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贷款隐忧多

时间:2013-01-23 10:27:57 来源: 客运站

  近年来,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发展很快。与之相关的产业,如高铁建筑、机车制造以及配套生产服务产业,也随之发展。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支撑,就铁路建设而言,一方面是铁路建设需求所致,另一方面是配合宏观政策,铁路建设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手段之一。

  根据中央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到2010年,铁路投资额达2万亿元,银行贷款成为铁路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铁道部门负债总额约为1.8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50%以上;仅2009年和2010年,银行贷款就达9000多亿元。这些贷款主要用于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都有涉及高铁建设的贷款。

不过,铁路建设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现金流不足,故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大。据估测,从2011年起,铁路建设贷款每年利息达几百亿元。这引发了社会对高铁建设有关行业贷款风险的担忧。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高铁建设贷款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94%的商业银行认为高铁建设贷款不良率最高不超过10%;31.37%认为最高为10%至20%;11.76%认为不良率最高为20%至30%;3.92%认为是30%至40%。这些不良率的均值为11.65%。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对高铁建设相关行业中最有可能出现信贷风险的行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8.82%的商业银行认为高铁运营业最有可能出现信贷风险,19.6%选择高铁建筑业,13.72%选择高铁生产服务配套行业,7.84%认为是高铁基础制造等行业。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专家指出,在现实中,高铁建设和运营占用贷款最多,社会担忧出现贷款风险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块。高铁建筑业、其他配套行业以及机车制造业围绕高铁建设和运营展开,分属于不同企业法人,其信贷质量受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影响,但从事这些业务的企业数量多,风险分散,且这些企业还有其他业务或市场,如从事高铁建筑的企业还可以从事地铁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高铁机车制造企业还同时生产其他类型机车,生产的高铁机车又可以供往国外市场。因此,高铁建筑业、机车制造业、其他配套生产服务业的贷款集中度较小,业务和收入渠道较多意味着还款来源渠道较多,信贷风险就会小一些。

  就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罔顾商业原则,大量发放高铁建设贷款的原因,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专家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铁路投资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银行发放高铁建设贷款是响应中央政策;其次,高铁贷款由铁道部门“统借统还”,而铁道部门“政企不分”,高铁项目贷款大多靠信用担保,最终会由国家兜底;三是高铁建设贷款期限长,风险后移;四是高铁建设贷款的当事人当前能分享利益,却不必承担责任。

  具体而言,铁路部门搞了建设、扩张了资产规模,出了政绩。银行则既响应了中央政策,获得了铁路部门这个大客户,增进了声誉,还避免了贷款给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短期内有了一笔表现良好的信贷资产。政府部门同样获得了政绩。贷款风险的责任和处置全由后人承担。

分享到: 0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unzhuan.com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

最新专题推荐

五一

端午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