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美丽的热带地区,傣族姑娘们都穿着长长的筒裙,村寨隐藏在绿绿的雨林深处,时不时可以看到在附近遛弯的大象。呵呵,当然,最重要的是,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古六大茶山的所在地,也是现在市面上各种普洱茶的原产地。喜欢普洱,因为它的醇厚味道,因为它可以储藏的特质,更因为它的历史和故事。
勐海县南糯山得天独厚的湿润气候、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植被,为大叶种茶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适合的良好条件。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南糯山发现的两棵800年栽培型“茶王树”更是为南糯山的茶叶史增添了传奇色彩,南糯山因此而被国内外茶叶界专家、学者认为是栽培型大叶种茶的发源地。
新鲜的茶芽。与龙井、碧螺春等绿茶一样,普洱也分春秋两季茶,春茶同样是明前采摘为好。
只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为云南最早的普洱茶。现在还有许多云南少数民族所饮用的茶品,仍以这种简单的古法制作,我们在当地茶农家里品尝过,开始可能觉得略涩,不是很适应,稍过一会儿,便感觉入口清甜,香气持久,嘴里很长时间都保留着甜甜的味道。
这里以哈尼族的村寨为主,人们大都以种茶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
南糯山大片古茶园中的大叶种茶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料,普洱茶的历史便悄无声息地和南糯山的古茶园紧紧相连。 我们来说说茶叶刚刚采摘下来以后的制作步骤吧。在章郎村的时候,当天晚上,刚好有几家茶农要炒制白天采摘下来的茶芽,我们便趁机掺和了一下。人们把采摘下来的茶芽倒入大锅里,然后用手直接炒制,这也称为杀青,主要目的是要让茶叶停止发酵。手工翻炒的速度不能太慢,而且要尽量均匀,否则,容易出现炒糊的叶子,那就不妙了。 在这样高温的炉灶前,我只呆了一会儿就出了一头的汗。茶农们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一天的茶芽炒完。 等茶叶颜色变为深绿色,即可从锅里拿出来,要放到一边摊开稍微晾一会儿,降降温度。 手艺好的茶农炒出的茶叶,一般不会有黄色或棕色的深色叶片出现。 杀青完成后,便开始手工揉茶的工序。现在在茶场和一些茶农家里,已经开始使用揉茶的机器,但手工揉出的茶叶,相对来说茶叶呈条状,口感会更好。
揉捻需要依据茶青原料老嫩程度的不同,而做轻重调整,目的在于使茶叶片状经揉捻成条形或圆珠状。嫩叶较轻,老叶就要重一点。此时,茶嫩芽经杀青和揉捻后体积已经减少大半了。将揉捻后的茶青薄薄摊开,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直到茶叶含水量约为百分之十左右;没有阳光时也可用烘干的方式处理,不过利用阳光晒干的茶叶会有其特殊的香味。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要以“晒干而不能晒燥”为原则。
传统的晒青制法不仅目前许多滇南地区少数民族仍在使用,所制成的晒青毛茶口感多样化;而其制程中微渥微发酵的做法,也是现代普洱茶洒水渥堆工序的先驱。
茶场会收集各地茶农晒好的茶青,作进一步的处理,而制成茶饼,方便运输和储存。这是茶厂的工人在称茶叶的重量,通常的茶饼为357g,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做成100g,250g,500g等各种不同的规格,有时有些特殊用途的纪念茶饼重达三四公斤。
在勐海的南春茶厂,我们有幸亲手将从茶农家里买来的茶青压制成为茶饼。称重后的茶青,首先要经过高温蒸制而让其变软。
蒸好的茶叶用布包起来,用手压成大致的形状,然后放到压茶石下面,人在上面踩压,将茶压实。
踩压完成的茶饼,放到木架上晾干。
最后一步就是包装了,选择适当的包装纸将茶饼包好。这就是普洱生茶了。如果是熟茶,还需要经过渥堆等一系列的人工发酵工序才能完成。
普洱茶是可以保存较久的时间的,尤其是生茶,经过多年良好的储存,自然发酵,可以有更香醇的味道,回甘无穷。通常,很多人将普洱茶称为云南七子饼茶,因为它一般都是七个茶饼为一份包装。如果买一些回家储藏,最好将茶叶存储在没有上过釉的陶罐中,放在阴凉通气,没有异味的地方储藏。同样的新茶饼,不同的人储藏的方法不同,几年以后拿出来品尝,就会有不同的味道。我与同伴相约,五年后互品同做的普洱茶,看看会品出怎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