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到黄金周了,每每想起丽江酒吧一条街接踵的人流,感觉到无奈~~~ 有一些东西我们没办法改变,比如全国的长假。但有一些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行走的速度。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以一个用深圳来命名的速度发展着,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买房。我们出外旅游亦是深圳的速度。最典型的莫过于将黄山这个旅游绝品竟在旅行中变成了一个半日游的产品,作为游客在这样的脚步中哪有时间去与黄山交流,更别说能有心境来体会“争气负高 含霞饮景”之类的山势诗意。不仅在黄山,全国都是一样。当然,行走云南的脚步也是一样。我们用这样快的脚步行走全国,做着旅行,去看没有去过的地方。然而,感觉越来越差了,导游旗下的弊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的是:
在云南做旅行,更适合用昆明或者丽江的速度来享受(不是行走)。在《新周刊-体验云南》中提及昆明人生活的悠闲和懒散,朝九暮五,生活中弥漫着慵懒,外地人刚到昆明明显地感觉到慢节奏~~。在老姜的《丽江的柔软时光》中也是说了丽江的懒散,丽江的懒散或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呆在丽江的玩家,深受主流文化影响;一类是本地男人的花草鱼鹰,是纳西文化的传承者。这两者的交流和碰撞是必然的,然而,丽江以后的发展方向,却在融入主流文化还是坚持纳西特色存在着民间和官方的博弈。在很多人心中,去丽江就是去享受温暖的阳光,在古城的酒吧和客栈中看着远处的玉龙雪山发呆,把逛街的热情花在青石板的小店里。用这种感受的速度来旅行,和多走多看,尽量多看很是不同。
古城的气韵,高原的神气,雪山的神韵,白族的风花雪月,纳西的脚步和田园牧歌的藏家,更适合于用享受的速度去体验。
我且把这种体验唤作“休闲”吧。试想,我们把身份、面子、烦恼全都丢在身后的城市,长着翅膀飞向云之南,与家人、几个朋友,悠闲地度上几日,暂且把时间忘掉,让司机带着你的身子晃悠(行程路线当然是自己设计的),自己把自己的心思留下,不一定要深沉,但一定要是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心思可以象秃鹰一样飞得很高,和蓝天白云对话
和雪山古城对话,
和小桥流水人家对话
和高原湖泊 对话
和淳朴民风对话~~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含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