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公园座落在常州城东古运河畔,公园不大,但秀美。 东坡公园秀,秀在绿水环绕。
不是天造亦是地设,千里京杭大运河逶迤南下,在龙城古邑打了个弯,弯弯的河道拥抱这一片玲珑的土地,东西南三面环水,唯北面向陆而开。五月的常州城内不少河道受工业污染,漾荡着"机油",唯大运河水独清,这也许是"流水不腐"的缘故吧。问月亭中,我问中天的太阳:古人何在沿亭边小路缓步而行,登上一个高台,从乱树的罅隙中可眺望全城,但更好的景观却在脚下。运河水滚滚东流,昼夜不息,不因游人的位尊钱富而踟躇停步。往来的机轮轰隆不止,赋予大运河以新时代的足音。站在运河岸边,令人欣喜而又令人忧伤的是,河边上已不见往来的白帆,白帆已被收藏进历史,收藏进骚人墨客们昨天的诗文之中。于是我想到了历史,历史从何而来历史不就是时间之水流淌出来的吗而时间就象这脚下的水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流淌不息。黄河、长江自西向东奔流,流出了夏商周秦汉;千里运河由北向南流淌,流出了唐宗元明清。
我掏出一张字纸,信手抛向河面,静静地看它随风飘入水中,不知这张载有我名姓的纸张,今夜将漂泊何处,明天又将漂向何方。人生无定期,人不正象这张字纸一样,在生活的河道中随风漂泊芸芸众生,不论地位尊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打发时光中被淹没进历史,只不过打发的方式不同罢了。人生随时光而缩短,时光又象流水一样消逝向远方。我想,东坡老人也曾站在岸边,采撷浪花,沉呤流水,不知他所采撷的那朵流花,最终凋谢在何处。尔今我亦采撷一朵流花,但愿它汇入钱塘江夜半惊潮,汇入大海连天的巨浪。我深深地知道,我面前的流水,已不是宋代的流水,亦不是昨天的流水,我第二眼所捕捉的流水,与我第一眼所捕捉的流水相比,已经面目全非。流水年年,水不可再;人生代代,面目全非。明天,不知又有谁独立河边,深情地采撷河面上的一束束流花,也不知他采撷浪花时的心境与我何异。对于古人,我们是今人;而对于后人,我们又会成为古人。值得沉思的是: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历史的浪花淹没呢
东坡公园美,美在园外有园。
公园分为两个部分,西部为公园主体,东部为绿色三角洲,四不着陆,实足一个湖心小岛。自西门进入园内,左转右折来到苏轼塑像前,上有高大的玉兰树为依托,下有玫瑰、月季、虞美人等名花相簇拥。一般人认为苏老喜欢"大江东去"的豪放,不喜欢春花秋月的娴艳,实际上,他笔下也曾有过,"天涯芳草"般的柔情。西园为盆地形,四面高而中间低,最低凹处的假山脚下有先砚池,以突出古今第一大才子苏轼在文墨上的非凡贡献。有人赞东坡先生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此语似有夸张,但也是对一代天才文人全面的评价。树因地形而植,高低相间,各得其所,绿得古朴,绿得高雅,绿出了层次。
正是山重水复,忽然柳岸花明。至"东波渡口",正当我面前出现一条河时,忽视发现了狭长的广济桥。广济桥原为西仓桥,运河改道迁桥时更此名,桥身东高西低,小步桥上,如登天梯,真有一种渐入仙境的感觉。过桥便上了湖心岛,岛上辟有仰苏阁、东坡书院与东坡画廊等仿古建筑,虽是做假,但假戏真做,也能栩栩如真,把你带入历经天地洪荒的千年古境。我不得不惊叹国人的模仿能力,做戏能做到真假难分的境地,那便是高手了。譬如魔术,表演者本身就该是一位变幻莫测的大师。其实,任何怀古建筑都不过是后人对前人的崇拜物,这种崇拜既是一种精神寄托,又是后人对古人价值连城的评价与赞誉。世界上人口不下数十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后人崇拜与敬仰的。应该这样说,能受到后人的崇拜与敬仰当是一种人生的骄傲,而这种人生又与一切碌碌无为、为人不齿的人生确有天壤之别。
我站在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下,出神地东望朝阳桥,桥上车水马龙,往来的行人视我而不见,它们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奔忙。朝阳桥恰恰建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不禁给人以莫大的希望。每个人都在希望之中生活,人生无时无处不浴沐着希望。当一轮朝阳从朝阳桥上升起的时候,常州城连同她美丽的倒影都会走进一片辉煌之中。同时,朝阳桥也送给往来行人以祝福:远行人啊,愿你们的人生也在脚踏实地中辉煌。
东坡公园名,名在人文拔萃。
东坡公园原名舣舟公园,因苏轼曾多次在此系舟而得名。苏轼似乎对常州这座历史名城情有独钟, 他生前曾11次来此, 并于元丰七年(1084)上书《乞常州居住表》,欲在宜兴县买田造宅,于厌倦漂泊中寻一处安身之所。苏轼自海南流放回常州时,也曾在顾塘桥北岸借得孙氏住宅数间暂居,后此宅被称为藤花旧馆,相传馆内原有东坡手植香海棠与朱藤各一株, 清康熙年间,香海棠枯萎,朱藤也于700年后绝迹。宋微宗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因病逝于此旧居内,常州成了他的百年归宿。苏轼去世至今已隔千年,旧居数易其主,但藤花旧馆尚存。
若说东坡公园的人文,清乾隆皇帝也曾为这里的风景添光增色。这位以游幸江南的故事脍灸人口的风流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莅常州,在此设行宫"召试"地方文人,也曾即兴为舣舟亭题下"玉局风流"的匾额, 并挥毫作诗6首,记述自己南巡居此时的盛况以及对大文豪苏轼的颂扬。今公园内御碑亭中还留存乾隆帝当年的诗作。
我在游览问月亭之后,便沿着古运河登上了舣舟亭。亭身面南背北,古色古香,前临运河水流,后可眺天宁古寺。亭畔杂树森森,上有鸟鸣乱耳。亭门外有联:"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我一次次徘徊于亭前,目送天上白云漂移,叹惜脚下河水东流。手抚亭柱,我寻找当年苏轼的系舟旧地,寻找古人匆匆的足迹。此刻,我深为此生的碌碌无为而暗暗痛悔,我为前贤的有所作为而肃然起敬。即使梅花能重开二度,人生却只能拥有一回。我猛地想起该留个影作纪念了,便连忙从脖子上取下像机。开好机,选好点,这才发现只有自家孓身一人。我好不着急,怨自己没带个伴来。我目光不由自主地顺着亭边的幽径搜寻,想看到一个陌生的游人,请他来帮个忙。时已正午,人迹罕稀,更何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今人凭吊古迹名胜者渐少,而急功近利者甚众。我索性在亭边石凳上坐下来,心情焦急地等待,不等到来人,势不罢休。就这般等啊等,忽然等出了一着小诗《舣舟亭口占》:
江南五月逐鸟声,
古木新竹伴客呤。
手提相机无摄处,
亭前独坐待来人。
果然,时间不负有心人。这时有一位中年男同胞向这边走来。我喜出望外,忙迎上前去。见我诚心相请,他才敢相信,大概是因为当今之人大都被江湖骗子骗怕了的缘故吧。经济在发展,世人的欺骗手段也在千变万化。那位好心的师傅为我摄下了舣舟亭边这珍贵的一瞬。我诚挚地握手道谢。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舣舟亭道别,也向流连忘返的东坡公园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