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澳门,铭记历史

  • 2013-02-22 17:51:32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45

行走在澳门的历史城区,繁荣的市井依然难掩这座小城曾经所经历的重创与沧桑。

400多年的殖民统治,今天的澳门回归十年了,历史也见证了澳门这片土地从来就没屈服过!

万劫不坠的大三巴牌坊,澳门的标致性建筑。

大三巴牌坊是百年前圣保禄教堂遭火焚后残余的前壁,经过重创的大三巴残垣今天威严矗立在炮台山下,向世人展示它的顽强不屈!

当年的圣保禄教堂(SAOPAULO)始建于1580年(明万历八年),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遭火毁,1602年第三次重建,历时30多年,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正式竣工,成为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大三巴,保留了十分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

在第三层正中央深凹的拱形壁龛内供奉着圣母玛利亚铜像。

回归前的澳门,因为外来者在澳门的定居“混搭”,使澳门成为多种文化相交融的小城。

回归后,文化在澳门的地位并没有走向边缘化,澳门历史城区也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大炮台俯瞰澳门旧城区,想起了顾城的诗,"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

或许这样的市景很不入眼,但不能忘掉的是,他见证的是每个中国人的屈辱!

这座饱经创伤的小城当年让中国的地方贪官以500两的银子就出卖了!

500两银子,中国的土地任人侵占,500两银子,多少国人惨遭迫害,500两银子,让中国人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和屈辱!500两银子,这是中国人欠自己民族的血帐!!!那些愚钝的官僚们!!!(此处省略愤怒之情无数……)

建成于1626年的大炮台最初是教会所有,为保护比邻的圣保罗教堂内的教士而建,用以防范海盗,后来用于军事设施。

而现在站在大炮台只能俯瞰大三巴的断壁残垣了。

大炮台上这颗挺拔的参天古树不知道它见证了这座小城多少世事沧桑?!古树的生命力总是会让人产生敬畏,就像澳门这片土地一样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从来就不屈服一样!~

现在的大炮台,绿树成荫,草木葱茏,成了游客和澳门市民的休闲之地。

远处的新葡京,几乎在澳门的任何角度都能捕捉到它的身影。

在大炮台上有两座博物馆,一个是澳门博物馆,一个是大炮台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这里有很多历史的见证,展现着数百年以来澳门的变迁。

大炮台博物馆。

大炮台上的四周密布着钢炮,这是屈辱历史的见证,

让葡萄牙人在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土地上兴建防御设施,可想当时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是何等的懦弱!

离开小城的时候,总有些留恋,我爱他的低调,他的沧桑,和他的毫无刻意!~

澳门这座小城,给了我足够的兴趣想要亲近它,想要了解更多历史留给它的印记!~

我想他的魅力也一定远远大于一个过客的视觉之外!~

相关文章:

Macau-1

Macau-2

Macau-3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