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工 寒冬里的“黄马甲”
1月14日,走在铁道旁的小路上,感觉寒冷透过棉衣渗入肌肤,直打寒战。两条无限延伸的平行线直通远方,突然两个橙色的小点出现在视线之中,由远及近,渐渐清晰,迎面而来的两人脚蹬皮靴,裹着棉衣,一团团“白雾”从两人的口中呼出,慢慢散去。
他们就是三家店工务段张家口线路车间张东工区的线路工。
1.75米、脸色黝黑的汉子叫李树清,和他搭档的叫孙孝礼,老哥俩今年同为51岁,从事线路工工作都已35年了。看到同来的工长武佃举,老李打趣地问:“领导,来检查工作啊!”
“对啊!看你偷懒没!”武佃举开玩笑地应着。
李树清放下扛在肩头的大扳手,整了整自己的工具袋,发现对袋子感兴趣,他摘下袋子递了过来:“小伙子试试看。”
“真重!”一咧嘴,心里暗想。
“这工具袋足有30多斤,里面放着不同型号的螺栓,它可是我们的宝贝,我们每天背着它要走5公里呢!”说完又把袋子挂在了身上。
老李负责检测线路的几何尺寸,这工作看起来轻松,其实最难做。他双膝跪在枕木和石子上,双手按住钢轨,脸部贴在钢轨上目测钢轨的高低度,由于气温很低钢轨温度都在零下10度。李树清示意蹲下,顿时感觉到寒气袭面。为了准确测出正常值,他每隔20米就要这样与钢轨亲密接触一次,每隔一段距离就要用道尺测量一次,每天5公里,光是这样弯腰测量就要上百次。
由于长期跪着、蹲着、趴着工作,老李的膝盖部位都长满老茧,脸颊经常会被冻伤。
突然喇叭声响起,“上行二道发车,下道避车。”孙孝礼提醒着大家。与线路工们列队站在离钢轨2、3米远的小路上。
这时一辆列车疾驰而过,与列队避车的线路工们遥相呼应,他们为彼此的相遇而感到自豪。
短评
铁路线上他们真美!
马明明
铁轮滚滚,汽笛高歌。当火车车厢里的乘客们在享受舒适、快捷的旅途生活时,车窗外的钢轨上,却有一群身着“黄马甲”的线路工,他们顶严寒冒酷暑工作在铁路线上,为铁路安全行车奉献青春挥洒汗水,他们是铁路线上最美的人。
他们放弃陪伴病重家人,坚守在施工现场;他们瞒着工友拖着病重的身体,奋斗在检查维修线路的第一线。线路工们说:“我们干的是世界上最自豪的工作。”他们的话语自然坚定。无法用言语高赞这群平凡朴素的铁路线路工,看着他们的背影,只想真诚地说一句:“辛苦了,铁路线路工们!”。
他们磨平了肩膀、磨破了鞋帮,筑起了这千万里长的铁路线;他们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守护了这条条平安大道。他们也许淡漠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家人,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份足以让人敬重的职业。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