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暑期西藏之行散记(一)

  • 2013-04-24 09:08:15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158

到拉萨的第一站先得飞重庆,所以有缘接触到“重庆特色”的一二皮毛……

以前也听闻重庆的一大特色就是这“重庆棒棒”。这次来去匆忙,又是在夜间到达,一下了机场大巴就被一群“棒棒”包围了。旅游地出来的人,对这种尾随“兜售”司空见惯,格外揣着一分警惕,所以一概婉拒,说我们已经事先问好,下车就到了。结果还是被他们“忽悠”了一把,多绕了一个大弯子,给饭店打电话才发现它就在刚才下车的马路对面过街天桥旁。

经这么一“忽悠”,我对“棒棒”们就没什么好感。不过后来见到原来在重庆工作过的校友何平,他说起“棒棒”还蛮有感情的,说这是因重庆山城的地域特色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只因山城动辄爬坡,诸多不便,所以才会有这脚力挑夫的“棒棒”产生。一根棒棒做杠杆,可以背货抬人(所谓滑竿)、可以唱着川江号子拉纤,还可以块儿八毛地为老太太们把市场买的菜送到家(当然,本地人知道行情,“棒棒们”自是不敢“忽悠”的)。

这么一说我也就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也是人家谋生的手段,想多赚点,无可厚非。心下还不免恻隐之:薄熙来主管重庆后,山城的发展可谓神速,林立的高楼,便捷的交通(的士的起步价只要6元),现代化的设施,“棒棒们”的用武之地是愈见狭仄了,否则的话,怎会去为老大妈们提菜呢。

重庆的“的哥”也很有地方特色,从我此行接触到的看,他们多为男性。说话挺冲,开车忒猛,问你到哪儿如果三两句说不清楚,他们的语气里就会透出不耐烦。不过交谈起来你会知道,这是他们普遍的性格。一位的哥告诉我,他们开出租每天的“份钱”(规定上交车队的)是定死的,跑得快拉得多,才能在“份钱”之外赚到自己的口粮。怪不得他们开车那么猛,昨晚上从机场坐大巴进市区,觉得走了很远很远。可今儿个从市区到机场,那出租车跑得飞快,你还没来得及赞叹飙车的惬意呢,机场就已经到了!

不过,我挺羡慕重庆和西藏的的哥,无论在市区过桥、上高速,还是在机场路惯例必有的收费卡,他们都一律畅通无阻,不用交“买路钱”(路桥费)。比起内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路桥收费站来,他们简直太幸福了!

分享到: 0
上一篇: 颐尚温泉二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