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关简介
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 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即变为黄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其中就有一个大河卫。明成祖时,内外卫增设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卫,卫所就设在云梯关。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两次入侵云梯关,均被当地军民击败。 因云梯关是河防重地,自黄河夺淮后,黄淮合流,屡有决堤泛滥之灾,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总督等,常来云梯关勘察,或驻此督导河防工程,这里也就逐步增建许多可观的官衙殿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张鹏翮为镇水患,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殿宇为五进、两厢,各数十间,外围花墙。