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潜伏期为7天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4-12 10:51:18  来源: 客运站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为7天

  广东疫情防控专家指出,H7N9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7天左右,并提示动物混合饲养容易引发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是哪里?人感染后为何病情多危重?广东出现H7N9病例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市民关注的一连串的问题,昨日,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专家组病原学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接受媒体采访,一一解惑答疑。

  不同动物最好不要混养

  问:除了候鸟、水鸭被怀疑是H7N9病毒的来源,有没有哪些动物或禽类是H7N9易感动物?

  廖明:目前并没结论说哪种动物是H7N9禽流感的易感体,猫狗马等与人类亲近的动物也没有测出病毒。目前禽鸟感染病毒确实难以检测,因为H7N9病毒对禽类是低致病性的,也正因此,未能确定哪些动物是易感的。

  目前绝大部分阳性样本都来源于家禽交易市场,但不排除今后在养殖场或其他场所发现阳性样本。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的动物最好不要混养在同一场所,像以前曾倡导的生态养殖,猪、鸡、鸭、鹅放在一起养,容易造成不同动物携带的不同病原在同一地方发生变异重组。

  问:为什么在禽类身上发现的H7N9病毒会感染到人类?

  廖明:此次的病毒基因发生了突变,更容易感染哺乳动物细胞。

  病毒人传人尚不能证实

  问:病毒基因变异,是否意味着病毒致死率或传播毒性有改变?

  廖明:我并不这样认为。人们对于病毒基因变异的惯性思维是:变异后病毒会增强,但事实上,毒性降低也是一个可能的方向。病毒一变异,毒性就增强,这是误导。

  问:病毒突变,是否意味着它可能人传人?

  廖明:目前认为,H7N9病毒不存在人传人的理论基础。现有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很强,一般而言,20%以上的密切接触者会出现流感症状或病毒阳性等。而从H7N9现有病例看,无一例密切接触者出现阳性,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未被证实。

  不确定由禽类直接感染人

  问:H7N9病毒的来源确定了吗?

  廖明:在33个病例中,有多例有禽类接触史,但“H7N9病毒是否直接从禽类传染给人?”这一疑问,目前还是未解。

  目前无论是人类病例,还是禽类病毒样本,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四省市,而且从4月4日发现动物样本阳性后,当地已开始对阳性样本场所内禽类进行扑杀,按道理不会再有接触、出现的机会,但仍然不断出现病例,这一特殊情况说明,我们还不能直接下定结论说,病毒是直接从禽类感染给人的。如果病毒直接由禽类感染给人,那病例不应该是散发的。

  远离风险最好吃冰鲜肉品

  问:农业部统计,截至4月10日,两广地区的禽类养殖业已经受到5亿元的损失,您怎么看?

  廖明:H7N9已经升级为涉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养殖业的保护,发现病毒品阳性的要扑杀;而对于健康的,则需要加以保护。

  在消费市场上,一方面要引导人们以平和正确的心态对待疫情,另一方面在上市前农业部门要对禽类加强检疫;到市场后要有序流动,最好戴上脚环可追溯来源。

  由于不同地区来的禽类在同一市场交易,带来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而且交易是循环的,病毒容易发生重组。建议活禽市场采取香港的休市制度,每天交易不完的禽只要清理出去,千万不能再拉回养殖场,否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另外,北方消费者喜好红烧、炖煮等烹饪方式,对鲜活禽畜要求不高,因此北京能做到五环以内不设活禽市场;但南方地区最重生猛、鲜活,认为宰杀后的禽类品质不能保证。但是,最好的远离病原及病毒重组风险的办法,就是吃冰鲜肉品。

  高致死率与检测人群相关

  问:H7N9在禽只体内是低致病的,而人感染了却出现极高的致死率,该怎样解释?

  廖明:病毒为什么在人的身上变得这么强?这存在一个概念上的误区,因为目前我们是从重症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如果检测分离的量即分母,变成病毒性肺炎、肺炎患者,甚至全人群呢?不能光看今天检出多少例,要看检测了多少人,这才是真正的致病率、致死率。

  不排除华东之外发现新病例

  问:至今人感染H7N9发病,病例出现地域性集中,这意味着其他省份发生病例的可能性小一些?

  廖明:明确的地域性确实让病原学专家们非常感兴趣,因为按道理,流感病例发生不应该只在限定区域,这一现象至今仍无解。

  但其他省份可能出现新病例,像上海禽类很少自产,大部分都是别的地方来的,现在交通、人员、物品往来多,很难说会否出现病原夹带于什么东西内,运到别的地方。因此各地加大医疗病例、动物卫生监测力度非常重要。

  广东夏天可能季节性安全

  问:广东何时会相对安全?

  廖明:广东有2条候鸟路线,鸟类大量迁徙,这是疫情的非可控因素,因此广东不能排除人感染H7N9病例出现。不过,病毒怕热,到了夏季气温上升,病毒的流行力会下降。要提醒的是,在这样的梅雨天气下,病毒离开宿主,有效生存时间是5~6天,因此把感染高危人群列为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者是正确的。

  此外,人、禽、畜来源的流感病毒,同一特征就是不具备特殊抵抗力,加热、日照、使用消毒剂都可杀死病毒,加工时蒸煮措施也能奏效。

  密切接触禽类分泌物排泄物也可能感染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10日晚再次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并明确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

  对于各方关注的病毒传染源问题,方案表示,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现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在传播途径方面,方案明确,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疾病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就临床表现而言,方案提到,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

  出现以上症状极有可能为感染H7N9禽流感,市民要注意身体健康。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分享到: 0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unzhuan.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