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高铁干线的“桥梁”
2012年12月26日,随着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同样在这一天,以郑州为起点,郑西高铁向东延伸,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双喜临门”的郑州,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个双“十”字交会的大型铁路枢纽。
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之一的徐州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西起郑州市,在郑州枢纽与郑西高铁、京广高铁衔接;东至徐州市,在徐州枢纽与京沪高铁衔接,是客运专线网中“贯通一横、连接两纵”的“桥梁”。
没有鲜花、没有彩旗、没有礼炮……开工现场,只有一块介绍郑徐客运专线建设的线路图板,以及10多名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郑重承诺的建设者代表。
“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监管,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和铁路工程建设‘六位一体’的要求,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全面落实铁路建设管理标准,加强质量流程控制,以一流的管理,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优质工程……”
刚劲的承诺如石击潭水,在中原大地、在人民群众心中产生阵阵涟漪。激荡的喜悦如篝火燃烧,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升腾起股股热浪。
“火车好坐,郑州难过。”“郑州一‘感冒’,全路就‘发烧’。”这是人们对郑州铁路枢纽重要性的描述。在过去数十年的郑州交通版图上,京广、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交会处的郑州站是全国特等客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中转站(现为高铁站)。两条大动脉、三大火车站,共同构成了郑州铁路枢纽,郑州也因此被誉为全国铁路交通的“心脏”。“心脏”之喻,除了因为郑州地理位置特殊,还因为它在路网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忘不了2005年和2006年交替的那个冬天。由于普降大雪,京广、陇海铁路发生大面积堵塞,而堵塞的源头就在郑州。2006年1月20日,滞留在郑州站的旅客多达6万人,而滞留在西安、北京的旅客更多。
郑州人乃至河南人对铁路的感情深厚而微妙,而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也与铁路息息相关:一个无名小镇,因为有了铁路的开通,商业迅速繁荣、经济兴达;因为二七大罢工,郑州成了铁路人的“圣地”;因为京广和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郑州的交通核心地位得以树立。
今天,随着郑徐客运专线的开工,高铁建设以及将来形成的高铁“十”字线路,都将给郑州乃至整个高铁沿线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尽管开工“静悄悄”,但河南省领导对这条客运专线的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在郑徐客运专线建设线路图板前,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满怀深情地说:“郑西、京广高铁河南段建设,极大拉动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我们会像支持郑西、京广高铁建设一样,大力支持郑徐客运专线建设。”
郑徐客运专线正线全长361.9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252.8公里,安徽省境内73.4公里,江苏省境内35.7公里。全线共设郑州东、开封北、兰考南、民权北、商丘、砀山南、永城北、萧县北、徐州东9个站。
郑徐客运专线沿线土地肥沃,一马平川,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郑徐客运专线全线无隧道,桥梁全长337.4公里,占正线长度的93.5%。“以桥代路”的建设理念,不仅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乡村的切割,而且将节省大量的土地。
郑徐客运专线沿线人口稠密,每年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通过铁路外出务工。新疆摘棉期间,河南每年有超过10万人到新疆“摘金收银”,其中80%的务工人员来自开封、兰考、民权、商丘等地。“每年的8月和9月,郑州铁路局最紧俏的车票就是到新疆方向的。”据郑州局局长张军邦介绍,近5年来,郑州局尽管每年8月和9月集中加开30多列到新疆的摘棉农民工专列,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地人民外出务工的需要。郑徐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早已成为当地人民的期盼。
今天,期盼变成了现实。建成的客运专线将实实在在惠泽这里的人民。
“千门万户運(運(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郑徐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不仅将使中国的高铁网更加完善,而且将成为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器。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