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先上两张照片,猜猜看吧。拍照技术不佳,请见谅,咱不就是想用图图,引出话题嘛,嘿嘿。第一张,前排三个黑褐色的家伙,是什么呢?后面黄色的那一片,又是什么?
第二张图,很多人都认识吧。
好了,跟我一起“吃”,答案就在其中!
版纳这地界,吃得有趣。不愧动植物王国的美称,食材就地取用。
一吃烧烤。
烤肉。最有名的是香茅草烤鱼。江鱼从腹部一剖为二摊开,洗净,除去内脏,放上一团用香茅草包裹好的调料,用两根竹签上下夹紧,上面洒些椒盐,放在碳火上翻烤,5块钱一条。一会儿就好了,外皮微焦,鱼肉软嫩,带着一股熏香,烤软的茅草散发着独有的植物香气。好奇,把茅草扒开,尝了尝其中红红绿绿的调料,天哪,顿时火焰在舌尖上舞蹈。云南的小米辣,结结实实地给了我一个教训。赶紧喝一大口微甜的澜沧江啤酒,爽啊。吃到最好吃的一种鱼,是江鳅,也要贵许多,鱼肉细嫩极了。还有烤鸡肉、烤牛肉、烤猪肉。将腌制好、腊肉模样的肉切成细条儿去烤,叫火烧干巴,得有一口坚硬的牙齿才能享用。
包烧。傣族人爱用宽阔的芭蕉叶片包裹好食物烤熟来吃,称为“芭蕉叶包烧”。包烧的东西五花八门,听听这几个:包烧猪脑,包烧心管,包烧山蜘蛛……。包烧的鸡肉、猪肉、牛肉一类,先要剁成肉糜,加上小米辣、姜末、蒜泥、山野菜、盐等调料,在竹筒里舂成肉浆。将紧实的肉泥放入芭蕉叶裹好,在碳火上烧好后,剥开叶片,热气腾腾的肉香味就冒出来了,吃上去微酸、微辣。
还可以烧烤蔬菜、野菜。长茄子,竖向一剖为二但不断开,烤至皮黑肉烂,蘸着南秘吃。南秘,是傣族人自制的汤汁类蘸料。小小一碗,各种口味,什么西红柿的,槟榔清的……基本的口味都是酸和辣。
二尝花草。
爱吃菜的我,见什么都新鲜,就是不认识。
笋在这里遍地都是喽。酸笋小巧而纤细,象一根根人参须子似的,拿来煮肉炖汤炒米饭,酸得适口,嚼起来又脆生又有韧劲儿,一大盘子炒笋吃光光。恩?难道还能生吃?就那样洗净了放在盘子里,配一小碟南秘,就着吃。哎呀,丝丝的苦呢。原来这回是苦笋,和酸笋长得没什么两样啊。
芭蕉花炒出来是金灿灿的一盘,口感甜润厚实,吃起来很过瘾,赞不绝口。跑去食档口,扒开几根紫黑色的玉米,让后面摆着的大片黄花露出来,好好地给它拍个照。唉,可笑我一番苦心,直到后来在热带花卉园里看到芭蕉树,才知道被我拨拉到一边去的“玉米”,其实正是芭蕉花啊。倒是不知道那片黄花,又是什么好吃的花朵呢。
荞菜,一种野菜,样子和一般的绿叶菜没有什么不同,炒熟了也不起眼,一入口,竟是一种酸酸的味道,而且酸得自然柔和,比那些人工腌制出的酸味,好吃百倍啊。
还有一种苦凉菜,可以炒,可做汤。满满的一大盆清汤里,飘着碧绿碧绿的叶子,看着就喜欢。有绵绵的咬劲,有微微的苦,清凉败火,舒心舒肺。
三品水果。
热带水果吃个够。香蕉1块钱1斤,山竹8块钱1斤,菠萝按个头大小论价,普通大小的一、两块钱就搞定,酸角、甜角当零食。菠萝蜜,依然地吃不习惯,再拣些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尝尝鲜。
莲雾,名字好听,模样乖巧,红色小吊钟一般,皮色透亮。咬一口,清清脆脆,微甜爽口。人心果,红心果,鸡蛋果,形状都象鸡蛋,皮色分别是杏红的、浅褐的、嫩黄的,果肉都甜香,又都有不同。人心果汁水如蜜,口味象熟透的大柿子;红心果甜得安静、随和;鸡蛋果黄色的果肉酷似鸡蛋黄,粉质,松散,入口绵甜。释迦果是青色的皮,象极了释迦牟尼的发冠,也是甜的。青枣,形如枣、核似枣而个大如香梨,有着梨的清脆和淡淡的甜。洗好随身带上,旅途中饿了、渴了吃上一两个,很不错的选择呢。
水果摊主告诉我,这些热带水果要么就是没味,要么就是甜味,我看倒不尽然。蛇皮果就是例外吧。黑色果皮好象鳞片,真如蛇皮一般,还有些刺手。果肉的味道很怪,初尝无味,再品酸涩,过一会儿又略有回甘。西番莲切开来,挖出果肉,加入清水,再加进蜂蜜,喝有些不一样的酸甜味,吃一粒粒的种子。如果直接吃果肉,恐怕会很酸的。
四感受异域风味。
版纳这块地方,与泰国、越南近邻,与老挝、缅甸相连,可以很方便地尝到这些国家的美食。在金鹿东街的缅丽冷饮店,是缅甸口味吧,吃到了我在泰国时吃过的、当时并不知名字的甜品,5块钱一份,很流连呢。
睡印椰:在嫩白的椰奶汁里加上冰块,放上切得细细的椰丝、煮熟的紫糯米、切成小块的面包干,椰丝微甜,紫米软糯,浮在饮品中的面包干,上面脆脆的,浸入椰奶汁的一面润润的,椰香、奶香淡淡隐入舌尖,甜得很委婉。
帕露达:把睡印椰中的紫糯米,换成一块块象果冻一样的凝胶,再配以五颜六色的巧克力针,非常漂亮,也特别香甜。
底底送:鲜榨的西瓜汁里,浸着西瓜、菠萝、苹果、香蕉等各色水果块,满满冒尖的一碗,是红红黄黄的水果大餐。
这家店里的红豆冰、酸笋牛肉炒饭,也非常棒!
最后,再隆重推出我的最爱:糯米……们,有好几种呢。
竹筒饭:两三块钱一根,没错,这米饭的确不是按碗卖的呀。大拇指粗细、一尺来长的香糯竹,塞入糯米、花生粒,用芭蕉叶封好口,架在火上烧。待竹子外壳烤黑,摘掉芭蕉叶,在竹节顶端轻劈几刀,竹身上用刀背拍打几下,就能象剥甘蔗一样,很简单地顺着刀口剥下竹壳了。哈,竹壳里边的白色内膜已经紧紧地包裹在米粒上,成了一只细长的米饭棒。剥一段,咬一口,外膜的竹子清香与米粒的香软融为一体,再间杂着脆脆的花生米,顾不上多说了,吃吧。
菠萝饭:20块钱一个,爱吃甜食和糯米的我,对它的喜爱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竹筒饭。一只大菠萝从顶上横切开,把菠萝挖空,填上糯米和切成小块的菠萝,再盖上还顶着叶子的菠萝盖子,放在锅里蒸熟。一掀开菠萝盖子,浓香的热气差点害我流下口水。吸饱了菠萝汁的米粒晶莹剔透,粘粘的,软软的,甜中透着淡淡的酸,还有什么比这更诱人呢。在泰餐里吃到的菠萝饭,内容会更加丰富,白米饭中会放上腰果、青豆、鸡蛋、肉松、大虾、腊肉等等,色彩缤纷,甜中带咸,算是贵族版的菠萝饭吧,不象这个来得朴素、家常,口味纯粹。
紫米粑:用只产自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紫糯米,蒸熟后团成饭团再按成小圆饼晾凉变硬,吃时放在火上烤热,嚼起来干干脆脆,散发出自然的香气,好象旺旺米饼呢。
此行遗憾的是,没有吃上炸青苔和爱尼族的鸡肉稀饭。据说青苔是长在水里的一种;鸡肉稀饭是用鸡肉与米同煮的,要费许多功夫,三、四个小时才出一锅,我们慕名赶到阿卡寨时,听说尝到这种饭的人一碗接一碗,煮好的那一大锅都给吃完了。噫,与美食擦肩而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