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3点,我在桂林汽车站坐快班大巴去三江,票价37元。
由于路途较远,又没有直达的高速公路,再加上在龙胜城里堵了一会儿车,所以到达三江已经是晚上7点钟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住宿问题。好在离车站不远处就是三江饭店,进去一看,普通标间已经没有了,豪华单间打完折是188元,价格似乎有一点“高”了,就在三江饭店旁边,有一家叫做“新辉”的小宾馆,住两天才只要100元,性价比似乎太大了。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我住进了新辉宾馆,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里面安全、干净、洗澡水很热、很大,除了空调是坏的,其他都不错。
到三江旅游,主要是玩两个景点,那就是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这两的地方比较偏僻,游客不多,再加上是在侗族的聚集区,多少带有几分神秘感……2日早上8点半,我来到了三江汽车西站。注意,三江县有两个车站。一个在东面,我叫它东站,它主要发送省内外的班车;另一个在西面,我叫它西站,它主要发送县内的班车。两个车站相距几百米,中间隔了一条江,那就是融江。
西站的管理比较混乱,许多线路不在站内买票,乘客自己在站外上车买票就行。
马胖鼓楼在三江的西北面,程阳风雨桥在三江的北面,车从三江北面出发之后,在一个叫黄排的地方,有一条岔路,向左是往马胖鼓楼,向右是往程阳风雨桥。那里的班车很混乱,几乎没有固定的时间,而且下午回三江的车收工很早,尤其是马胖的回程车。
因此,我选择早上先去马胖。从三江到马胖鼓楼,没有直达的班车,必须先坐车到八江乡,在那里转车去马胖。
这时我发现路边正好有一辆开往八江的小面的,马上上去,结果这辆核定载客6人的车,坐“满”了10个人才开车。由于下雨,城北的道路正在扩建,辅道上泥泞不堪,还好时间早,车不多,终于顺利冲过这个路段。
挤在我身边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在八江乡工作,正好我向他打听了一些有关去马胖鼓楼的交通情况,他非常热心地作了回答。
半个多小时之后,车到八江之后,司机很“规范”,收了我5元钱,让我再换车去马胖。找了十来分钟,才有一辆过路车去马胖,20多分钟就到了马胖。下车时,那位司机问我要了5元钱。
下车后走到公路对面,穿过一排房子,就是一条小河,过桥走上去不远处,就是目前还不用买门票的马胖鼓楼。
马胖鼓楼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村,最早建于清朝,后来经过几次寨火烧毁和重建,现存的鼓楼为1943年重建。鼓楼呈正方形,纵横12米,高13米。正中4根合围大柱直达楼顶,作为中心支撑,四周配12根副柱,形成三开厅堂,近千条边柱、挂柱、穿枋、抬梁横穿直套组成整体框架,鼓楼分楼身、楼盖两大部分:楼身四周镶嵌木板、栏杆,楼内设厚木长凳、平台,楼中心是火塘。楼盖为歇山式,共9层,楼檐逐层内收的梁枋和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的重檐,如宝塔状。每层均飞檐翅角,白色封檐板上绘饰花草鱼鸟图案。楼顶复盖青瓦,楼脊中央塑双鸟花型。整座鼓楼结构严谨,古朴浑厚。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前是一块石板镶嵌的空地,面积约1亩左右。鼓楼对面是戏台,左侧为光绪23年立的马胖村规民约石碑,是侗乡古代治安法规的珍贵实物。鼓楼旁古树长青,翠竹常绿,石阶曲径。长期以来,马胖鼓楼一直为人称道,其精华并不是在于它的华贵绚丽,而是古拙朴实。它选用的建筑材料在侗乡随处可寻,靠本色、“原汁原味”取胜;结构上不搞繁琐杂沓,呈现的是朴实明快;它不求组部的精雕细凿,便少了小家子气,而显得落落大方;它不涂抹大红大紫,高洁、淡雅自现于朴拙中见精巧,在平淡处显高雅,也许就是马胖鼓楼突出的建筑艺术特色。
远望马胖鼓楼,鼓楼和鳞次栉比、千姿百态的民居木楼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其如宝塔般耸立的楼盖,则像一株枝繁叶茂勃……我一个人在那里呆了将近半个小时,仔细欣赏了它那种既朴实又和谐的魅力,拍了一些照片。
12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