礼物天经地义,但给钱却觉得别扭。
郝晓辉认为,这与中国式家庭教育不注重理财观的培养息息相关。大多数中国父母在零用钱的管理上,不会按月给孩子一个固定额度,而是根据孩子要求酌情提供,弹性比较大。有时有求必应,有时则相对严苛。所以中国孩子的理财观普遍偏弱,在走向社会后,长期缺乏金钱观念。
相比之下,国外父母像发放工资一样给孩子按月提供零花钱,并帮助他们制定理财计划,孩子高中毕业后,父母只提供大学学费,生活费必须自己挣,因此他们的独立意识、谋生能力和财务能力,普遍较强。
缺乏金钱观念,孩子在给父母钱时会比较犹豫,给多了负担太重,给少了怕父母不高兴,不如买成礼物,琳琅满目,好看而不实用,但显得很热闹。
“随着现代父母与孩子沟通逐步增多,未来大家在处理金钱方面可能会变得更轻松,给父母压岁钱会逐步流行起来。”郝晓辉认为,给父母压岁钱主要是为了表示敬意,要量入为出,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给一千元比较合适。
探讨
怎样让新民俗推广起来
给父母压岁钱既符合春节传统,又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那么,怎样才能将它推广起来呢?
高巍认为,推广良俗应从两点入手:
首先,要大力弘扬春节文化的真正内涵,让人们从节日中体会到感恩、敬畏的氛围,比如机关单位可以组织一些公祭活动,以利大家获取震撼感,净化灵魂。这些年,地坛庙会等也搞了一些类似的活动,有的地方还要“申遗”,但大部分的公祭是表演,过于杂耍化,而且都在抄袭清代的规矩,拖着长辫子,很难让现代人产生敬畏之情。相比之下,东岳庙今年庙会期间每个上下午都有公祭活动,仪式规范而森严,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第二,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现在很多群众活动都是自上而下,让居民觉得又是街道让大家来义务劳动,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新民俗推广中,应坚持群众路线,政府和街道应做好服务工作,搭好台,不要只想着领导大家。就像天通苑有个“超级邻声”,完全是网友组织起来的活动,结果搞得很成功。事实上,官方色彩淡了,群众反而更愿意参与。有了丰富的社区活动,新民俗才能更好地推广起来。
郝晓辉表示,推广新民俗,公权力应做好表率作用,比如领导人过年看望老年人时,可以更多采用给压岁钱的方式,此外也可以找名人代言,倡导这一新的社会风尚。
“百善孝为先,古人将孝道看成是伦理的基础,给老人压岁钱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推广开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当成一件大事来抓。”郝晓辉说。(陈辉)
●高巍: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而且在春节给父母压岁钱,也有着特别意义。一方面,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这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一种敬畏之心。这对于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可以呼唤人们的尊重意识,应大力提倡。
●郝晓辉:
在传统心理中,许多人认为给父母买礼物天经地义,但给钱却觉得别扭。这与中国式家庭教育不注重理财观的培养息息相关。孩子在给父母钱时会比较犹豫,给多了负担太重,给少了怕父母不高兴,不如买成礼物,琳琅满目,好看而不实用,但显得很热闹。随着现代父母与孩子沟通逐步增多,未来大家在处理金钱方面可能会变得更轻松,给父母压岁钱会逐步流行起来。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
相关阅读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unzhuan.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 莱州到烟台早班车是几点? (2018-10-26 08:47:04)
- 平果到北流的班车随车电话多少? (2018-10-26 02:54:40)
- 徐州到厦门的汽车票要多少钱? (2018-10-17 07:00:06)
- 唐河到永城的汽车司机电话多少? (2018-10-17 04:37:59)
- 从南通去上海在哪个车站搭车? (2018-10-15 23:30:47)
- 常熟到亳州有没有客车? (2018-10-15 23:10:49)
- 罗定到中山坐客车是什么站下车? (2018-10-14 19:03:44)
- 呼和浩特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018-10-14 09:36:41)
- 淮北市到太康县有直达的汽车吗? (2018-09-30 13:44:17)
- 淄博到蒙阴的汽车是几点的? (2018-09-30 11:10:33)
-
最新汽车票 >>更多最新汽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