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打车难的问题,北京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并可以打印多份发票。
合乘出租车这一想法传开,有多地都出台了类似的规定,但是却引发很大争议。一家网站调查显示,反对“合乘”的网友占71.4%;另有60.47%的受调查者表示“合乘路段收费过高”。
不可否认,实际执行中“合乘”面临着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难题,比如“拼客”绕道、违规收费、监管难、取证难、维权难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缺乏完善细则的规范和支撑,那合法的“合乘”很容易偏离法治的轨道,产生经济纠纷、物品丢失、人身伤害、交通事故等法律问题,最后致使乘客和司机共同品味“双输”的苦果。
但值得强调的是,在传统的出租车运营模式下,由于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和恶劣天气等原因,使得出租车在许多时候尤其是特殊时段,往往无法有效满足乘客的实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合乘出租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性的运营模式,可以在不增加出租车数量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
合乘出租车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弄好了就能“手有余香”。所以,既没必要夸大它的“功效”,也没必要放大它的“副作用”。对于实际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我们固然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但当务之急,而是敦请相关职能部门大量借鉴、吸收“合乘”的成功经验,严谨细致地去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