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婺源在江西东北部,历史上属于徽州,它和皖南的黄山、歙县山水相连,地貌相近、人文相同,只是建国后被人为地分开了。婺源不论是自然风貌、乡村风光还是人文建筑(主要是古村落)都保持得很好,因此其旅游宣传打出了“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旗号。我们去了,就连深山里的村落都有农家餐馆兼旅舍,类似国外的家庭旅馆,非常便捷,也很干净舒适,应该是近年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催生的。可见那儿旅游业的发达。
好笑的是来的多是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这些地方要么是大城市(上海),要么就是因为过早的经济开发令自己的自然风貌已越来越少了,苏南就是典型——如果你们还记得太湖蓝藻的话。而婺源原本是人们概念中经济比较落后、贫困的县,游客的接踵而至使他们发现原来自己还拥有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这样的宝藏,很多开家庭旅馆的农民因此富起来了。钱也挣了,只是比东部地区略晚一点,而自然资源还在,婺源有许多长寿村就是明证——而形成反讽的就是江苏张家港有不少癌症村(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哪一个更划算? 稻子已经收割了,竖在田野里的稻秸垛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很美丽。哎呀呀,非常抱歉,本来图片太大不能发,我只好缩小,结果又缩太多了,放上来这么小。 在婺源可以见到许多几百年的古樟树,尤其在许多村落的村口,或者沿溪的路边。这棵樟树之粗,让我肃然起敬,想到“树神”二字。
徽派民居的马头墙你们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它当初的功能主要是为了防火,我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山墙修得这么高,在一个热心的老太太带我们参观了她家以后,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楼下是住人的,楼上是纯粹的储物空间,尤其是粮食,这样的话当然需要高墙防火了,那可是一家人的生计啊。
徽派民居的正面:你可以看到楼上不喜开窗,目的就是为了防火。有的正面楼上则伸出长长的竹竿或木杆——象图中右侧的建筑一样,上面放上巨大的簸箕晾晒粮食、辣椒和其他杂物。——包括衢州在内的浙西和赣东北的婺源人家都爱吃辣。因为孩子怕辣,我们叮嘱菜里不要放辣,老板娘说:“哎哟,不放辣不会烧了。”这让我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呵呵。还在衢州的山里买到一瓶辣酱,里面有泡姜丝,哎哟,好久没吃这么美的味道了。
正是傍晚时分,信步踱到镇外,溪水里的鸭子正排队回家,真可爱。 这是次日去婺源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理坑。这里的传统村落总是依山傍水,古樟绕护。村前的小溪是村民洗衣洗菜和休闲交际之处。虽然这里政府已经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如规定新修建筑必须和老建筑外观一致,可还是心痛地不断看到现代工业文明污染,尤其是清清溪水中时而点缀着的塑料袋。 好了,下次带大家去看我们此行见到的最美的山间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